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1)
- 2023(16126)
- 2022(13684)
- 2021(12823)
- 2020(10800)
- 2019(24455)
- 2018(23914)
- 2017(46893)
- 2016(25073)
- 2015(27538)
- 2014(26937)
- 2013(26244)
- 2012(24161)
- 2011(21455)
- 2010(21471)
- 2009(19487)
- 2008(19051)
- 2007(16610)
- 2006(14168)
- 2005(12259)
- 学科
- 济(101294)
- 经济(101201)
- 管理(80020)
- 业(78826)
- 企(66941)
- 企业(66941)
- 方法(50791)
- 数学(45507)
- 数学方法(44966)
- 财(31920)
- 农(26224)
- 中国(25965)
- 业经(22128)
- 务(20928)
- 财务(20883)
- 财务管理(20841)
- 制(20613)
- 技术(20447)
- 贸(20091)
- 贸易(20076)
- 企业财务(19935)
- 易(19559)
- 地方(18282)
- 银(17587)
- 银行(17567)
- 农业(17312)
- 学(16966)
- 融(16937)
- 金融(16936)
- 行(16672)
- 机构
- 学院(342196)
- 大学(341136)
- 济(148487)
- 经济(145799)
- 管理(139861)
- 理学(121893)
- 理学院(120740)
- 管理学(118864)
- 管理学院(118201)
- 研究(107642)
- 中国(84535)
- 财(71749)
- 京(68364)
- 科学(61314)
- 财经(57280)
- 经(52438)
- 中心(51725)
- 所(51056)
- 江(50347)
- 农(49485)
- 经济学(47234)
- 业大(46787)
- 研究所(46017)
- 财经大学(43200)
- 经济学院(42905)
- 北京(41902)
- 范(40914)
- 师范(40486)
- 院(39621)
- 州(39502)
- 基金
- 项目(235223)
- 科学(189691)
- 基金(175793)
- 研究(172813)
- 家(151679)
- 国家(150454)
- 科学基金(132646)
- 社会(113745)
- 社会科(108301)
- 社会科学(108281)
- 基金项目(92303)
- 省(91104)
- 自然(85693)
- 自然科(83880)
- 自然科学(83863)
- 自然科学基金(82465)
- 教育(80963)
- 划(76379)
- 资助(72378)
- 编号(67459)
- 成果(53897)
- 部(53864)
- 创(53327)
- 重点(52323)
- 发(49403)
- 创新(49196)
- 国家社会(48054)
- 教育部(47465)
- 课题(46666)
- 人文(46192)
- 期刊
- 济(151474)
- 经济(151474)
- 研究(99117)
- 中国(62399)
- 财(57121)
- 管理(53489)
- 学报(46739)
- 科学(45328)
- 农(43063)
- 融(37945)
- 金融(37945)
- 大学(37488)
- 学学(35691)
- 教育(33283)
- 技术(30822)
- 农业(29302)
- 财经(28709)
- 经济研究(26102)
- 经(24640)
- 业经(24353)
- 问题(19633)
- 贸(17379)
- 技术经济(17361)
- 统计(17111)
- 策(16687)
- 业(16302)
- 理论(15865)
- 商业(15793)
- 科技(15751)
- 财会(15034)
共检索到495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事件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探讨了担保品扩容政策对定向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MLF、S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中介效应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市场势力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担保品扩容有助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对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精准对接行为的激励作用有限,难以引导其对重点企业定向释放流动性。换言之,相对于非成长期或市场势力弱的其他企业,担保品扩容政策以商业银行为传导中介显著挤出了成长期或市场势力强的小微和“三农”企业的信贷融资。由此分析,使得担保品由对风险管理发挥“托底”作用转变为“阀门”机制是关键所在。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投放效应,精准直达重点普惠领域。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斌 杨冉 卢娟
基于1994-2013年全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对中部崛起战略的经济效应进行动态评估。研究表明:中部崛起战略具有短期经济激励作用,长期存在政策陷阱。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短期经济增长源于工业化推进和内外部投资增加,但长期产生的结构效应、挤出效应和配置效应导致中部地区落入政策陷阱。进一步讨论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有助于推动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山西省、湖北省和河南省则得到相反的结论。相较低行政等级城市,中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城市能够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获益。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激励 政策陷阱 PSM-DID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阳 李成
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保障。基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调控机理的系统分析,构造指数探究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中“沟通”和“行动”的实际调控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沟通”和“行动”两类工具都能对银行信贷投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言行一致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调控效应,言行不一致则严重削弱“行动”的调控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对预期管理的重视、提升预期管理频率、提醒公众关注预期信号等,均能够显著提升预期管理的调控效应;经济增长高速阶段“行动”类工具效应较强,经济增长减速阶段“沟通”类工具效应较强;预期管理的“行动”类工具对各类型商业银行均具有显著影响,“沟通”类工具则未能有效影响地方法人银行的信贷投放。中央银行应逐步完善预期管理的政策框架,注重保持言行一致,培养公众敏感性,加大沟通力度,关注市场信号反馈,以有效应对当前预期转弱的压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沟通 行动 银行信贷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龙 张伟琦 申瑛琦
文章首先给出M2中存在内生成分的经验事实,进一步运用内生成分剔除思想定量测度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重点刻画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接下来,文章识别出M2中的外生成分,运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分析货币政策的“稳预期”功效及政策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M2和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呈现出强关联走势,M2中含有经济基本面变量信息。第二,货币政策调控取向变迁指数的时变动态属性明显,除个别时点外,其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调控取向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较好,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货币政策调控取向的微观变迁进程和瞬时突变时点。第三,货币政策数量型中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预期”功效,不同货币政策空间下货币政策的“饥饿效应”和“宿醉效应”不同。政策空间充足时期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明显,但由于信心的短期属性和行为主体“逆向”选择心理,政策空间不足时期货币政策存在长期效应但不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控取向 外生成分 政策空间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炳念 王小雪 樊茜
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是目前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主要担忧之一。本文利用2015~2020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月度数据考察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以MLF为主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导致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过度承担,反而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说明目前我国稳健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适度的,但SLF和PSL却没有这一效果。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文章以LPR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并且在排除其他政策和冲击影响之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最后从市场经营环境、监管压力和风险管理等角度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渠道。本文首次从银行系统性风险角度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后果,这有助于回应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担忧和质疑,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虎 王宇伟 范从来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对产出缺口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太稳定,说明我国股票价格通过总需求渠道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比较微弱。同时,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能引起未来CPI和WPI的同向变化,尤其与CPI的关系非常稳定,说明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我国股票价格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变动趋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运信
文章首先运用一个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模型,证明了"在预期假说框架内货币政策只能引起收益率曲线平行移动而不会改变它的坡度"这一论断是错误的;接下来运用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在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框架下,证明了货币政策行动模式(参数)会影响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效果、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及其动态特征;之后用一个基于中美两国比较的经验证据说明上述理论解释的可靠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昊 肖雄
本文将2018年绿色信贷资产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验证政策实施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担保品扩容对重污染企业的非发明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对金融欠发达地区、融资约束低和社会责任强的国有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效应更明显。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认为央行应综合运用担保品框架,加强其结构调整功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季朗磊 张婧屹
近年来,基于担保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频频亮相,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文章对传统金融加速器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包含央行担保品框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着重探讨了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所产生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外移效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可以通过违约风险外移效应而降低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也会提高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降低社会福利;第二,经济面临负面冲击时,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所产生的违约风险外移效应可以抑制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稳定宏观经济;第三,信贷资产抵押率与总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取决于政策工具,提高信贷资产抵押率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下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但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较小;第四,担保品扩容之后,扩张性借贷便利操作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大,并使通胀率显著下降。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基于担保品框架的借贷便利工具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明 曹廷求
传统货币政策效应的研究以代表性厂商假设为基础,忽视了企业之间内生互动产生的网络对最终效果的影响。本文以担保圈为例,基于企业之间内生互动的网络视角研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处在担保圈内的企业影响更大,表明内生互动会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内生互动强化货币政策效果主要集中在那些有高风险企业参与的担保圈当中。企业在担保圈中的节点位置越重要,货币政策对担保圈内企业投资的影响越强。担保圈内公司具有时变特征的传染效应以及更强的顺周期杠杆特征是内生互动强化货币政策效果的传导渠道。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微观主体内生互动产生的网络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充...
关键词:
内生互动 货币政策 担保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丽丽 李勇
鉴于现有文献对于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争议,本文基于Blum(1999)和Kopecky and Vanhoose(2004)构建了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函数,进一步探讨了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门槛效应。本文认为:严格的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一方面会降低商业银行杠杆率和利润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会通过优化资产组合的方式增加收益。那么,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将取决于二者的净效应。如果杠杆率降低和成本压力增加所产生的负效应大于优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正效应,货币政策、资本监管将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反之,则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在此基础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吕越 吕云龙 莫伟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探讨通过开放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全球价值链福利效应分析的核心议题。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的数据,基于目前最权威和准确的企业层面价值链嵌入度指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和广义倾向得分法(GPS)对价值链嵌入如何影响企业就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东中部企业,其价值链嵌入的就业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通过
关键词:
就业 价值链嵌入 全球化 企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治国 车帅 王军
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与合成控制法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方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政策的动态影响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存在“倒U型”特征;利用SCM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天津、重庆等省份碳排放量明显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范围分析发现,碳泄漏问题的存在导致试点政策的整体减排效果显著降低。鉴于此,各试点省份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以推动协同减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肖虹 肖明芳
文章结合A股上市公司2006-2011年间的R&D投资数据,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问题。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能够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从紧时,会降低企业的R&D投资强度,并且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R&D投资力度减小得更多;(2)管理层风险倾向与企业R&D投资正相关,即管理层越偏好风险,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则越大;(3)货币政策影响管理层的风险认知,改变其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影响企业的R&D投资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