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9)
- 2023(11304)
- 2022(9494)
- 2021(8534)
- 2020(6976)
- 2019(15791)
- 2018(15274)
- 2017(29989)
- 2016(16301)
- 2015(17739)
- 2014(17600)
- 2013(17515)
- 2012(16540)
- 2011(15218)
- 2010(15445)
- 2009(14369)
- 2008(13974)
- 2007(12508)
- 2006(11385)
- 2005(10429)
- 学科
- 济(87228)
- 经济(87156)
- 管理(46037)
- 业(43268)
- 企(32969)
- 企业(32969)
- 方法(31338)
- 数学(28337)
- 数学方法(28048)
- 农(20573)
- 地方(20077)
- 中国(19145)
- 财(17839)
- 学(17006)
- 贸(16405)
- 贸易(16398)
- 业经(16012)
- 易(15875)
- 农业(13970)
- 地方经济(13447)
- 制(13336)
- 融(11705)
- 金融(11704)
- 环境(11670)
- 银(11457)
- 银行(11413)
- 策(11386)
- 行(10937)
- 产业(9633)
- 务(9616)
- 机构
- 学院(241170)
- 大学(240759)
- 济(114947)
- 经济(112943)
- 管理(89782)
- 研究(89708)
- 理学(77203)
- 理学院(76361)
- 管理学(75130)
- 管理学院(74697)
- 中国(67640)
- 科学(53158)
- 财(50747)
- 京(49247)
- 所(46765)
- 农(45680)
- 研究所(42401)
- 财经(40099)
- 中心(39549)
- 业大(37550)
- 经济学(36998)
- 江(36545)
- 经(36395)
- 农业(35975)
- 经济学院(33192)
- 院(31733)
- 北京(31203)
- 财经大学(29553)
- 范(28981)
- 师范(28590)
- 基金
- 项目(157616)
- 科学(123414)
- 基金(115992)
- 研究(109882)
- 家(103356)
- 国家(102534)
- 科学基金(86249)
- 社会(73249)
- 社会科(69625)
- 社会科学(69610)
- 省(60299)
- 基金项目(60150)
- 自然(55745)
- 自然科(54488)
- 自然科学(54468)
- 自然科学基金(53525)
- 划(51152)
- 教育(49007)
- 资助(48671)
- 编号(41458)
- 重点(35653)
- 发(35255)
- 部(35132)
- 成果(33487)
- 创(32275)
- 国家社会(31147)
- 创新(30344)
- 科研(30263)
- 教育部(29859)
- 课题(29277)
共检索到368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骁毅
文章以2003年第三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两种渠道对经济的影响力。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两种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均有影响作用,信贷渠道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反,而货币渠道长短期对经济增长作用一致,并且分别与经济增长呈现单项因果关系。这说明信贷渠道对经济增长短期促进,长期不利。货币渠道虽然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当前还没有起到带动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超 刘星 田梦可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增长环境下,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平稳时期,货币供给与企业投资不足以及过度投资正相关,信贷供给与投资不足负相关、与过度投资正相关;在经济增长非平稳时期的信贷渠道作用发生部分反转;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的宽松货币供给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研究还发现,利率是货币渠道的有效替代变量,上述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特征和行业特征下具有强度差异。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存在显著的"蛰伏"效应和择机调整行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虹
文章以1996-2012年的相关季度统计数据,运用STR模型和LM统计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特性,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对称性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辉
按照货币传导的金融中介变量来划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总的来看,上述传导渠道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但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卢垚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大强国战略之一,数字经济正在全方位地改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石——价格粘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变化。本文首先在一个两部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探讨了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通过Fisher恒等式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据此提出了可用于验证的模型结论和机理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调控总产出的效果;(2)数字经济弱化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主要在于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价格粘性降低了企业投资关于名义利率的敏感性,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大;(3)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弱化效应,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货币政策实施频率和商品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完善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健雯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一直都居高不下,不仅使得我国银行业的系统风险上升,而且可能导致金融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为了维持金融稳定,中央银行将会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减少不良资产余额(或者降低不良资产比重)。本文考察了两种不同的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函数,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后果。通过比较,本文认为旨在减少不良资产比重的货币政策虽然伴有通货膨胀的潜在趋势,但是在长期看来对于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和稳定金融却是合适的。
关键词:
不良资产 货币政策 相机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骏 余燕 杨声
首先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东亚国家货币升值对各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国际比较,然后对1990年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与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存在巨大的差异,人民币适度升值不会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人民币升值应遵循主动性和渐进式原则。
关键词:
货币升值 经济增长 汇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 郭丹 张佳睿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的信心与投资理论模型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会导致低投资。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经济主体信心,经济主体信心与实际产出正相关。货币政策传导的投资者信心渠道比消费者信心渠道更有效。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基本面和经济主体信心的影响,关注如何恢复、增强和调节经济主体信心,以形成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政策传导效果;同时,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依赖于其对经济运行状况的主动认知,货币政策透明度、央行的声誉、政策制定者与经济主体的沟通等因素能引导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期,稳定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信心 决策延迟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敏 邱长溶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传导,对于两种渠道在传导中的作用及效果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传导过程及存在缺陷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种传导渠道各有优劣的结论。只有将两种渠道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货币政策顺利传导,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庆
信贷传导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德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探寻其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中国 德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施琍娅
文章根据资金获得方式的异同将我国现阶段经济划分成典型的二部门经济结构,并从货币政策的外汇传导机理角度分析了这一格局产生的根源,指出虽然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对涉外部门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但从应对全面开放条件下保持内外均衡的挑战来看,应逐步改变偏重涉外部门的政策取向,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政策 传导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选取1993~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金融结构弱化了信贷传导、货币供给量传导、汇率传导的效果,但在利率传导与资本市场传导过程中金融结构未起到显著影响。然后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货币政策 政策效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晶
采用施加符号约束的SVAR方法,分别在两种价格主导区制下对经济周期冲击、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在长期,政府往往通过利率渠道而非数量渠道为赤字融资;在短期,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替代的,当政府承诺低通胀而紧缩货币后,财政赤字扩张的倾向将会对"低通胀承诺"构成威胁;从政策搭配效果来看,当通胀较为严重时采取"双紧"的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合理的,有利于减弱财政赤字自发扩张对货币紧缩政策产生的抵消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傅雄广
本文在分析房价与房地产投资影响因素、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基础上,评估了本次房地产紧缩政策可能带来的紧缩效应,认为调控政策大致能较好地防止今年经济走向过热。同时认为从中期来看,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也应当关注通胀预期和利率政策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
房价波动 通胀预期 真实利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康书隆 董剑峰
地方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积累了大量的隐性债务,释放被隐性债务占用的信贷资源,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振地方经济。本文借助2018年6月央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抵押品扩容政策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将符合规定的城投债纳入抵押品范围能够显著促进地方的经济增长,该结论不受变量设定和干扰性因素等影响,并通过了平行趋势与安慰剂检验。进一步研究表明,抵押品扩容通过释放隐性债务占用的信贷资源,能够显著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促进企业的投融资,提高企业劳动力雇佣数量和员工薪酬,并有助于扩大内需,改善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本文的启示在于,抵押品框架下的新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地方隐性债务渠道,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