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8030)
2022(7029)
2021(6613)
2020(5579)
2019(13280)
2018(13185)
2017(26425)
2016(14541)
2015(16553)
2014(17003)
2013(16921)
2012(16199)
2011(14899)
2010(15176)
2009(14407)
2008(14691)
2007(13517)
2006(11756)
2005(10683)
作者
(42744)
(35956)
(35863)
(34510)
(23107)
(17153)
(16540)
(13984)
(13465)
(13114)
(12075)
(11916)
(11498)
(11398)
(11389)
(11346)
(11111)
(10569)
(10488)
(10459)
(9033)
(8953)
(8869)
(8324)
(8233)
(8114)
(8031)
(7950)
(7287)
(7216)
学科
(63779)
经济(63718)
管理(41277)
(40188)
(32453)
企业(32453)
方法(30917)
数学(27018)
数学方法(26716)
(18383)
(17010)
中国(15582)
(14357)
贸易(14354)
(13966)
(13374)
业经(12743)
(11997)
地方(11986)
农业(11690)
理论(10859)
(10783)
(10458)
银行(10438)
(10006)
财务(9982)
(9959)
财务管理(9958)
(9878)
金融(9876)
机构
大学(218343)
学院(218023)
(94724)
经济(92664)
管理(83670)
研究(73919)
理学(71337)
理学院(70573)
管理学(69416)
管理学院(68998)
中国(57911)
(45443)
(45330)
科学(43607)
(38173)
(36301)
财经(35436)
中心(34506)
研究所(34316)
(33771)
(32005)
业大(30678)
经济学(29697)
北京(28855)
农业(28729)
(28510)
师范(28281)
经济学院(26853)
(26788)
财经大学(26045)
基金
项目(135202)
科学(105885)
研究(100870)
基金(97365)
(83399)
国家(82691)
科学基金(70355)
社会(62907)
社会科(59601)
社会科学(59583)
(52530)
基金项目(50627)
教育(47084)
自然(44604)
(44525)
自然科(43517)
自然科学(43500)
自然科学基金(42748)
编号(42610)
资助(41545)
成果(36168)
(31070)
重点(30466)
(29400)
课题(29298)
(27578)
教育部(26688)
(26300)
科研(25994)
人文(25886)
期刊
(105366)
经济(105366)
研究(66830)
中国(39879)
(35402)
(32644)
学报(30903)
管理(28959)
科学(28739)
(25062)
金融(25062)
大学(23236)
教育(22819)
学学(21828)
农业(21547)
技术(18618)
财经(17820)
经济研究(17217)
业经(16673)
(15325)
问题(14184)
(12878)
理论(11497)
技术经济(11451)
(11339)
统计(10867)
国际(10707)
商业(10497)
实践(10339)
(10339)
共检索到328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货币政策可信度是指经济主体相信中央银行采取系统性的行动以最终达到所承诺的政策目标。如果公众相信中央银行将言行一致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那么这样的货币政策就是可信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明确货币政策可信度的涵义,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制度建设,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学彬  
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决定及其影响分析陈学彬货币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其调节经济的作用是通过其政策措施的实施对公众的引导来实现的。因此,其政策效应如何直接取决于该政策的可信度如何。政策可信性(Credibility)是指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宋杨  
经济主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具有动态反馈的预期。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经济主体的预期形成与货币政策可信度密切相关,政策的可信度越高,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引导效应就越明显,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就越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要求更高,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信誉度,对于引导经济主体预期,进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是非常有效的。该文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预期引导效应,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宋杨  
经济主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具有动态反馈的预期。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经济主体的预期形成与货币政策可信度密切相关,政策的可信度越高,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引导效应就越明显,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就越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要求更高,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信誉度,对于引导经济主体预期,进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是非常有效的。该文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预期引导效应,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文章分析了中央银行言行一致的行为记录和良好的反通胀成绩等行为特征与央行独立性和透明度等制度特征对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影响,以及这两类特征因素的关系;对中国央行独立性和透明度进行了评价和国际比较,并分析了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信誉的体制改革路径。基本结论是:(1)行为特征是决定公众对央行政策信任程度的最直接因素,但体制特征是决定货币政策信誉最根本的主导性因素;(2)与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央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还相对较低;(3)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经济金融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应该把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重心放在增强央行透明性而不是独立性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远  吴鹏  
本文运用声誉模型,利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货币当局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旭东  
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货币当局和经济学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指出,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会导致较差的政策效果,而货币政策的可信性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阐释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在国际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接下来运用该理论于我国,从中央银行制度改革的进程和货币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来剖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可信性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严佳佳  
利用机制转换法,构建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检验模型,实证检验1978—2006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结果发现,可信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经济主体的通货膨胀预期,帮助货币当局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但是可信度较低的政策将增加货币当局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彦明  
货币市场基金(MMF)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青睐 ,在国内已有博时、华安和招商三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美国的经验 ,MMF的推出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本文论述了MMF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以期为MMF的监管以及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MMF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彦明  
货币市场基金 (MMF)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青睐 ,在国内已有博时、华安和招商三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美国的经验 ,MMF的推出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本文论述了MMF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以期为MMF的监管以及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MMF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智斌  邓兰花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剧增,使基于各类个人在线应用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信源信息显得日益重要。互联网传播的特殊性使准确鉴别个人信源的可信度成为所有信息利用者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指出了网上个人信源信息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对其信誉进行有效论证、评估的多种手段和方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柳钦  
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路继业  杜两省  
本文以政策制定者与社会公众之间因利益不一致性所带来的货币政策可信性为核心,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运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政策可信性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固定汇率制度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并获得较高经济绩效,而实行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日益减少的原因,并运用162个国家的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研究启示和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