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3)
2023(3858)
2022(3279)
2021(3125)
2020(2388)
2019(5502)
2018(5345)
2017(11026)
2016(5953)
2015(6606)
2014(6747)
2013(6610)
2012(6387)
2011(5876)
2010(6099)
2009(5709)
2008(5599)
2007(5144)
2006(4692)
2005(4400)
作者
(16157)
(13416)
(13375)
(12955)
(8784)
(6304)
(6162)
(5158)
(5098)
(5021)
(4536)
(4375)
(4372)
(4369)
(4348)
(4221)
(4016)
(4012)
(3962)
(3897)
(3475)
(3252)
(3229)
(3153)
(3099)
(3092)
(3031)
(3000)
(2649)
(2638)
学科
(23307)
经济(23282)
管理(18206)
(17173)
(13463)
企业(13463)
方法(8881)
(8327)
数学(8139)
数学方法(7999)
(7250)
(7172)
(7129)
贸易(7126)
(7015)
中国(6981)
(5528)
及其(5222)
业经(5183)
政策(5181)
农业(5026)
地方(4944)
(4909)
银行(4909)
(4760)
(4613)
方针(4544)
税收(4500)
(4489)
(4489)
机构
学院(84185)
大学(82072)
(39434)
经济(38543)
管理(32738)
研究(29704)
理学(27165)
理学院(26920)
管理学(26576)
管理学院(26409)
中国(25392)
(20752)
(16777)
财经(15213)
科学(15046)
(14608)
中心(14144)
(13925)
(13778)
研究所(12681)
经济学(11983)
(11237)
财经大学(11120)
北京(11036)
(10954)
经济学院(10780)
(10732)
(10626)
师范(10575)
(10562)
基金
项目(49171)
研究(39550)
科学(39323)
基金(35643)
(29593)
国家(29328)
科学基金(25460)
社会(24917)
社会科(23706)
社会科学(23704)
(18564)
教育(18222)
基金项目(17425)
编号(16925)
资助(15807)
(15787)
自然(15286)
成果(14939)
自然科(14921)
自然科学(14918)
自然科学基金(14675)
课题(12083)
(11504)
(11497)
(11000)
(10926)
重点(10850)
(10174)
项目编号(10169)
教育部(10152)
期刊
(46775)
经济(46775)
研究(30471)
中国(17876)
(16128)
金融(16128)
(15036)
管理(13129)
(10758)
教育(10276)
科学(8625)
经济研究(7897)
学报(7886)
业经(7569)
财经(7521)
技术(7469)
农业(7113)
大学(6677)
(6518)
(6453)
学学(6211)
国际(6202)
问题(5732)
理论(4778)
世界(4421)
实践(4290)
(4290)
现代(4205)
(4053)
论坛(4053)
共检索到140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2018年至今,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多重转变,人民银行从三个层面升级旧思路、践行新理念,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进应变。一系列果敢的变革跨越了内外部条件约束,创造出新的政策空间,助力中国经济在2019年第一季度收获"开门红"。展望未来,虽然当前外部风险再度涨潮,但是得益于三大新变革进一步深化,中国货币政策不仅有望将市场预期和流动性长期锚定于合意水平,亦将深远地推动中国经济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宋元  
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丰慧  
在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直陈定向降准的弊端,并直言不宜长期使用。这是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敬畏和尊重。货币政策属于两大宏观调控工具之一,是最重要的调控手段,一般以总量工具为主。如果有形之手将其肢解分割使用,效果就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负效应。一个最大的负效应是,定向调控与"市场起决定作用"有冲突。货币信贷是最重要的经济元素,最终决定其流向和去处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货币政策的调整虽属必要,但它并非解决当下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万能之药,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改革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回到"稳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宏观调控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降杠杆与防风险的背景之下,货币与信用双双有所收紧,成为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直接的外在表现。是故,无论是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均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骏  
论货币政策周骏(一)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总称,它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指导货币供应和信贷活动的准则。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李晶晶  
货币政策能否影响就业,经济学界并没有形成共识。古典经济学、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极端自由主义学说,都否定货币或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而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金融深化论、调节学派、货币循环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等则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回答。尽管西方不同经济学流派存有争议,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区分社会再生产中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逻辑和路径。实践中二级银行体系下货币政策实施过程贯彻了生息资本的逻辑,货币供给和货币资本化直接服务于金融资本而不是产业资本,助推了金融化和虚拟经济的扩张,造成对产业资本和就业扩大的限制。走出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货币与货币资本,厘清货币政策影响就业的理论逻辑,创新货币政策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扩大就业的新型货币政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苑德军  陈铁军  
股票市场的发展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如作用对象向多元化的转变、传导机制向双轨制的转变、削弱了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效力等。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央行应从改善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鹰  
渐进性改革、安定团结与货币政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李鹰1.把这样三方面内容集合在一起,似乎有一些牵强。但笔者通过对渐进性改革道路的思考,及其与安定团结的联系,并以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的某些动向为例证,主旨在于道出对改革途径选择需经过一段时间推敲的观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建堂  
改革以来,随着具有很强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特点的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货币、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成为人们用来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近年来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于是如何认识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否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指标,就成为我国金融界和经济理论界关心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不揣冒昧,就上述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振海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就货币政策而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出台了很多新的措施,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然而,金融宏观调控意图的最终实现,却需要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生根,这对人民银行基层行的政策传导和政策执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4年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伟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2016年以来,随我国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特点和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也在不断地改变。具体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在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渐缓解,经济呈现短期企稳复苏,而在内部金融风险和外部汇率压力下,货币政策目标从"稳增长"逐渐向"去杠杆、防风险"转变,货币政策工具呈现出"量价分离、锁短放长"之意,与此同时,长短期利率走廊也不断明确和完善。2017年,央行将继续在抑制资产泡沫、金融去杠杆及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本文首先从基于要素密集度和市场结构不同的两部门模型出发,说明由于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 E-G 两步法、ADL 模型和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房地产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随后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本文力图对经典理论的基本前提进行深入的研讨 ,强调由于理性预期模型在前提假设方面的简单化 ,才使得理论与现实时常存在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货币政策效应与公众预期的关系 ,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