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5)
- 2023(11370)
- 2022(9953)
- 2021(9546)
- 2020(8267)
- 2019(19337)
- 2018(19411)
- 2017(38405)
- 2016(21287)
- 2015(24573)
- 2014(24849)
- 2013(24614)
- 2012(23151)
- 2011(21090)
- 2010(21755)
- 2009(20627)
- 2008(20649)
- 2007(19004)
- 2006(16676)
- 2005(15135)
- 学科
- 济(86738)
- 经济(86645)
- 管理(60930)
- 业(58752)
- 企(48345)
- 企业(48345)
- 方法(43415)
- 数学(38786)
- 数学方法(38077)
- 农(24488)
- 财(22161)
- 中国(21724)
- 学(19480)
- 贸(18892)
- 贸易(18884)
- 易(18411)
- 业经(16953)
- 制(16766)
- 地方(15647)
- 农业(15348)
- 理论(14896)
- 银(14293)
- 银行(14238)
- 融(13544)
- 金融(13542)
- 策(13530)
- 行(13514)
- 务(13355)
- 财务(13293)
- 财务管理(13253)
- 机构
- 学院(311330)
- 大学(311010)
- 济(125005)
- 经济(122125)
- 管理(116810)
- 研究(107624)
- 理学(99420)
- 理学院(98321)
- 管理学(96115)
- 管理学院(95572)
- 中国(85135)
- 科学(68430)
- 京(66842)
- 农(59727)
- 财(58839)
- 所(57351)
- 研究所(51867)
- 中心(50613)
- 江(49599)
- 业大(49358)
- 农业(47516)
- 财经(45719)
- 北京(42574)
- 经(41228)
- 范(39800)
- 州(39328)
- 师范(39280)
- 院(38250)
- 经济学(37610)
- 技术(34887)
- 基金
- 项目(199161)
- 科学(153999)
- 基金(142385)
- 研究(140626)
- 家(125655)
- 国家(124634)
- 科学基金(104880)
- 社会(84985)
- 社会科(80442)
- 社会科学(80417)
- 省(78765)
- 基金项目(73450)
- 自然(70878)
- 自然科(69253)
- 自然科学(69228)
- 自然科学基金(67978)
- 划(67197)
- 教育(66535)
- 资助(62726)
- 编号(58056)
- 成果(48561)
- 重点(45440)
- 部(43827)
- 发(42225)
- 课题(41202)
- 创(40376)
- 科研(39028)
- 计划(38177)
- 创新(37832)
- 大学(36957)
共检索到475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培新
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核心地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牛嵩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快速扩张,金融结构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以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不能真实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选用2002-2016年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基于VAR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间的相关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使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调控效果不断减弱,但是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并不能完全替代货币供应量,而应该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一个良好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铭 沈利生
文章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非线性协整等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这两个与流动性过剩紧密相关的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规模的单向Granger因单关系,同时又存在即期因果关系(instan-taneous causality)。非线性协整检验结果支持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并发现在不同的状态中货币供应量的误差修正效应均比信贷规模大,反映了在由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组成的系统中货币供应量的主导地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卜永祥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呈现一定的内生性,当前应增加央行国债持有量,解决因外汇占款增加而带来的对冲操作工具不足问题。
关键词: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相关系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晶妹
经过几年的改革 ,货币供应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的规模与结构。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晶妹
新旧世纪之交 ,我国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这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近几年来 ,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增加货币投放 ,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直都比较重视货币供应量 ,关注其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化 ,主要表现就是 ,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 ,为促进经济增长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事实上 ,货币供应量虽然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程度与可测性都日渐下降 ,而且 ,经过几年的改革 ,该指标本身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规模与结构问题。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南成
按照经济学的描述 ,货币供应可以有几种理解 :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是决定货币供应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货币的供给 ,进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又是怎样反映货币政策意图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状况进行了基本描述 ;其次运用时间数列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变动的数量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讨论了货币供应量与实质经济在变动过程中的影响关系 ,并以此得到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 实质经济 数字特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伟
本文基于"贷款创造存款"理论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银行贷款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货币创造流量,进而决定货币供应量。其次,本文提出以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衡量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约束松紧程度。为了满足流动性约束,自由货币创造上限产生的准备金需求等于超额准备金,是超额准备金所能支持的最大货币创造流量。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越大,流动性约束越宽松。再次,自由货币创造上限可以衡量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扩张自由货币创造上限。最后,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自由货币创造上限不能有效约束货币创造流量,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不理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莫万贵 王立元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认为M2和贷款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央行对M2和贷款的调控是有成效的。在当前情况下,相对于利率等价格工具,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对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会更有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 盛军锋
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受到挑战,分析发现,目前M2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变动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关联,但货币流通速度较大的变化率和货币乘数不稳定等因素造成M2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下降,影响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际效果。银行间市场利率与经济景气变化存在较密切的关联,观测性和可控性强,具备成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能,但受到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的制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思贤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国兴
1996年,货币供应量被正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可控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从实践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存在很大的离差,在稳定价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降低。从历史角度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趋势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替代和综合;而与传统政策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恰恰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也正是由于此,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