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6)
2023(18606)
2022(15649)
2021(14661)
2020(11964)
2019(27459)
2018(27142)
2017(53028)
2016(28728)
2015(32077)
2014(32323)
2013(31259)
2012(28514)
2011(25750)
2010(25531)
2009(23210)
2008(22669)
2007(19607)
2006(17207)
2005(15234)
作者
(80438)
(66984)
(66337)
(63420)
(42809)
(32010)
(30377)
(26317)
(25573)
(23757)
(22718)
(22584)
(21144)
(21035)
(20856)
(20610)
(20033)
(19700)
(19321)
(19134)
(16492)
(16415)
(16221)
(15412)
(15079)
(14893)
(14698)
(14631)
(13354)
(13088)
学科
(117485)
经济(117361)
管理(82118)
(76945)
(63676)
企业(63676)
方法(52332)
数学(45169)
数学方法(44532)
(32467)
中国(31368)
(29002)
业经(26804)
地方(26439)
(24844)
农业(21700)
(21448)
贸易(21437)
(20794)
理论(20586)
(20273)
(18308)
(18041)
环境(18034)
财务(17957)
财务管理(17923)
(17411)
银行(17373)
技术(17305)
(17089)
机构
大学(402644)
学院(401986)
(162318)
管理(159139)
经济(158806)
理学(138113)
理学院(136608)
研究(134496)
管理学(134056)
管理学院(133329)
中国(100231)
(84767)
科学(82601)
(74275)
(66164)
(61337)
中心(61074)
研究所(60393)
财经(59786)
(58173)
业大(57889)
(54845)
(54454)
师范(54387)
北京(53219)
(49552)
经济学(49250)
农业(47705)
(47285)
财经大学(44582)
基金
项目(277570)
科学(219237)
研究(204944)
基金(201481)
(174860)
国家(173409)
科学基金(149837)
社会(129398)
社会科(122596)
社会科学(122568)
(107476)
基金项目(106358)
自然(96957)
自然科(94633)
自然科学(94611)
教育(94577)
自然科学基金(92857)
(90852)
编号(84318)
资助(82674)
成果(68184)
重点(62394)
(61278)
(59612)
课题(57882)
(57308)
创新(53457)
国家社会(53299)
教育部(52814)
科研(52744)
期刊
(174818)
经济(174818)
研究(119038)
中国(72379)
学报(60596)
管理(57637)
科学(56809)
(55650)
(55537)
教育(47054)
大学(46847)
学学(43908)
农业(38387)
(36288)
金融(36288)
技术(35649)
业经(29185)
财经(28624)
经济研究(28149)
(24550)
问题(23064)
图书(20722)
(19202)
理论(18781)
技术经济(18750)
科技(18508)
(18250)
现代(18102)
资源(18080)
(17631)
共检索到581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志梁  赵久爽  
本文主要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综述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区域差别化理论研究,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后学界对其提出了单一和复合两种标准,从这两种标准出发,国外经济学家大量研究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作用以及区域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同时国内经济学家借用这些理论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分析大多表明中国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因此采取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很有必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文丽  冯涛  
关于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的研究并非是一个新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前,许多人认为紧缩的或扩张的货币政策的效力是对称的。直到大萧条时期,扩张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的事实才使许多学者开始感到,只有紧缩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其后的数十年中,关于"紧缩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戚自科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研究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如何通过各种金融变量对实际经济产生作用的问题,它既属于货币经济学的范畴,也是金融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由于受各国具体经济环境、金融运行主体和客体、金融结构和制度安排以及宏观预期、金融服务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和动态性,从而决定其在各国经济政策制定和研究中始终是一个常研常新的领域。本文力求在梳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货币传导一般理论及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早在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时,他就指出了最优货币区的范围可以大于国界,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本文把常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指出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也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进一步,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卓鹏   宋文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汪增群  周宁东  
有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讨论是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内部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内部。鉴于目前国内对基于跨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比较详尽的介绍,而有关一国内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机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角度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梳理。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秦兴俊  王柏杰  
货币政策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动因。文献回顾发现,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性效应对产出和产业结构有不同的涵义,利率渠道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影响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其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宏涛  
随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对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从最优货币政策的目标出发,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内涵、类型和最优货币分析框架的特征,及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和几个典型的货币政策规则,特别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及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旨在为我国确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天琦  
统一的货币政策如何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本文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原则,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传导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必须坚持统一性的大前提,不可轻言区域化,但是部分内容可以探索差别化,指出最终目标本身包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注,中介目标只有从区域信贷规模、信贷结构的变化中掌握区域经济景气循环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方面指出对市场价格型的工具不可区域差别化,如利率;纯数量配给型的工具(如支农再贷款)、非市场型的价格工具(如支农再贷款利率)、定性的工具(如信贷指导意见)可以有选择地结合区域实际探索区域差别化,并从区域差别化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灿  
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理论是对货币一体化认识过程及实践发展进程的反映与总结。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初见端倪时,人们开始讨论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地理空间可以组建最优货币区。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芒德尔基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争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该理论研究了一组国家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可以组成最优货币区,在经济趋同的基础上实行单一货币。虽然芒德尔所指的最优货币区是指已经实现了货币一体化并采用单一货币的区域,但是最优货币区理论却可作为分析区域货币一体化问题以及其他货币合作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货币一体化实践...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于运用价格型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其实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利率工具的实施结果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理论观点出现了背离,即紧缩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高(低)通货膨胀相伴出现,而成本渠道理论为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追溯成本渠道理论的思想渊源入手,对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成本渠道理论的最终形成以及金融体系结构如何影响成本渠道效应大小等进行了述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何国华  黄明皓  
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价格如何影响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考虑资产价格,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指标体系中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文章认为,资产价格变动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值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和预期效应等影响实体经济活动,但学者们对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考虑资产价格以及如何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指标体系中始终存在不同看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冬梅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 40年以来 ,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 ,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 ,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晔  
关于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不同的文献分别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的选取、约束条件的设立和货币政策决策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模型上的新扩展,形成了多种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方案。然而实践证明,由于"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使得已有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包容性均不强,于是,最新的趋势表现为运用鲁棒控制和贝叶斯等方法消减建模过程中的模型不确定性和冲击不确定性。鉴于此,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可以考虑选择其中的一种模式——多目标的损失函数、混合型的约束条件和相机抉择的决策方式,在此框架下运用鲁棒控制求解最优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