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1)
2023(6484)
2022(5459)
2021(4845)
2020(3837)
2019(8827)
2018(8612)
2017(17200)
2016(9028)
2015(10157)
2014(10357)
2013(10350)
2012(10043)
2011(9546)
2010(9925)
2009(9394)
2008(9059)
2007(8259)
2006(7815)
2005(7319)
作者
(26097)
(21887)
(21797)
(21061)
(14336)
(10185)
(9953)
(8396)
(8351)
(8044)
(7709)
(7234)
(7151)
(7047)
(7040)
(6847)
(6537)
(6395)
(6384)
(5929)
(5809)
(5321)
(5265)
(5167)
(5142)
(5026)
(4681)
(4580)
(4391)
(4272)
学科
(63741)
经济(63704)
管理(25926)
(21745)
方法(18456)
地方(17048)
数学(16833)
(16741)
企业(16741)
数学方法(16683)
中国(13123)
地方经济(12375)
(12003)
业经(10667)
(9763)
(9729)
贸易(9722)
(9412)
(9409)
(9059)
(8710)
(8122)
金融(8122)
农业(7826)
环境(7560)
(7554)
银行(7551)
及其(7378)
(7371)
经济学(7113)
机构
学院(140451)
大学(138599)
(75793)
经济(74403)
研究(53406)
管理(51768)
理学(43069)
理学院(42640)
中国(42448)
管理学(42125)
管理学院(41850)
(33784)
(28072)
科学(27000)
(26654)
财经(25930)
经济学(25004)
中心(23656)
研究所(23480)
(23395)
(22158)
经济学院(22113)
财经大学(18853)
(18535)
北京(18433)
(17569)
师范(17487)
(17462)
(17236)
科学院(15723)
基金
项目(80499)
科学(64191)
研究(62716)
基金(58902)
(49181)
国家(48780)
社会(42465)
科学基金(42067)
社会科(40398)
社会科学(40391)
(30220)
基金项目(29154)
教育(27956)
资助(25733)
编号(24978)
(24934)
自然(23984)
自然科(23388)
自然科学(23383)
自然科学基金(22979)
成果(21521)
(19291)
(18548)
课题(18067)
重点(17917)
国家社会(17790)
发展(16810)
(16576)
(16562)
教育部(16512)
期刊
(95109)
经济(95109)
研究(52521)
中国(26926)
(24466)
管理(21621)
(20943)
金融(20943)
经济研究(16893)
(16648)
科学(15245)
财经(14082)
学报(13877)
技术(13003)
业经(12723)
(12325)
教育(11808)
问题(11807)
大学(11602)
农业(11071)
学学(10987)
(10737)
国际(10126)
世界(9582)
技术经济(9071)
统计(8317)
经济问题(7526)
(7228)
经济管理(7154)
改革(7002)
共检索到234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比托尔·康斯坦西奥  谢瑞芬  门超  
一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使得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们生活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国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强烈的敏感性初步表明,"零利率下限"政策的退出会在短期内对其他国家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全球性的挑战要求我们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建立更有弹性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并陷入低迷,许多经济体都试图通过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先后多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频繁通过扩大购债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欧洲中央银行长期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并启动欧洲版量化宽松政策——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日本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和长期存在的通货紧缩,长期施行"零利率"政策,向市场空投货币,促使货币竞争性贬值,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宇  
2007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增长前景依然乐观。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在加快复苏和增长。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紧缩基调,但加息步伐可能放缓,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的利差将呈缩小趋势。国际外汇市场的走向还很不明晰,但总体看会继续2006年的基本走势:美元继续小幅走低,欧元和日元小幅走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中正  
当前,美国和欧洲通胀率均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就业形势相对转好的态势下,美联储决定加速退出资产购买规模(Taper),并暗示提前开启升息周期。相对而言,欧洲央行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方面与美联储存在明显差别,除了逐步退出紧急资产购买计划(PEPP)外,对加息并无明确的时间表。美欧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方面的差异或分化,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对此应提早做好应对预案,将美欧货币政策有差别的转向所产生的负面外溢影响降至最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宇光  周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剑  李泽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深度去杠杆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应对疲弱的经济复苏及愈发严重的通缩风险已成捉襟见肘之势。当前,全球经济进入负利率时代,各国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显著分化。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我国央行应如何为经济增长和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如何对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外溢性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汪川  
2017年以来,随着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持续好转,全球经济周期同步性增强,并导致了货币政策趋同。就目前来看,全球各大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开始提上日程,世界范围内流动性面临拐点。与此同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其外汇储备和外债水平明显优化,经济结构也明显改善,全球流动性收缩对其影响有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胜  邹恒甫  
本文在融入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的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定价方式和国际货币政策设计问题。在允许部分厂商采用不同于Calvo交错价格调整的后顾性定价法则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关于短期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新的均衡关系,于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到类似泰勒法则的最优利率政策。此时,最优利率的设定不仅受到国内通货膨胀、产出缺口的影响,而且还和国外产出波动的情况相关。最后,我们以中美两国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对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威廉·C.杜德利  赵天奕  
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其速度不仅要考虑经济预期,还要参考金融市场对去货币政策宽松化的反应为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共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零下限的联邦基金利率为实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制定的就业和通货膨胀目标作出了贡献。2015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FOMC双重目标的实现,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提高,美联储会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宇  
文章通过对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与汇率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指出2010年世界经济正在缓慢而坚定地走向复苏,主要表现为:在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但受金融体系尚未恢复和"退出战略"两难困境等因素的影响,复苏进程仍面临很多困难;受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全球利率调整将出现分歧,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外汇市场开始逐步回稳,主要货币汇率的小幅双向波动在短期内得以延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文程浩  钱成  
当前,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分化调整的新动态,处于政策夹缝中的中国需要评估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文章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DSGE三国模型,研究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风险对冲的一系列对策建议。研究认为: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中国产出下降,消费萎缩,资本投入下降,短期通胀有可能上升,并降低就业率水平;欧洲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中国产出上升,消费下降,资本投入上升,通胀和就业率水平可能下滑;中国本国的技术冲击可以适当缓解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定向调控类的货币政策,通过差异化的策略组合来对冲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骏斌  陶士贵  
2014年10月,美联储结束了为期六年的量化宽松政策(QE),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起实施逾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至此,美欧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和欧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其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外溢性。人民币正在积极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可以预见美欧货币政策分化将会对此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美欧货币政策分化从汇率、利率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对人民币使用范围和流通途径的影响,进而讨论了政策分化对人民币区域化直至国际化进程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磊  侯志坚  茆训诚  
文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两国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的国际间溢出问题。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准确预测货币需求的变化,很难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失效,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在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空间相互影响后,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直接效应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表明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进而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造成负向影响,但是对相邻地区会造成正向影响。一国实际利率上升的直接效应为正,对相邻地区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本国实际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升值和资本流入,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正向增长,但对相邻地区会造成负向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充分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使用的同时,应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并增强自身的硬实力,以减少货币政策溢出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冠超  罗鹏静  郭凯  
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中美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态势。中美在经济结构、货币政策目标及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这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应该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供给侧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来转变货币调控方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冠超  罗鹏静  郭凯  
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中美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态势。中美在经济结构、货币政策目标及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这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应该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供给侧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来转变货币调控方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