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5)
- 2023(12086)
- 2022(10392)
- 2021(9990)
- 2020(8419)
- 2019(19372)
- 2018(18896)
- 2017(37635)
- 2016(19708)
- 2015(21772)
- 2014(21515)
- 2013(20851)
- 2012(19221)
- 2011(17145)
- 2010(16979)
- 2009(15662)
- 2008(15248)
- 2007(13094)
- 2006(11559)
- 2005(10345)
- 学科
- 济(78547)
- 经济(78464)
- 管理(56176)
- 业(53358)
- 企(45024)
- 企业(45024)
- 方法(39001)
- 数学(34271)
- 数学方法(33789)
- 银(21579)
- 财(21560)
- 银行(21433)
- 农(20378)
- 制(20306)
- 行(20108)
- 中国(19591)
- 业经(16285)
- 贸(16276)
- 贸易(16264)
- 融(15933)
- 金融(15931)
- 易(15886)
- 学(14278)
- 理论(13755)
- 地方(13498)
- 务(13373)
- 财务(13324)
- 财务管理(13300)
- 农业(13240)
- 企业财务(12675)
- 机构
- 大学(268195)
- 学院(266382)
- 济(116558)
- 经济(114351)
- 管理(108708)
- 理学(93840)
- 理学院(92986)
- 管理学(91416)
- 管理学院(90930)
- 研究(85273)
- 中国(74350)
- 财(56867)
- 京(54406)
- 科学(47583)
- 财经(45205)
- 中心(42290)
- 经(41290)
- 农(40477)
- 所(40290)
- 江(40054)
- 经济学(37062)
- 研究所(36368)
- 业大(35876)
- 财经大学(34066)
- 北京(33613)
- 经济学院(33473)
- 范(32703)
- 师范(32402)
- 州(31831)
- 农业(31420)
- 基金
- 项目(179798)
- 科学(144309)
- 基金(134779)
- 研究(132733)
- 家(115986)
- 国家(115089)
- 科学基金(101135)
- 社会(86971)
- 社会科(82737)
- 社会科学(82718)
- 基金项目(70472)
- 省(67759)
- 自然(65220)
- 自然科(63826)
- 自然科学(63811)
- 自然科学基金(62713)
- 教育(62143)
- 划(57362)
- 资助(55968)
- 编号(52949)
- 成果(42484)
- 部(41505)
- 重点(39948)
- 创(37674)
- 发(37551)
- 教育部(36754)
- 国家社会(36705)
- 人文(35819)
- 课题(35615)
- 创新(35154)
- 期刊
- 济(120041)
- 经济(120041)
- 研究(83308)
- 中国(47909)
- 融(45202)
- 金融(45202)
- 财(43945)
- 管理(40630)
- 学报(36117)
- 科学(35396)
- 农(35150)
- 大学(29516)
- 学学(27891)
- 教育(26075)
- 技术(23514)
- 财经(22854)
- 农业(21620)
- 经济研究(20027)
- 经(19508)
- 业经(18632)
- 问题(15587)
- 理论(14472)
- 贸(14199)
- 实践(13151)
- 践(13151)
- 国际(12788)
- 技术经济(12710)
- 统计(12259)
- 商业(11564)
- 版(11499)
共检索到401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书祥 吴昊天
本文采用2002—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收支非加总的分组季度数据,来检验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效应在我国是否存在。如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存在银行信贷渠道的效应,那么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及证券投资组合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是不同的。脉冲响应函数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面对紧缩性货币冲击时中小银行的贷款规模迅速减少,但大型国有银行的贷款减少不明显,不同类型银行持有证券量的时间变化轨迹也有明显差别。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着明显的银行信贷渠道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罗诚剑
本文以纺织产业为典型案例,分析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对纺织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纺织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其实现机制是加速效应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边际溢价;在纺织产业链中处在不同层次的企业,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既要关注总量也应关注结构,应考虑对纺织产业等传统产业的市场纠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顺红 邵德标 蒋先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6市联合调查课题组 张晓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飞
通过对中国银行业2006-2010年84家银行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不同类型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要显著地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要受到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显著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显著地受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也与不同类型银行的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有关。因此,中央银行在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
关键词:
银行异质性 货币政策工具 银行信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战明华
以金融摩擦条件下修正的状态证实模型为基础,本文首先对银行信贷渠道影响信贷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并利用差异中的差异交叉项模型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一是银行信贷渠道的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结构性错配效应,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显著地放大了这一效应;二是企业的国有属性强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但在考虑企业国有属性的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却对这种错配效应没有显著影响。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国有比重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因而,总的来看,经济中国有比重的提高,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最后,本文从产业结...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银行信贷渠道 结构错配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凯 许承明 施静静
利用我国2002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结合"CC—LM"模型研究间接调控机制下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7天加权平均利率可以作为恰当的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在央行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依旧能够对银行的信贷量产生影响;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信贷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祥宇 闫丽瑞
在全球经济复苏脚步放慢、国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驱动因素、判别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基于我国2001年1月-2011年12月的宏观经济金融月度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内生影响的信贷投放、货币供应、资产价格等角度出发,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各变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信贷渠道、货币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都会产生影响,但资产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当局可以考虑未来把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工具,合理调控资产价格,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成 高智贤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思想构建了植入货币政策立场的信贷传导微观模型,运用"文本挖掘法"设计了货币政策立场指数,结合2001-2012年3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与面板分位数回归考察了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并放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扩张效果;(2)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立场冲击的响应最为显著,大型商业银行紧随其后,城市商业银行最迟钝。因此,货币当局应从宏观审慎视角出发,综合研判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信贷的总量影响与结构影响,提高调控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立场 银行信贷 文本挖掘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斌 王晓芳
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在利率管制和市场化环境下的异质性银行垄断竞争模型,对大型和中小型银行贷款供给的政策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率管理制价格约束环境下,银行间竞争表现为规模博弈,大型商业银行的政策敏感性要强于中小银行。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价格博弈是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形式,大型商业银行的政策敏感性弱于中小银行。同时,在实际业务操作中,0.9倍基准利率仍然是实际贷款利率浮动下限。随后本文分析了信贷市场供需结构,并结合银行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研究结论。因此,货币政策调控信贷供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信贷市场供需状况和异质性银行的政策敏感性,通过加强结构型工具的作...
关键词:
价格约束 垄断竞争模型 政策敏感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刘斌
本文通过对在单一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函数中植入监管当局惩罚函数的静态理论模型的分析得出:监管当局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不仅有效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和风险意识,而且强化了"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接着本文对我国1998年以来经历的两次经济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论是:1998年以来,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以降低坏账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强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信贷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涛
2007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央行不断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强调控的灵活性,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稳健、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显著回落。然而,货币政策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如何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放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已成为当前央行面对的重大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饶品贵 姜国华
本文结合企业产权性质,研究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的影响,以提供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微观证据。基于我国特定货币政策环境定义的货币政策紧缩年度虚拟变量和银行家信心指数,本文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受到的冲击更大,但企业以商业信用作为替代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以弥补资金供给缺口。本文的研究证据表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微观机制在我国是存在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研究。理解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微观机制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确定更为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调节经济发展速度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文
本文选取深沪两市2004-2010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盈余管理与银行信贷融资的关系,同时考虑了货币政策这一宏观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央行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上市公司均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去粉饰财务状况来提高业绩获得新增信贷资金,这种情况在银根紧缩时期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央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企业会通过提高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抵消货币政策所带来的信贷融资的负面冲击。非国有企业较国有企业在银根紧缩时期,更有可能去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盈余管理 银行信贷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