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547)
2022(3963)
2021(3725)
2020(3024)
2019(6912)
2018(6836)
2017(13875)
2016(7726)
2015(8525)
2014(8689)
2013(8694)
2012(8319)
2011(7541)
2010(7755)
2009(7115)
2008(7340)
2007(6609)
2006(5998)
2005(5489)
作者
(21291)
(17617)
(17519)
(16909)
(11602)
(8288)
(8108)
(6791)
(6668)
(6661)
(6032)
(5818)
(5782)
(5767)
(5730)
(5398)
(5261)
(5251)
(5242)
(5151)
(4583)
(4354)
(4319)
(4099)
(4091)
(4052)
(3991)
(3935)
(3483)
(3450)
学科
(28752)
经济(28729)
管理(26890)
(24942)
(21467)
企业(21467)
(12504)
方法(11527)
数学(10349)
数学方法(10139)
(8995)
(8567)
财务(8551)
财务管理(8534)
(8345)
(8180)
企业财务(8106)
(7933)
贸易(7928)
中国(7721)
(7672)
(6542)
银行(6539)
业经(6164)
(6162)
及其(5805)
政策(5460)
地方(5388)
农业(5321)
(5301)
机构
学院(107221)
大学(105667)
(47331)
经济(46185)
管理(41351)
研究(37299)
理学(34309)
理学院(33983)
管理学(33435)
管理学院(33230)
中国(31983)
(26194)
(22106)
科学(19697)
财经(19233)
(18954)
中心(17789)
(17625)
(17355)
研究所(16474)
(15558)
北京(14371)
经济学(14158)
财经大学(14127)
(14061)
(13302)
(12979)
业大(12978)
师范(12881)
经济学院(12616)
基金
项目(62978)
科学(49981)
研究(48678)
基金(45768)
(38860)
国家(38501)
科学基金(33194)
社会(30214)
社会科(28693)
社会科学(28688)
(24042)
基金项目(22824)
教育(22748)
自然(21143)
自然科(20644)
自然科学(20640)
(20505)
资助(20444)
编号(20406)
自然科学基金(20281)
成果(18286)
(14780)
课题(14596)
重点(14127)
(13587)
(13505)
教育部(12855)
(12754)
(12681)
(12546)
期刊
(55837)
经济(55837)
研究(37037)
中国(22820)
(21761)
(18770)
金融(18770)
管理(16915)
(14256)
学报(12224)
科学(12188)
教育(11789)
大学(9814)
财经(9695)
农业(9420)
技术(9370)
经济研究(9238)
学学(9209)
业经(8511)
(8276)
(7555)
国际(7074)
问题(6869)
理论(5842)
财会(5490)
会计(5445)
世界(5245)
实践(5215)
(5215)
现代(5192)
共检索到17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在对货币政策两分法和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和清晰界定基础上,本文指出,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发展,主要中央银行普遍放弃了中间目标的政策模式,有关货币调控方式的讨论主要是指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则是货币政策的逻辑起点,对于反映货币政策当局政策立场,有效传递中央银行决策信息并引导市场预期,顺利实现产出、物价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至关重要,是划分货币调控方式的最主要标准。利率政策一直是现代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调控方式,但各国之所以开始采用数量型货币调控方式,很大程度上与储备头寸说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特殊的成立背景以及体系架构密切相关,这对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环忠  
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放松管理与金融创新,提高了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比重,导致了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不断扩张,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经济全球化进度加快,又使我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使货币流向和流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定核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操作手段胡定核顾名思义,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实现的中间变量。由于货币政策有着自身运动特点的传导机制.把握住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中间变量变化的是操作手段,操作手段具体的目标被称为操作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勇  方阳娥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调剂资金头寸和债券投资的重要场所 ,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开始注重对超额准备和市场流动性状况这两大操作目标的协调。本文梳理了各种对人民银行调控操作目标造成影响的冲击因素 ,研究了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所采取的响应方式 ,结果表明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变动而造成冲击时 ,人民银行难以分别以确定的力度和方向作出响应 ,从而难以实现两大目标的一致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姜旭男  
2018年以来为了加快经济逆周期调节,央行6次定向降准并实施一系列MLF、TMLF、SLF、CBS等定向货币工具,大量资金涌入银行间。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真的将资金传导进入实体经济内部了吗?定向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如何?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构建含有金融摩擦的BGG-DSGE模型,引入借贷成本与借贷收益两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一数量型货币规则调控很难达到有效经济目标。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构建货币政策混合规则模型,通过校准与贝叶斯方法估计利率规则、数量规则与混合规则三个模型参数,通过模拟发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不可一蹴而就,混合规则更加适合中国当前经济环境。因此,在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较低的情况下,不妨加大价格型货币政策调节力度,在未来货币政策选择上通过结构性混合规则,加快经济逆周期调节步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随着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股票价格的变动对一国的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股价的变动还会通过国际间的各种传播途径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各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时,应当而且也必须将股票价格的变动考虑在内。但是,由于在理论、技术、制度和作用机制上存在许多难题和障碍,股票价格暂时无法列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金融理论的不断深化、中央银行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作用机制的不断完善,股票价格必将融入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随着2004年下半年头两个月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利率调控再次成为经济主体的预期热点。尽管各方人士对我国利率政策的观点分歧较大,但是其争论基本立足于宏观面,讨论的还是经济是否已经或可能着陆,或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跨国利差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面对风云激荡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还是有必要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变迁,以利于在一个全面观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的视野内分析货币政策实施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近期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增速回调已成定局。足以让我们松一口气的是,尽管面对各地、各机构一片放松调控或增加流动性的呼声,至少在中央层次,宏观调控当局仍然保持稳健。这与2008年11月的情形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意味着已经存在的泡沫不会被进一步放大,金融资源回归实体经济尚存一丝希望。分析至此,读者的一丝困惑自会浮上心头:为何实施稳健而不是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春新  
一、几个货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一切理论架构,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的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在演讲后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中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周小川行长的演讲刊发(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并附答记者问内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春蕾  
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一度加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陷入多重的两难困境。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具备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优势,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的提出,表现了当局货币调控的决心。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需对我国货币政策运作框架作出适时调整。我国应考虑分阶段、有过渡地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适时构建、测算并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以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松成  吴培新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