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8)
2023(15289)
2022(13112)
2021(12551)
2020(10423)
2019(23865)
2018(23786)
2017(45958)
2016(25222)
2015(28502)
2014(28791)
2013(27989)
2012(26139)
2011(23464)
2010(23796)
2009(22264)
2008(21239)
2007(18885)
2006(16805)
2005(14987)
作者
(72731)
(60099)
(59516)
(57101)
(38404)
(28741)
(27368)
(23529)
(23064)
(21852)
(20595)
(20200)
(19276)
(19081)
(18863)
(18577)
(17936)
(17890)
(17319)
(17218)
(15220)
(14877)
(14703)
(13746)
(13547)
(13426)
(13390)
(13359)
(12233)
(12073)
学科
(92996)
经济(92876)
管理(72501)
(67941)
(57241)
企业(57241)
方法(41228)
数学(35400)
数学方法(34878)
中国(31149)
(28630)
金融(28622)
(27547)
银行(27497)
(27263)
(26512)
(26487)
(22557)
(21706)
业经(21526)
地方(20845)
理论(18613)
(18523)
贸易(18509)
(18032)
(17525)
财务(17441)
财务管理(17408)
农业(17276)
企业财务(16534)
机构
大学(349929)
学院(349810)
(136183)
管理(135377)
经济(132810)
研究(119189)
理学(115693)
理学院(114406)
管理学(112293)
管理学院(111677)
中国(96245)
(75165)
科学(73478)
(66385)
(60599)
(57727)
中心(56178)
研究所(54888)
(52867)
财经(51954)
业大(51611)
北京(47945)
(47061)
(46492)
师范(46015)
农业(45160)
(43492)
(43333)
经济学(40264)
技术(38592)
基金
项目(232608)
科学(181051)
研究(172108)
基金(166223)
(144413)
国家(143127)
科学基金(121956)
社会(105061)
社会科(99440)
社会科学(99415)
(91319)
基金项目(87288)
教育(79439)
自然(79353)
自然科(77497)
自然科学(77476)
(76866)
自然科学基金(76052)
编号(71980)
资助(70002)
成果(60221)
重点(51749)
(50817)
课题(50187)
(49252)
(47968)
创新(44656)
项目编号(44572)
科研(44131)
大学(43484)
期刊
(152179)
经济(152179)
研究(107190)
中国(71611)
学报(56291)
(52894)
(50603)
科学(50329)
管理(50322)
(47966)
金融(47966)
教育(43800)
大学(42484)
学学(39828)
农业(35749)
技术(30567)
财经(25269)
业经(24550)
经济研究(23789)
(21509)
问题(19132)
图书(19005)
理论(18481)
(17647)
实践(17000)
(17000)
(16311)
科技(16238)
技术经济(15944)
(15737)
共检索到534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洪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以后,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对外贸易总额持续扩大,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又有政府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其中,金融体系作为国内投资活动中资金不足者和资金剩余者之间的中介,在提高国内储蓄,增加资金供给,稳定经济增长,平衡国内外经济关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金融发展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ROGERS John  
“去美元化”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的重要现象。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元的主导地位,有助于理解“去美元化”现象,进而认识并应对其可能的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讨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近收紧政策的背景以及未来几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前景,分析了美元主导地位的构成,进而讨论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前景。本文为ROGERS John教授2023年6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国际金融峰会上的演讲,本刊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玉华  
欧洲货币体系(EMS)最终要让渡给更高层次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德洛尔计划”具体列出了实施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1994年1月1日)的主要任务是欧共体各国金融一体化,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ERM),排除对“欧洲货币单位”(ECU)私人使用的全部障碍;第二阶段(1994年1月1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石长洪  
传导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社会经济主体资产选择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货币信贷观点,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文章将视角转向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终端,从企业投融资行为入手,着重分析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及融资结构等各种社会结构对传导机制效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实施配套改革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平  熊鹏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风险的内生积聚成为货币理论和政策关注的焦点。文章对货币政策、金融风险和跨期产出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以2006年10月-2018年3月的中国数据为基础,构建SVAR模型对中国的现实进行实证检验,其中,采用时变的修正CRITIC赋权法合成时变权重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中国的金融风险。研究表明,旨在稳定通货膨胀和短期产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对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的长久忍耐,造成金融体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深和不确定性的上升,从而为未来的产出稳定埋下祸根。也就是说,金融体系风险的内生积聚导致货币政策对产出稳定的效应不仅仅是当期的,还是跨期的。对此,文章提出基于短期目标的货币政策不足以维持长期产出稳定,货币当局需要考虑金融风险的内生积聚,将跨期产出稳定纳入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卞学字  孙婷  
管理浮动体系内的外汇市场非理性预期是人民币汇率的一个重要特征。借助噪声交易理论对其加以模型刻画,并融入包含贸易品美元定价体系的两国DSGE模型,在贝叶斯参数估计基础上探讨了中美货币冲击的国际溢出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发现,两国货币冲击溢出渠道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中国货币紧缩冲击主要表现出对美国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而美国货币冲击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汇噪声交易在增强中国货币冲击对美国经济正向溢出效果的同时,也加剧了美国货币冲击导致的中国产出衰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削弱外部冲击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应更多地立足国内经济发展需求,减少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跟随性。从社会福利视角看,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重视构建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分配机制,避免出口企业享受红利而消费者承担经济波动风险与福利成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兴华  罗彪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并结合中国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以及货币供给量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M_0、M_1、M_2三个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名义货币供给量与进入实体经济的实际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差额即有效货币供给缺口较大。这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阻塞机制,由此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出现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反常"现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严佳佳  梁英豪  
通过构建开放经济视域下含有金融加速器的两国DSGE模型,利用2006—2020年的季度数据和脉冲响应技术结合中美货币政策实践进行模拟检验,从实体经济债务视角就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解释论证,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使得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债务偏离稳态水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债务的风险累积和风险暴露程度存在异质性,并且冲击结果受到中国应对措施的影响。基于此,货币当局应寻找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实现中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之间的平衡点,完善金融风险监管制度,构建公平有序的信贷资源配置环境和稳定汇率预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运信  曾令华  
近年来,认为货币量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颇为流行;有的研究通过比较货币量与贷款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显著性,得到贷款量比货币量更适合作中介目标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很可疑,至少在我国目前是不成立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量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利率;贷款量作用的显著性最低。这说明当前还应该坚持以货币量为中介目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将是一个比较好的中介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迈克尔·帕特拉  张林  
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必须齐心协力,通过健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市场预期,确保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发展金融市场对于每个现代经济体的运行都至关重要。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金融市场不仅通过价格发现功能对大量金融资产发挥至关重要的定价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