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1)
- 2023(12343)
- 2022(10801)
- 2021(10291)
- 2020(8366)
- 2019(19352)
- 2018(19240)
- 2017(38043)
- 2016(20599)
- 2015(23102)
- 2014(23079)
- 2013(22877)
- 2012(21097)
- 2011(19188)
- 2010(19089)
- 2009(17318)
- 2008(16824)
- 2007(14587)
- 2006(12814)
- 2005(11327)
- 学科
- 济(80930)
- 经济(80839)
- 管理(60325)
- 业(56636)
- 企(47298)
- 企业(47298)
- 方法(38133)
- 数学(33183)
- 数学方法(32766)
- 财(22231)
- 农(21944)
- 中国(20964)
- 业经(17912)
- 学(17265)
- 贸(16223)
- 贸易(16218)
- 地方(16056)
- 易(15775)
- 农业(14453)
- 制(14380)
- 理论(14207)
- 务(13235)
- 财务(13169)
- 财务管理(13150)
- 策(13024)
- 和(12873)
- 环境(12795)
- 技术(12668)
- 银(12523)
- 银行(12491)
- 机构
- 大学(291696)
- 学院(290187)
- 管理(118725)
- 济(117979)
- 经济(115376)
- 理学(103120)
- 理学院(102048)
- 管理学(100425)
- 管理学院(99914)
- 研究(96369)
- 中国(71959)
- 京(61353)
- 科学(58386)
- 财(54740)
- 所(47755)
- 财经(43891)
- 中心(43434)
- 研究所(43398)
- 农(42748)
- 业大(41418)
- 江(41312)
- 经(39983)
- 北京(39039)
- 范(38566)
- 师范(38293)
- 经济学(34987)
- 院(34987)
- 州(33636)
- 农业(33309)
- 财经大学(32706)
- 基金
- 项目(197896)
- 科学(156045)
- 研究(147271)
- 基金(143970)
- 家(123967)
- 国家(122919)
- 科学基金(106307)
- 社会(91934)
- 社会科(87199)
- 社会科学(87180)
- 基金项目(76378)
- 省(76191)
- 自然(69242)
- 自然科(67613)
- 自然科学(67600)
- 教育(67513)
- 自然科学基金(66372)
- 划(64350)
- 编号(60967)
- 资助(59935)
- 成果(49788)
- 部(44203)
- 重点(43487)
- 发(41603)
- 课题(41420)
- 创(40989)
- 教育部(38241)
- 创新(38096)
- 项目编号(37856)
- 人文(37526)
- 期刊
- 济(127455)
- 经济(127455)
- 研究(89988)
- 中国(50830)
- 管理(43229)
- 学报(42480)
- 科学(39822)
- 财(39569)
- 农(38499)
- 教育(33148)
- 大学(32466)
- 学学(30300)
- 融(28151)
- 金融(28151)
- 农业(27057)
- 技术(24448)
- 业经(20767)
- 财经(20761)
- 经济研究(20661)
- 经(17639)
- 图书(16247)
- 问题(16149)
- 理论(15329)
- 科技(14076)
- 实践(14005)
- 践(14005)
- 技术经济(13851)
- 现代(13441)
- 业(13220)
- 贸(13139)
共检索到421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主要经济体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仅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其政策行动的潜在分配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不平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主要经济体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否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不仅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而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其政策行动的潜在分配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不平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攀 尼玛旺堆 张翔
传统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种总量型的调控政策,但近年来国外学者有关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研究主要基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展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调整这一外生变量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研究主要围绕合理预期展开,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规则保持长期不变,且始终公开透明,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公平的规则和平等的机会。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为主线,探讨的重点在于劳动收入份额是否能完整地反映通货膨胀动态变化、货币政策是否应将劳动收入份额纳入目标考虑范围。从实证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基于各国历史数据验证了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从传导机制上看,货币政策可通过收入构成、金融分割、资产配置、储蓄再分配等四个渠道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从政策启示上看,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货币政策可提高就业、促进劳动收入增长、降低通货膨胀,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区域差异 形成机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吉晨
近几年来,理论界兴起了研究电子货币的热潮,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电子货币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子货币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梳理和评述,以期推动我国电子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述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细松
自从Scott最早证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存在以来,围绕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相关问题,国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国外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发展、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检验以及实证解释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述评。从国外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研究现状看,研究是比较全面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最后对未来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差异 非对称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洪昊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效力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之一,该理论基于货币非中性理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定义和分类,造成非对称效应的原因,以及从货币供应量、联邦基金利率、长短期利率差、货币当局的政策取向等指标变化测度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基于研究述评,建议从企业产权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特点,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指导货币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货币中性 企业产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强 张明 宋佳馨
不平等的加剧通常被归因于全球化、技术进步、人口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等因素。传统观点认为,旨在降低通货膨胀和稳定总需求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长期改善穷人的状况。但是,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各界对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不平等的担忧。本文旨在梳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收入与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渠道,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建军
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不在于货币政策本身,而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研究结论。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调控 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江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普遍呈现出一个新的特征,这就是高通胀率得到了控制,物价趋于稳定,用著名瑞典经济学家L.E.O.svens-son(2002)的话来说,就是"世界可能开始进入一个价格稳定的新时代"。但在这样一个价格稳定的新的历史阶段,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却明显加剧,金融不稳定成了一个突出现象。而且,金融不稳定造成经济的不稳定,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引致持续出现通货紧缩,便是一个突出例证。在世界物价稳定而金融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新形势下,货币政策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货币政策究竟与资产价格间有何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国外学者使用银行数据或企业数据研究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问题,认为货币政策经由微观层面向宏观经济层面传导,微观层面的有效性与否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微观主体特征的差异也决定了传导的异质性。因此,微观视角的研究对宏观视角的研究形成了很好的补充与发展。本文基于银行与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视角总结了国外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研究的新进展,从银行特征、银行业市场结构、金融全球化、企业融资结构和企业融资约束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解释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第一个层面是心理层面,主观预期的非对称调节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层面是传导机制层面,价格粘性是导致非对称性产生的关键因素;第三个层面是市场环境层面,传导渠道和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根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规程中作用不可替代,利率政策效果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高度关注。本文在货币政策操作规程的框架下,国外文献研究主要从货币内生有效论和货币外生弱有效论,国内研究则从有效论、无效伦和局限论等角度来归纳利率政策效果,并总结了规范性和实证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基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率政策效果未来研究若干主题。
关键词:
利率政策 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新凯恩斯主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羽 李黎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所关心的热门话题。由于目前对于金融稳定的内涵缺乏一个广泛可接受的定义,从而无法建立起考察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一致的分析框架,有关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相互作用机制难以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金融不稳定说来定义金融稳定,从金融机构危机、货币危机和资产价格冲击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