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95)
- 2023(20533)
- 2022(17515)
- 2021(16144)
- 2020(13761)
- 2019(31097)
- 2018(30741)
- 2017(59539)
- 2016(32589)
- 2015(36278)
- 2014(36031)
- 2013(35724)
- 2012(32966)
- 2011(29660)
- 2010(29947)
- 2009(27844)
- 2008(27925)
- 2007(25095)
- 2006(22377)
- 2005(20429)
- 学科
- 济(137099)
- 经济(136923)
- 业(112434)
- 管理(108189)
- 企(99074)
- 企业(99074)
- 方法(61012)
- 数学(50087)
- 数学方法(49522)
- 财(42330)
- 农(39555)
- 业经(38474)
- 中国(34383)
- 制(30469)
- 务(28233)
- 财务(28151)
- 财务管理(28104)
- 农业(27125)
- 企业财务(26734)
- 学(26149)
- 技术(25472)
- 地方(25316)
- 贸(24578)
- 贸易(24567)
- 理论(24183)
- 易(23876)
- 和(22488)
- 银(22131)
- 银行(22080)
- 策(21965)
- 机构
- 学院(468065)
- 大学(466606)
- 济(194075)
- 经济(190012)
- 管理(185665)
- 理学(159173)
- 理学院(157507)
- 研究(155267)
- 管理学(155020)
- 管理学院(154138)
- 中国(120085)
- 京(99211)
- 财(94821)
- 科学(92873)
- 所(77925)
- 农(76188)
- 财经(74394)
- 江(71670)
- 中心(70750)
- 研究所(69998)
- 业大(67643)
- 经(67633)
- 北京(62746)
- 农业(59367)
- 经济学(59077)
- 范(58549)
- 师范(57993)
- 州(56800)
- 院(56130)
- 财经大学(55083)
- 基金
- 项目(308066)
- 科学(243754)
- 研究(227177)
- 基金(224966)
- 家(194914)
- 国家(193248)
- 科学基金(167198)
- 社会(144701)
- 社会科(137333)
- 社会科学(137302)
- 省(119727)
- 基金项目(118006)
- 自然(107861)
- 自然科(105367)
- 自然科学(105342)
- 教育(104033)
- 自然科学基金(103487)
- 划(99937)
- 资助(93343)
- 编号(92069)
- 成果(75293)
- 部(68617)
- 重点(68482)
- 创(65311)
- 发(65146)
- 课题(63357)
- 创新(60537)
- 国家社会(59818)
- 教育部(59268)
- 制(58968)
- 期刊
- 济(218584)
- 经济(218584)
- 研究(142263)
- 中国(91974)
- 财(76151)
- 管理(73630)
- 学报(70560)
- 农(70174)
- 科学(65720)
- 大学(54589)
- 学学(51563)
- 教育(49668)
- 融(47999)
- 金融(47999)
- 农业(47945)
- 技术(42704)
- 财经(37847)
- 业经(36277)
- 经济研究(34865)
- 经(32528)
- 问题(28261)
- 业(26888)
- 技术经济(24974)
- 贸(22649)
- 现代(22159)
- 理论(22073)
- 科技(21851)
- 版(21362)
- 图书(21057)
- 商业(21032)
共检索到707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章元 段文 程郁
货币政策的产业异质性效应对于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和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多基于宏观数据展开且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首先基于要素密集度差异的利率传导渠道和所有制差异的融资约束渠道分析货币政策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和产出规模的差异性影响,然后使用中关村2001—2012年企业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第一,宽松货币政策会刺激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进而扩大产出,但对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刺激作用大于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第二,宽松货币政策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深化程度,且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深化加深程度更显著,同时其显著降低了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劳动者报酬份额,但对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无显著影响;第三,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异质性影响是利率传导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与基于加总时间数据及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形成互补,研究结论意味着瞄准经济增长率的货币总量控制目标应该与时俱进地考虑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转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治国 曾利飞
本文基于企业成本最小化建立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以探讨经济个体的货币需求异质性,并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设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表明,企业规模、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企业货币需求均有显著影响,企业货币需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其货币需求增长速度慢于企业规模增长速度。地区差异对企业货币需求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目前主要表现为越发达地区的企业货币需求越多。大多数服务业的货币需求明显较高,而制造业的货币需求相对较低。
关键词:
微观货币需求 需求异质性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杨国超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掀起的"产业政策之争",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双方观点鲜明,难分伯仲。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产业政策,探讨产业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产业政策之争"的理论基础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就"政府是否应该推出产业政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张维迎教授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林毅夫教授强调"有为政府"。事实上,双方观点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星 韩鑫韬
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映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的前瞻性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1)前瞻性利率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基本有效,短期名义利率对于超过80%行业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缺口的反应系数显著,但对不同行业的反应差异较大;(2)短期利率对企业综合状况的反应系数较小,而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相对较高,显示货币当局调整利率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反应;(3)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不足",其对股价的反应系数非常小,对房价的反应系数不显著。
关键词:
前瞻性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资产负债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何乐融 吴施娟
宏观货币政策选择须建立在微观企业行为的正确理解之上。本文从风险维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企业传导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省份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存在差异;利率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省份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存款准备金率。本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可为央行制定区域货币政策提供思路,在微观层面可为企业选择投资区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传导 区域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志忠 谢军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从企业投资层面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励了企业扩张投资,营造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3)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优化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的传导机制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莉
基于相关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成本渠道的验证,本文采用线性面板模型对企业层面上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存在成本渠道。文章得出如下结论: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劳动力资本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使得货币政策与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由于成本渠道的存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无法在短时间内抑制通货膨胀,反而会促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成本渠道 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覃毅
FDI对本土企业的溢出效应是正是负未有定论,造成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异质性在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事实上,企业异质性,尤其是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会带来技术溢出差异,并且在行业当中具有普遍性。厘清企业异质性与FDI溢出效应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最终回答FDI技术外溢效果如何,并有助于深入理解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所有制结构本身如何影响企业的效率。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研究发现,产权结构异质性的确影响了国内企业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具体表现为FDI对民营供应企业的后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下游采购企业,主要是其中的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率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海涛 张振刚
本文从企业创新决策基本模型出发,构建了政府科技经费影响企业自主研发意愿、产学研合作意愿及创新投入意愿的模型,利用1610家企业连续4年的追踪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政府科技经费能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意愿,但引致效应系数较小;能有效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但存在滞后性;能有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当期表现为"杠杆效应",滞后两期均表现为"挤出效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引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引导效果最好,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次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琦 孙刚
本文聚焦于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多链融合的微观经济后果,利用企业IPO这一事件,研究了资本市场对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估值。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首日涨幅更大、证券分析师预测的首日估值水平更高,上市后分析师发布正面评级的概率更高;且获得认定的公司上市后长期股价和经营业绩均表现更好。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产业政策能引导资源有效流向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从而使其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较高估值。本文从一个新视角验证了"产业政策要准"的经济后果,对引导创新资源脱虚向实、促进"多链"融合、培育金融市场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借鉴支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民 李志军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利用1996年至2004年上海市125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影响与效果。本文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科研能力即R&D人员比例以及R&D投入强度水平对其专利产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政府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于提高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出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政府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其专利产出却都存在一个门槛效应。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面板数据分析 专利 高新技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方平 王少平
本文应用非线性光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公司的投资传导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具有微观有效性;非线性效应体现在:当公司利润率处于6.7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中间机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弱,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强;而当公司利润率小于-12%或大于2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外机制,此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强,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弱;在两机制间,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光滑转换,转换速度为221.467。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利率调控优先于信用调控投资的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刚 郑琦
文章聚焦于"产业政策要准"这一核心问题,分析了我国高科技产业政策微观实施与资本市场信息风险的关系。文章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视为实施高科技产业政策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企业其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围绕两者间的实现机制及其价值效应,文章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后企业盈利操纵性部分显著减少,盈利稳定性更高,股价波动同步性程度更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更精准,企业价值显著提升。文章从我国产业政策微观实施的视角,解释了上市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制,表明国家宏观政策的微观实施具有抑制信息"失真"和信息"扭曲"的作用,对从产业政策执行视角厘清政治因素与资本市场信息风险定价的形成途径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申萌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然而其整体具有"双重红利"的证据不足。"政策波动性"和"政策机制设计"是可能造成政策对产业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的两个原因。为了消除政策波动性的影响,文章考察了2006~2008年节能减排规制较为严格时期内受规制企业的经济变化。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10249家高耗能企业名单,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相结合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文章发现节能减排政策整体上提高耗能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1.2%和股本回报率17.1%,但企业劳动力水平和出口额分别降低了5.2%和4%。文章利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在政策波动性较小的前提下,节能减排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民
本文利用1996年至2004年上海市125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政策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影响与效果,分析了科技政策与高技术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政府各种资助政策工具对高技术企业R&D投入的作用以及政府各种资助政策工具之间的交互效应。本文发现,政府的资金资助和税收减免都对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身R&D投入强度的决定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政策的稳定有助于增强政策的效果,但政策工具之间可能存在"系统失灵"的问题。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面板数据分析 R&D 高新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教育错配对工资的惩罚效应——来自中国微观面板数据的证据
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来自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经验证据
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基于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
基于微观主体内生互动视角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来自上市公司担保圈的证据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及其驱动因素——来自7城市企业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
我国货币政策行业异质性效应的存在性及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及VAR模型的检验
中国货币政策产业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选择性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来自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经验证据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与证据
企业家信心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来自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