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7)
2023(4530)
2022(3871)
2021(3769)
2020(3042)
2019(7011)
2018(6813)
2017(14048)
2016(7676)
2015(8651)
2014(8881)
2013(8688)
2012(8405)
2011(7740)
2010(7858)
2009(7455)
2008(7425)
2007(6757)
2006(6286)
2005(5896)
作者
(21710)
(17918)
(17835)
(17380)
(11694)
(8531)
(8328)
(7006)
(6813)
(6768)
(6189)
(6041)
(6027)
(5877)
(5773)
(5604)
(5374)
(5370)
(5363)
(5046)
(4683)
(4564)
(4281)
(4242)
(4182)
(4102)
(4081)
(4014)
(3567)
(3555)
学科
(27097)
经济(27071)
管理(19977)
(18778)
(16636)
银行(16491)
(15296)
(15053)
企业(15053)
(13661)
方法(11818)
数学(10851)
数学方法(10706)
(9711)
制度(9707)
业务(9585)
(9564)
金融(9564)
(8465)
银行制(8307)
中国(8147)
(7991)
(7886)
贸易(7877)
(7754)
(7506)
及其(5547)
业经(5500)
政策(5308)
地方(5157)
机构
学院(105329)
大学(103961)
(47354)
经济(46210)
中国(39532)
管理(39310)
研究(38853)
理学(32076)
理学院(31710)
管理学(31260)
管理学院(31051)
(25567)
(23560)
银行(22684)
(22442)
科学(21240)
(21096)
(20170)
中心(19143)
财经(19032)
研究所(17873)
(17748)
(17507)
(17285)
(16010)
金融(15804)
经济学(14843)
北京(14737)
(14521)
财经大学(14192)
基金
项目(62016)
科学(48890)
研究(46735)
基金(45388)
(38734)
国家(38409)
科学基金(32761)
社会(28691)
社会科(27268)
社会科学(27264)
基金项目(22590)
(22572)
教育(21306)
自然(21197)
自然科(20677)
自然科学(20674)
资助(20473)
自然科学基金(20317)
(19953)
编号(19637)
成果(16811)
(14329)
重点(14121)
课题(13844)
(13347)
(12989)
(12571)
(12422)
教育部(12322)
人文(11815)
期刊
(53585)
经济(53585)
研究(39361)
(33314)
金融(33314)
中国(22250)
(18784)
(15787)
管理(14939)
科学(12910)
学报(12471)
教育(10210)
财经(9749)
大学(9571)
学学(9094)
农业(8880)
经济研究(8852)
(8242)
国际(8163)
技术(8065)
业经(7876)
(7564)
理论(6944)
问题(6551)
实践(6342)
(6342)
农村(5696)
(5696)
(5257)
论坛(5257)
共检索到182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军  
在货币政策总体中性的前提下,要实现13%的M2增长目标,必须提升存量货币的派生使用,特别是中长期信贷会有较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深化,以及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货币政策的实施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更加主动和精细化的政策管理、更加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平衡量价变化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在形成。尽管2016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但总的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货币政策本身的关系并不大。在全球经济仍然动荡、各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的背景下,2016年货币政策会受到影响,但总体上仍以稳健为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尹鹏  王雪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与之相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6市联合调查课题组  张晓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过去近10年间,外汇占款成为中国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但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人们过去多年习惯了外汇流入的情形,近期这种局面反而引起各界对货币政策操作以及中央银行实现货币增长目标的担忧。本文通过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在理论上分析了传统货币创造渠道的扩展问题。我们认为,随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多元化,货币创造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贷款创造货币外,商业银行购买外汇、债券等业务也会创造货币。在分析各种货币创造机制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应更加关注非外汇渠道对货币创造及货币总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操作应更注重"逆向思维",强化数量型调控、价格型调控和宏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伟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再贷款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本文从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资产负债变的角度,分析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对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以及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从外汇占款向再贷款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会自动产生"紧缩效应"——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价格波动加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货币,货币当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并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翠微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金融机构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以中国、韩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为应对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发达国家在充分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适时引入了新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新兴市场国家则不断拓展收回流动性的工具组合。本文简要分析了近来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情况,全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变化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浩  
审慎使用货币政策,以实现"外堵热钱,内防通胀,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货币内生性的视角,对对冲型货币政策的由来和运行特点及正负效应进行理论疏导,准确界定了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和影响,并提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增强商业银行绩效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荣华  张洋  李峰  
自《巴塞尔协议》(BaselI)实施以来,在银行领域除了传统理论中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政策相关之外,银行资本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领域涌现出来。本文就其中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对信贷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资本传导的机制,贷款损失拨备与银行资本、信贷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评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丽巍  曾铭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发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调整收入结构与开展业务创新的着力点。根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监测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31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然  陈忱  曾辉  龚六堂  
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这使其具备独特的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运用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顺周期变动,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变动是逆周期的。本文随后构建DSGE模型刻画中国的银行体系,通过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机制,有效解释了影子银行的逆周期特征。模型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与存贷比监管冲击是导致中国影子银行信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且这两类冲击分别通过商业银行面临的两类信贷约束——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存贷比约束——导致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逆周期变动。反事实模拟验证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被部分替代,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