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0)
- 2023(13914)
- 2022(12091)
- 2021(11691)
- 2020(9623)
- 2019(22502)
- 2018(22306)
- 2017(43467)
- 2016(23672)
- 2015(26700)
- 2014(26534)
- 2013(26295)
- 2012(24395)
- 2011(22218)
- 2010(21980)
- 2009(20183)
- 2008(19624)
- 2007(16789)
- 2006(14807)
- 2005(13298)
- 学科
- 济(95273)
- 经济(95166)
- 管理(66454)
- 业(62878)
- 企(51420)
- 企业(51420)
- 方法(44061)
- 数学(38900)
- 数学方法(38469)
- 中国(27804)
- 农(25882)
- 财(24540)
- 贸(20718)
- 贸易(20707)
- 易(20253)
- 业经(19989)
- 学(18715)
- 制(18066)
- 地方(18004)
- 农业(16748)
- 银(15339)
- 银行(15306)
- 策(14892)
- 融(14802)
- 金融(14801)
- 务(14796)
- 和(14759)
- 环境(14748)
- 财务(14731)
- 财务管理(14701)
- 机构
- 大学(332464)
- 学院(329641)
- 济(141698)
- 经济(138870)
- 管理(132407)
- 研究(116056)
- 理学(114403)
- 理学院(113182)
- 管理学(111495)
- 管理学院(110904)
- 中国(89388)
- 京(71311)
- 科学(68082)
- 财(64623)
- 所(57663)
- 研究所(52449)
- 中心(51778)
- 财经(51514)
- 农(48933)
- 经(47158)
- 江(46154)
- 北京(46032)
- 业大(45577)
- 范(43478)
- 师范(43173)
- 经济学(43065)
- 院(42018)
- 经济学院(38889)
- 财经大学(38525)
- 农业(38123)
- 基金
- 项目(223578)
- 科学(176928)
- 研究(166937)
- 基金(164354)
- 家(142290)
- 国家(141139)
- 科学基金(121288)
- 社会(106081)
- 社会科(100623)
- 社会科学(100599)
- 基金项目(86279)
- 省(83278)
- 自然(77625)
- 教育(76164)
- 自然科(75811)
- 自然科学(75795)
- 自然科学基金(74451)
- 划(71294)
- 资助(69147)
- 编号(67646)
- 成果(55946)
- 部(51280)
- 重点(49618)
- 发(47531)
- 课题(46585)
- 创(45948)
- 教育部(44410)
- 国家社会(43959)
- 人文(42906)
- 创新(42867)
- 期刊
- 济(151727)
- 经济(151727)
- 研究(104447)
- 中国(61053)
- 管理(48338)
- 学报(47534)
- 财(46823)
- 科学(45652)
- 农(44607)
- 大学(36657)
- 教育(36281)
- 学学(34270)
- 融(33714)
- 金融(33714)
- 农业(31491)
- 技术(27297)
- 经济研究(25469)
- 财经(24985)
- 业经(23027)
- 经(21341)
- 问题(19703)
- 贸(18041)
- 图书(16930)
- 业(16607)
- 理论(16490)
- 世界(16354)
- 国际(16174)
- 技术经济(15916)
- 现代(14891)
- 科技(14883)
共检索到490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徐鹏 徐文舸
借助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构建起一个货币政策取向衡量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区分货币政策目标重要性的模型能较好地刻画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缺口之间的动态调整关系;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和力度会随着宏观经济走势而进行改变,即当通货膨胀缺口为正且较大时,物价稳定便成为政策优先关注的目标,而当产出缺口较小或为负缺口时,经济增长就成为货币政策优先关注的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薛立国 林辉 张润驰 马永远
近年来,我国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旨在提升政策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政策有效性。那么,如何从学理层面理解把握央行政策取向?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并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策略,从政策反应系数、政策波动率、政策松紧度、政策目标等方面揭示不同政策规则(价格型和数量型)的政策参数所蕴含的央行政策取向,结果表明: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时短期偏向数量型规则,长期倚重价格型规则,且对“促增长”的偏好优于“稳通胀”;数量型规则的波动率大于价格型规则,且二者的波动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结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较为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后趋于稳健,新冠疫情时期适度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前,数量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较为一致,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价格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耦合较好。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不同经济主体通过考察政策参数的动态演化趋势透析央行政策取向,进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则 央行政策取向 符号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陆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间接调控替代直接计划,基础货币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在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勇
本文在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框架下,通过构建一个明确包含中央银行行为方程和货币政策透明度模块的DSGE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经验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3年季度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结论得到了中国实践经验和跨国数据的双重支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低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低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彼此强化,成为导致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志
中华世纪坛的钟声迎来了新中国新千年的第一个黎明。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门槛之际,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高速度增长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唤着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式。继成功地执行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又执行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和抑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天勇
自大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用几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货币政策,欲对物价稳定、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进行调控,但却事与愿违,其根源都是基于一国封闭条件的视角。通过对货币的性质及运动特征的阐述,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应解决实现价值观输出、提高财富创造能力和实现货币高能运行等目标,实现手段是持续稳定增发货币和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有充足的货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兰兰 王竹泉
以2004-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局部调整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商业信用政策的动态调整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商业信用供给的目标值,并通过动态调整向目标值靠拢;商业信用政策的调整速度受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议价能力越强,调整速度越快,但这一影响受到融资约束水平的制约;不同的货币政策下,融资能力不同的企业商业信用政策的调整速度不同,融资约束程度较弱的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的调整速度往往更快。
关键词:
商业信用 议价能力 货币政策 动态调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
2007年以来,相继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国际市场大幅动荡,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期间,为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进行了三次调整,取得显著效果。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的步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唐国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显著。本文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联动为研究对象,使用SVAR方法从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结论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SVAR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娜
新形势下金融稳定目标须与物价稳定、产出增长等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一样被关注。文章通过使用TVP-VAR-SV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各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传导效应和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短期内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且会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扩大我国的产出缺口;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比另外两轮更加深远;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各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最大,危机中的影响传导最快,危机后主要在短期内影响较大;在传导途径中,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会在短期内造成人民币贬值,我国利率水平下降,贸易顺差减少,而中长期会有相反的影响。相较于危机前和危机中,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渠道和国际贸易渠道的长期传导效应更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鑫 胡再勇 吴璇 王晓芳
在运用两阶段间接估算法对2010年以来人民币境外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人民币境外存量变化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其次,通过广义矩估计,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量变化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会引起国内外利差小幅变化,还会使国内M_2长久性增加;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净流向与国内利率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因此,货币当局应完善人民币境外流通监测体系,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适时考虑人民币跨境活动对国内货币环境和金融风险的额外影响,有效调控境内外市场的资本管制力度的差异,加大境外人民币的有效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虹檠 黄鹏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实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政策效力的城乡差异。本文分别实证检验了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影响。经济计量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农村比城市的反应更敏感;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农村受政策紧缩的影响更大。同时,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均明显小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过热的抑制作用。文章进一步对货币政策效力城乡差异的形成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效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