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1)
2023(3390)
2022(2932)
2021(2823)
2020(2187)
2019(5111)
2018(5014)
2017(10355)
2016(5656)
2015(6254)
2014(6370)
2013(6246)
2012(5981)
2011(5558)
2010(5711)
2009(5340)
2008(5279)
2007(4783)
2006(4417)
2005(4055)
作者
(15065)
(12485)
(12434)
(12085)
(8252)
(5846)
(5762)
(4792)
(4788)
(4705)
(4235)
(4134)
(4078)
(4068)
(4056)
(3936)
(3763)
(3754)
(3729)
(3637)
(3268)
(3047)
(3045)
(2967)
(2916)
(2877)
(2817)
(2788)
(2503)
(2466)
学科
(21362)
经济(21343)
管理(17040)
(15845)
(12600)
企业(12600)
方法(8601)
数学(7917)
数学方法(7784)
(7514)
(6953)
(6762)
贸易(6759)
(6715)
(6658)
中国(6090)
及其(5033)
政策(5024)
(5006)
业经(4537)
(4501)
银行(4501)
农业(4427)
方针(4405)
(4355)
(4354)
(4354)
阐述(4354)
(4315)
地方(4261)
机构
学院(79297)
大学(77200)
(37008)
经济(36166)
管理(31007)
研究(27727)
理学(25755)
理学院(25532)
管理学(25191)
管理学院(25035)
中国(23758)
(19343)
(15617)
财经(14281)
科学(14047)
(13665)
中心(13242)
(12930)
(12925)
研究所(11901)
经济学(11249)
财经大学(10429)
(10352)
(10249)
北京(10237)
经济学院(10093)
(10061)
(9924)
(9920)
师范(9878)
基金
项目(46064)
研究(37016)
科学(36787)
基金(33327)
(27554)
国家(27300)
科学基金(23736)
社会(23149)
社会科(22032)
社会科学(22030)
(17392)
教育(17128)
基金项目(16302)
编号(15977)
资助(15055)
(14825)
自然(14371)
成果(14097)
自然科(14024)
自然科学(14021)
自然科学基金(13790)
课题(11381)
(10977)
(10825)
(10247)
(10171)
重点(10097)
项目编号(9593)
教育部(9549)
(9470)
期刊
(43319)
经济(43319)
研究(28433)
中国(15804)
(15364)
金融(15364)
(13967)
管理(12093)
(9819)
教育(9204)
科学(7989)
经济研究(7369)
学报(7176)
技术(7014)
财经(6999)
业经(6977)
农业(6497)
(6158)
大学(6047)
(5997)
国际(5846)
学学(5637)
问题(5360)
理论(4535)
世界(4163)
实践(4076)
(4076)
现代(3985)
技术经济(3787)
(3749)
共检索到130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丰慧  
在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直陈定向降准的弊端,并直言不宜长期使用。这是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敬畏和尊重。货币政策属于两大宏观调控工具之一,是最重要的调控手段,一般以总量工具为主。如果有形之手将其肢解分割使用,效果就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负效应。一个最大的负效应是,定向调控与"市场起决定作用"有冲突。货币信贷是最重要的经济元素,最终决定其流向和去处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宋元  
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货币政策的调整虽属必要,但它并非解决当下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万能之药,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改革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回到"稳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宏观调控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降杠杆与防风险的背景之下,货币与信用双双有所收紧,成为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直接的外在表现。是故,无论是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均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骏  
论货币政策周骏(一)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总称,它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指导货币供应和信贷活动的准则。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建堂  
改革以来,随着具有很强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特点的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货币、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成为人们用来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近年来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于是如何认识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否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指标,就成为我国金融界和经济理论界关心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不揣冒昧,就上述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军  马宇  
回顾总结金融危机期间的货币调控经验,有助于政府部门提升经济治理水平,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文章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实证探究央行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调控"由紧转松"对国有企业资本投资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强;而货币调控"由松转紧"对民营企业资本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始终表现出较高的投资效率;央行货币调控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资本投资产生非对称影响。金融危机期间,货币调控对经济总量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经济优化转型的引导作用却非常有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依然受制于企业产权差异。在吸取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货币调控经验得失的基础上,文章进而拓展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振海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就货币政策而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出台了很多新的措施,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然而,金融宏观调控意图的最终实现,却需要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这对人民银行基层行的政策传导和政策执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4年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2016年以来,随我国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特点和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也在不断地改变。具体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在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渐缓解,经济呈现短期企稳复苏,而在内部金融风险和外部汇率压力下,货币政策目标从"稳增长"逐渐向"去杠杆、防风险"转变,货币政策工具呈现出"量价分离、锁短放长"之意,与此同时,长短期利率走廊也不断明确和完善。2017年,央行将继续在抑制资产泡沫、金融去杠杆及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本文首先从基于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结构不同的两部门模型出发,说明由于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 E-G 两步法、ADL 模型和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房地产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随后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本文力图对经典理论的基本前提进行深入的研讨 ,强调由于理性预期模型在前提假设方面的简单化 ,才使得理论与现实时常存在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货币政策效应与公众预期的关系 ,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明春  
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至今已加息5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9次,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收回了6000亿元的流动性。但是,这一系列紧缩政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范俊林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三大经济背景基本面变化是触发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近期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拐点有三大背景:一是全球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经济增长方面,全球经济出现多年未见的共振复苏。美国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在2%以上;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上涨2.3%,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截至今年二季度,日本经济连续六个季度扩张,创金融危机后最长扩张纪录。除三大经济体外,中国经济运行稳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邱崇明  张亦春  牟敦国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均可视为源于资产相对收益率和风险变化所引发的公众大规模资产替代的结果。本文对资产替代的概念、效应、成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对我国资产替代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认为,要防范资产的异常替代,必须理顺相对收益率体系,关注资产价格,实行规则型的货币政策,用流动性总量与结构的控制来取代传统的单一货币量控制,并通过调节利率和汇率来促进有益的资产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