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5)
- 2023(4193)
- 2022(3555)
- 2021(3378)
- 2020(2645)
- 2019(6151)
- 2018(6007)
- 2017(12277)
- 2016(6668)
- 2015(7301)
- 2014(7354)
- 2013(7147)
- 2012(6782)
- 2011(6274)
- 2010(6337)
- 2009(5815)
- 2008(5808)
- 2007(5274)
- 2006(4839)
- 2005(4438)
- 学科
- 济(23922)
- 经济(23898)
- 管理(20626)
- 业(18795)
- 企(15099)
- 企业(15099)
- 方法(9722)
- 数学(8883)
- 数学方法(8710)
- 农(8443)
- 贸(8205)
- 贸易(8202)
- 易(8084)
- 财(7694)
- 策(7328)
- 中国(6869)
- 制(5563)
- 业经(5364)
- 及其(5259)
- 政策(5111)
- 农业(5044)
- 银(4938)
- 银行(4934)
- 行(4766)
- 地方(4545)
- 融(4510)
- 金融(4510)
- 方针(4485)
- 税(4478)
- 述(4429)
- 机构
- 学院(92751)
- 大学(90534)
- 济(41461)
- 经济(40513)
- 管理(36242)
- 研究(31955)
- 理学(30584)
- 理学院(30271)
- 管理学(29717)
- 管理学院(29543)
- 中国(26881)
- 财(21361)
- 京(18443)
- 科学(17265)
- 所(15953)
- 财经(15939)
- 中心(15203)
- 江(14856)
- 经(14434)
- 研究所(14047)
- 农(13466)
- 经济学(12406)
- 北京(11907)
- 州(11729)
- 财经大学(11662)
- 范(11617)
- 师范(11547)
- 院(11393)
- 业大(11325)
- 经济学院(11106)
- 基金
- 项目(56208)
- 科学(44978)
- 研究(43546)
- 基金(41040)
- 家(34616)
- 国家(34304)
- 科学基金(29855)
- 社会(27354)
- 社会科(25982)
- 社会科学(25979)
- 省(21572)
- 基金项目(20504)
- 教育(20278)
- 自然(18826)
- 划(18465)
- 自然科(18377)
- 自然科学(18374)
- 编号(18343)
- 自然科学基金(18075)
- 资助(17901)
- 成果(15748)
- 课题(13137)
- 部(12835)
- 重点(12416)
- 发(12272)
- 策(12044)
- 创(11784)
- 性(11700)
- 教育部(11275)
- 项目编号(11060)
共检索到149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宪 夏仕龙
M2是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它的有效性备受质疑。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指标出现以前,探讨修正的M2是学术界的热点。迪维西亚法和现金等价法都是基于流动性总量的测度来修正简单加总法测度下的M2。本文通过更为简洁的模型推导,首次在构建原理上论证,在测度M2的流动性总量时,现金等价法的精确性明显优于迪维西亚法。本文还基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原则,对简单加总法、迪维西亚法和现金等价法测度下的M2的合理性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现金等价法测度下的M2在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以及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相关性上都明显优于简单加总法和迪维西亚法测度下的M2。因此,本文认为,应该用现金等价法来修正传统M2,使其能够准确反映流动性总量的变化,提升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延群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2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货币供给 中介目标 VECM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以来,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运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方差分解法比较各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能力,发现货币供应量M2对经济具有主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M2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系统性反应关系及其M2的外生性,并用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VAR模型 实证检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大永 蒋冠
本文从货币的理论定义和经验定义出发 ,简要介绍了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了导致货币供应量目标失效的几种可能原因 ,指出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前一些国家纷纷转向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发现 ,只要解决了货币的界定以及修正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方法之后 ,货币供应量仍会继续成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首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耿中元 惠晓峰
M1、M2均符合可测性要求。稳定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M1比M2更具可控性。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和基于M1、M2相对增长速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1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好于M2。因此,我国仍应将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并要加强对M1的相对增长速度的调控。
关键词:
M1 M2 中介目标 相对增长速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小兵
本文将余永定(2002)关于M2/GDP比例的研究融入主流的资金流量分析框架之中,建立了广义货币M2/GDP比例增量恒等式,指出在中国银行体系主导的金融体制中,除了通常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外,国民收入分配、住户部门储蓄率、住户部门直接投资比例、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内部通过银行体系的融资水平和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加上通胀率)都是影响该比例的重要原因。利用中国从1992~2005年的实物资金流量表和金融资金流量表,我们计算了以上各个指标,并模拟了M2/GDP比例的变化情况。广义货币M2/GDP比例增量恒等式也具有规范意义,当M2实际增长率高于理想目标值时,以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M2/GDP比例 资金流量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春生 蒋海
本文以VAR模型比较了M2、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最高,而M2的相关性最高,社会融资规模并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M2仍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社会融资规模可作为重要的宏观监测指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平 李斌 崔永
本文试图求解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并对与此相关的金融政策选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M2/GDP的变动路径具有Logistic曲线的基本形状,将经历先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本文估算了我国M2/GDP的增长上限及其变化拐点。研究还发现,M2/GDP的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胀压力加大,只有M2/GDP偏离动态增长路径时,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据此本文估算了2005年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区间。本文认为,应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合理确定货币总量增长速度,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措施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阎虎勤 罗凯
本文定义了货币M1的一个新增长率,以其值作为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中介目标值;定义了货币M1的一个超额增长率,以其负值作为与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中介目标值;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M1货币增长率的值作为中介目标值。实证表明在中国这样确定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值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最终目标一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关键词:
CPI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并超过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本文尝试用货币政策乘数效应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①,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变参数IS-LM模型来估计中国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并证明了中国货币政策乘数效应的不断下降是导致M2/GDP不断攀升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乘数下降的原因,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边际进口倾向上升、税率的提高使经济体中的漏出倾向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增加、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增加共同作用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乘数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说明中国M2/GDP居于高位,并不是中国金融深化或金融体系发展成熟的结果,而是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晶妹
经过几年的改革 ,货币供应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的规模与结构。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春蕾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恰当选择,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指标向价格型指标的转移。本文分别就数量型指标与价格型指标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2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主体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投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趋于减弱;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其传导效应尚未有效形成,仍有完善空间,预期可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强劲之源;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晶妹
新旧世纪之交 ,我国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这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近几年来 ,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增加货币投放 ,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直都比较重视货币供应量 ,关注其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化 ,主要表现就是 ,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 ,为促进经济增长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事实上 ,货币供应量虽然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程度与可测性都日渐下降 ,而且 ,经过几年的改革 ,该指标本身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规模与结构问题。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飞鸣
中介目标选择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多数中央银行倾向以简单加总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由于各层次货币资产存在的流动性差别及非完全替代性,从理论上讲简单加总难以准确描述货币作为交易中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货币资产的"使用者成本"作为权重的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货币结构,且具有逆周期性特征,目前在国外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文章介绍了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编制原理,并运用该模型计算比较了我国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表现,以期为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