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7)
2023(14011)
2022(12022)
2021(11425)
2020(9373)
2019(21760)
2018(21539)
2017(42447)
2016(22752)
2015(25491)
2014(25604)
2013(25182)
2012(23265)
2011(21035)
2010(21233)
2009(19814)
2008(18696)
2007(16382)
2006(14552)
2005(13147)
作者
(63562)
(52524)
(51944)
(49724)
(33673)
(25018)
(23918)
(20475)
(20139)
(18919)
(17905)
(17554)
(16724)
(16430)
(16402)
(16234)
(15558)
(15368)
(15069)
(15026)
(13158)
(12814)
(12671)
(11984)
(11866)
(11741)
(11688)
(11552)
(10535)
(10261)
学科
(88462)
经济(88354)
管理(66044)
(63730)
(54278)
企业(54278)
方法(40202)
数学(34325)
数学方法(33889)
中国(29092)
(28343)
金融(28342)
(26718)
银行(26686)
(25757)
(25497)
(23891)
业经(20821)
(19578)
地方(19317)
(18944)
(17790)
贸易(17777)
(17328)
理论(17312)
(16772)
财务(16703)
财务管理(16677)
农业(15997)
企业财务(15904)
机构
大学(318330)
学院(316649)
(130030)
管理(127209)
经济(127055)
理学(109618)
理学院(108469)
管理学(106731)
管理学院(106170)
研究(105785)
中国(86219)
(67290)
(62543)
科学(62284)
(52116)
中心(49756)
财经(49592)
研究所(47107)
(45711)
(45565)
(45026)
业大(43411)
北京(43105)
(41518)
师范(41216)
经济学(39329)
(38267)
(37993)
财经大学(36992)
农业(35448)
基金
项目(210968)
科学(166070)
研究(158901)
基金(152934)
(130982)
国家(129842)
科学基金(112314)
社会(99159)
社会科(94071)
社会科学(94050)
(81294)
基金项目(80639)
教育(72660)
自然(71979)
自然科(70264)
自然科学(70247)
自然科学基金(68982)
(68301)
编号(66170)
资助(63988)
成果(54848)
(47023)
重点(46746)
课题(45164)
(44832)
(43919)
项目编号(41381)
教育部(40875)
创新(40830)
人文(40185)
期刊
(141609)
经济(141609)
研究(99831)
中国(59191)
(46541)
管理(46339)
(45783)
金融(45783)
学报(44959)
科学(42153)
(41443)
教育(36641)
大学(34782)
学学(32502)
农业(28090)
技术(26408)
财经(24085)
经济研究(22749)
业经(22225)
(20477)
问题(17854)
理论(17756)
图书(16881)
实践(16254)
(16254)
技术经济(14738)
现代(14703)
(14627)
科技(14088)
(13417)
共检索到475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羽  李黎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所关心的热门话题。由于目前对于金融稳定的内涵缺乏一个广泛可接受的定义,从而无法建立起考察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一致的分析框架,有关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相互作用机制难以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金融不稳定说来定义金融稳定,从金融机构危机、货币危机和资产价格冲击三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佳  朱建武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庞晓波  胥日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稳定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基础指标中拟合出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通过TVP-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与金融稳定之间的时变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提高金融稳定性;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显著优于价格型政策,政策当局在调控过程中仍以数量型政策为主;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调控效应更加表现为一种长期效应,货币当局应着眼于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的稳定性,采取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从而为公众树立良好预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也发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利率通常存在着系统性低估,这种低估主要源于紧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忽略了低利率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导作用。本文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会影响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倾向,因而有着确切的金融稳定内涵,适宜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内涵,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做出必要的反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敏  
在货币关系日益重要的今天,货币政策正成为各国政府,特别是主要工业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最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是否能得以有效实施,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传导渠道的内在性质。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种可能的途径,它们主要是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同样也存在于我国的经济之中,只是因为一些条件上的差异,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显得不够完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路  赵景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及政策效果大小在于其传导渠道是否通畅。信贷渠道理论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引发的信贷市场代理问题入手,强调银行等金融结构的信贷数额变动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真实效应。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在我国表现抢眼,很多研究证实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依然是信贷传导机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层面,理论上鲜有建树,后期研究应着力于构建能够考察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经济模型和动态效应,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实证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珍妮特·耶伦  周俊仰  张建平  刘晓明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施更加慎重。为更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中央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在不同种类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间做出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光  李力  郝大鹏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搭配,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全面稳定。为了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以保持宏观经济的全面稳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光  李力  郝大鹏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力  王博  刘潇潇  郝大鹏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并实证检验1994-2015年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对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冲击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资本流动以缓解国内经济波动,并且纳入短期资本流动后的利率规则能更好地拟合我国利率操作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建立MSVAR模型表明:我国跨境短期资本的流动性表现出明显的高低两个区制,不同区制下对于本国经济的冲击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在高流动性状态下,短期资本外流对于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结果表明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商业银行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和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机制,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可能会导致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扩张。研究表明,这一金融特征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会相互强化并使经济产生滞涨风险,而传统上紧盯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Taylor规则无法有效抑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将社会信贷总量纳入到传统Taylor规则中并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作为衡量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信贷条件的贷款利率差这一观测变量,当其波动程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货币政策也应对其做出反应。消除金融歧视和金融抑制具有最好的社会福利效果,对金融变量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也应避免政策工具的冲突和政策目标的叠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小安  钱爱莉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特定的钉住汇率制度。90年代以来这一制度以新的姿态出现,不再是殖民地货币安排,而是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稳定汇率、保持货币稳定的货币体制建设。在新货币局制度下,中央银行可以进行最后贷款支持、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还可从同业市场获得所需流动性。货币局制度能够提高中央银行信用、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中央银行的运作效率,这是部分国家重新引进货币局制度的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闫先东  朱迪星  
金融危机后,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等金融稳定目标的观点逐步成为理论的共识,但实践中的政策指标选择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四种不同的方式合成了用于衡量2005年8月至2016年2月我国宏观金融稳定状态的金融压力指数,并对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该指数对样本期内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变化有很好的解释力,如果能合理考虑不同区制变化下压力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系,它也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