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5)
- 2023(20121)
- 2022(17349)
- 2021(16388)
- 2020(13839)
- 2019(32002)
- 2018(31529)
- 2017(60589)
- 2016(33299)
- 2015(37664)
- 2014(37670)
- 2013(37313)
- 2012(34751)
- 2011(31555)
- 2010(31384)
- 2009(29220)
- 2008(28961)
- 2007(25586)
- 2006(22249)
- 2005(19876)
- 学科
- 济(136810)
- 经济(136660)
- 管理(93304)
- 业(88624)
- 企(72218)
- 企业(72218)
- 方法(62952)
- 数学(55302)
- 数学方法(54594)
- 中国(37160)
- 农(37109)
- 财(35028)
- 学(30421)
- 业经(28638)
- 地方(28492)
- 贸(27359)
- 贸易(27349)
- 易(26600)
- 制(24811)
- 农业(24616)
- 务(21517)
- 财务(21432)
- 财务管理(21384)
- 理论(21316)
- 银(21079)
- 银行(21005)
- 和(20868)
- 环境(20637)
- 融(20455)
- 金融(20451)
- 机构
- 大学(480277)
- 学院(478283)
- 济(195370)
- 经济(191269)
- 管理(184048)
- 研究(167393)
- 理学(159070)
- 理学院(157224)
- 管理学(154283)
- 管理学院(153438)
- 中国(125703)
- 科学(105035)
- 京(102640)
- 财(88606)
- 所(86063)
- 农(83327)
- 研究所(78682)
- 中心(75578)
- 业大(73422)
- 财经(71010)
- 江(69975)
- 农业(65836)
- 北京(65187)
- 经(64540)
- 范(63248)
- 师范(62559)
- 院(60635)
- 经济学(59481)
- 州(56509)
- 经济学院(53728)
- 基金
- 项目(324613)
- 科学(253925)
- 基金(235500)
- 研究(232791)
- 家(207323)
- 国家(205662)
- 科学基金(174664)
- 社会(145630)
- 社会科(137938)
- 社会科学(137901)
- 省(125648)
- 基金项目(123619)
- 自然(115226)
- 自然科(112503)
- 自然科学(112467)
- 自然科学基金(110455)
- 教育(107436)
- 划(106928)
- 资助(99078)
- 编号(94096)
- 成果(77045)
- 重点(73461)
- 部(71927)
- 发(69603)
- 创(66373)
- 课题(65688)
- 科研(62809)
- 创新(62085)
- 教育部(60955)
- 大学(60275)
- 期刊
- 济(209937)
- 经济(209937)
- 研究(140445)
- 中国(88823)
- 学报(80441)
- 农(74942)
- 科学(72698)
- 财(67277)
- 管理(65630)
- 大学(60084)
- 学学(56664)
- 农业(51566)
- 教育(50845)
- 融(43157)
- 金融(43157)
- 技术(40799)
- 经济研究(34677)
- 财经(34482)
- 业经(33348)
- 经(29607)
- 问题(27428)
- 业(27282)
- 贸(23695)
- 图书(23563)
- 版(23196)
- 技术经济(23049)
- 统计(22632)
- 科技(22007)
- 理论(21920)
- 资源(21061)
共检索到701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阮莉莉 高云峰 罗艳
本文利用1985—2008年间中国东部和西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中国东部(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和西部(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在我国东西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区域间信贷制度的不同。因此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信贷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玉冰
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有着众多环节、渠道和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各个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单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西北地区的现实表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传导机制 结构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少新 田娟 王鹏飞
在区域经济金融差别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统一或独立性已经和区域金融差异构成了一种博弈。本文从理性预期学说的角度来阐明,在保证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实施体现区域差异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理性预期 区域差异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结构VAR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红 李洋
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区域层面。本文采用2001~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关系,并探讨房地产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呈现相似的响应特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推动各地区工业产出和房地产投资,但在长期上会抑制社会消费和房价,且中部地区的受影响程度最低。利率上涨冲击对各地区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具有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的响应特征更贴近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房地产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传导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效应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惠 全智敏
本文使用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从省际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明显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货币政策对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GDP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产业结构差异不是导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而市场化程度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以及资本市场的相对发达程度才是导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形成区域差异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我们认为应该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扶持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完善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
省际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VAR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卫东 曹琛
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化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以及金融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通过对广东韶关市与惠州市两地区的货币政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两个地区的货币政策存在较为显著的时滞效应。为此,应制定有差别的货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差异化 时滞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传导 区域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预测
[作者]
石华军 凌智勇 郑贵华 易棉阳
本文在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差别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随后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利率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汇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较弱。最后建议: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