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1)
- 2023(7310)
- 2022(6114)
- 2021(5499)
- 2020(4494)
- 2019(10212)
- 2018(10021)
- 2017(19958)
- 2016(10765)
- 2015(11951)
- 2014(12237)
- 2013(12099)
- 2012(11800)
- 2011(10864)
- 2010(11403)
- 2009(10736)
- 2008(10602)
- 2007(9670)
- 2006(9040)
- 2005(8495)
- 学科
- 济(68809)
- 经济(68769)
- 管理(33905)
- 业(29138)
- 企(24236)
- 企业(24236)
- 方法(20825)
- 数学(18748)
- 数学方法(18558)
- 地方(17627)
- 财(14896)
- 中国(14377)
- 农(13055)
- 地方经济(12636)
- 业经(11892)
- 制(11394)
- 学(10615)
- 策(10112)
- 贸(10072)
- 贸易(10064)
- 易(9734)
- 银(9192)
- 银行(9191)
- 融(9182)
- 金融(9182)
- 务(9118)
- 财务(9102)
- 财务管理(9087)
- 行(8828)
- 企业财务(8637)
- 机构
- 学院(161915)
- 大学(159913)
- 济(83108)
- 经济(81482)
- 研究(59603)
- 管理(59441)
- 理学(49527)
- 理学院(49032)
- 管理学(48353)
- 中国(48260)
- 管理学院(48051)
- 财(39297)
- 京(32966)
- 科学(30660)
- 财经(29995)
- 所(29900)
- 经济学(27266)
- 经(27062)
- 中心(26674)
- 研究所(26221)
- 江(25722)
- 经济学院(24145)
- 财经大学(21942)
- 北京(21463)
- 院(20850)
- 农(20466)
- 州(20210)
- 范(19946)
- 师范(19831)
- 业大(17725)
- 基金
- 项目(93363)
- 科学(74425)
- 研究(71689)
- 基金(68551)
- 家(57656)
- 国家(57170)
- 科学基金(49409)
- 社会(48058)
- 社会科(45666)
- 社会科学(45656)
- 省(35259)
- 基金项目(34349)
- 教育(32382)
- 资助(29986)
- 自然(29297)
- 划(29108)
- 自然科(28598)
- 自然科学(28593)
- 编号(28434)
- 自然科学基金(28092)
- 成果(24632)
- 部(21550)
- 发(21481)
- 重点(20980)
- 课题(20559)
- 国家社会(19920)
- 性(19265)
- 教育部(19145)
- 人文(18838)
- 创(18451)
共检索到268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超
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要调整李晓超总体经济近期一直保持基本正常的发展态势,这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判断,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或潜伏的通货膨胀、差距、失业、农业和企业等问题,也是大家一致共同的看法。这其中有些问题会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的操作得以逐步解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面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复杂多变,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 动态调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志远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打出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出台三项调控政策: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区间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图通过最强有力的政策手段来解决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的难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龚明华 王剑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大智慧"和"大思路"。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 局限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运用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下,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政策效果的稳定性更强;未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存在背离,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一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玲 陈登科
本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产出水平带来正面影响,而跨国面板数据回归显示,这可能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一般物价水平影响更大有关,这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相对改善相关;此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呈现典型的"逆周期"操作特征,且利率"逆周期"特征更加明显;非线性石油价格情形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冲击反应方向不变,但反应幅度减少,该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不作为"优于微调。
关键词:
油价冲击 货币政策 非线性油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力 李沂 肖继五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扩散,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已远低于潜在增长率;而由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显现。在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滞胀的风险在逐步加大。VEC模型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共同决定我国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现阶段应在有效监控经济景气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便提高政策搭配效果,有效化解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伯英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反应,以及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对低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影响程度高于对高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对短期(1年及以内)、长期(10年以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长期(5~10年)企业债的影响;二是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而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融资环境改变对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融资环境是信用利差变动的主导因素;三是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存在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下行阶段更为显著,非对称效应在低等级债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优化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第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优化融资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企业"去杠杆"打下有利的货币信用基础;第三,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特点,完善逆周期货币政策操作,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信用利差对市场主体融资的调节功能,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冲击,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有利的货币信用条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海宽
本文提出一个极重要的论断: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作者认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为内容,而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和币值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就可能实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创 付蓉 赵珂
运用GARCH族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度量了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并在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TVAR模型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波动对调控效果影响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只有当政策波动性低于门限值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才更为有效;同时,在门限值两侧,"价格型"调控模式均优于"数量型"调控模式。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建议货币当局不仅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并做好其与政策灵敏性之间的微妙权衡,更要加快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导向"价格型"为主导的转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城
本文通过建立含有理性预期、商品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市场框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麦克勒姆规则形式的货币政策机制来模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基于贝叶斯方法利用中国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参数进行了估计和识别,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联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M0、M1、M2三个层面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以及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中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均值溢出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出发,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引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宽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赵海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贯彻执行的结果,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克崮
一、对经济形势和对策的基本判断 目前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基本特征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顽症已经得到有效治理,延续近50年的卖方市场已开始让位于买方市场。这种局面的取得,是20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成果。应当充分肯定。同时,也应当看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造成通货紧缩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内来说,经济周期的影响、改革措施的集中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