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1)
2023(8920)
2022(7463)
2021(6833)
2020(5483)
2019(12250)
2018(11490)
2017(23130)
2016(12587)
2015(13937)
2014(14132)
2013(14115)
2012(13369)
2011(11915)
2010(12043)
2009(10923)
2008(11241)
2007(9977)
2006(8776)
2005(7899)
作者
(34585)
(28927)
(28627)
(27692)
(18508)
(13544)
(13161)
(11020)
(10763)
(10535)
(9710)
(9581)
(9317)
(9252)
(9142)
(8916)
(8722)
(8336)
(8314)
(8249)
(7363)
(6998)
(6904)
(6638)
(6610)
(6484)
(6315)
(6165)
(5774)
(5724)
学科
(59531)
经济(59483)
管理(40436)
(36814)
(29679)
企业(29679)
(26367)
方法(22728)
数学(20316)
数学方法(20113)
地方(18351)
(16026)
中国(15593)
财政(13306)
业经(12987)
(12117)
(11836)
财务(11825)
财务管理(11785)
(11536)
贸易(11533)
企业财务(11223)
(11207)
产业(10889)
(10882)
地方经济(10725)
农业(10137)
(9173)
(9139)
银行(9133)
机构
学院(180442)
大学(177028)
(83876)
经济(82335)
管理(70098)
研究(61819)
理学(60119)
理学院(59508)
管理学(58770)
管理学院(58430)
中国(48511)
(46173)
(35912)
科学(34535)
财经(32835)
(30742)
(29650)
中心(28479)
(28059)
研究所(27205)
经济学(26917)
经济学院(24519)
(23972)
财经大学(23946)
(22923)
师范(22770)
北京(22658)
(22448)
(21948)
业大(21603)
基金
项目(116928)
科学(93872)
研究(89426)
基金(85246)
(72444)
国家(71873)
科学基金(62638)
社会(59276)
社会科(56607)
社会科学(56601)
(45895)
基金项目(44120)
教育(39903)
(37881)
自然(37568)
自然科(36689)
自然科学(36683)
自然科学基金(36014)
编号(35923)
资助(35372)
成果(29281)
(27473)
(26491)
重点(26385)
课题(25282)
国家社会(24977)
(24720)
发展(23350)
(23230)
创新(23159)
期刊
(93538)
经济(93538)
研究(59585)
(38304)
中国(33914)
管理(25305)
(22340)
金融(22340)
(21288)
科学(21020)
学报(20861)
大学(16609)
财经(16544)
经济研究(16410)
教育(16101)
学学(15809)
业经(15155)
农业(14643)
技术(14599)
(14373)
问题(12424)
(11333)
国际(9518)
技术经济(9263)
统计(9201)
商业(9089)
(8852)
现代(8220)
世界(8196)
理论(8116)
共检索到278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晔  
在具有总量效应的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产业效应方面各自表现如何?本文运用1990-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具有产业效应,而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均不理想,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并且,结合相关理论,文章从产业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产业间在增量资本产出率和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区域间在银行集中度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晔  赖章福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文甫  
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再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1996第1季度至2009第3季度相关数据,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比较分析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效应,得出主要结论有: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货币政策的实施受财政政策一定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煜明  阳建辉  
构建货币调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响应机制模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利率调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效应。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体制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比较明显;经济增长本身具有空间效应;利率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东至西依次减弱,财政政策冲击呈现出东强、中弱、西强的区域差异性规律;财政政策和货币调节效应存在区域互补性与趋同性。决策者应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政策下,实施有区别、有倾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义超  周英章  
本文应用Hsiao提出的最终预测误差准则(FPE)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方法,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用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有关结论,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秀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其调控作用范围与侧重点是不同的。本文主要针对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对两时期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同之处作了对比。我们认为,两时期的货币政策在目标优先次序、独立性水平、力度与节奏,以及转型之后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定货币政策相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日,财政部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将择时逐渐淡化。这种淡化是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长期相对平衡的客观反映,它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和力度,特别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会提出强化的要求。首先,淡化财政政策与强化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有内在关联性。财政政策通过收支预算及执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慧华  
作为现代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运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之组合协调发展,以形成合力,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它们又各具特点和差异,导致在组合运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建议,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正华  
本文基于我国特定的微观基础 ,并根据转轨经济体制变迁和社会群体分化的一般规律 ,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给和改革财税体制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或措施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先东  魏金明  
通过供给侧改革解决供需错配问题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国经济增速系统性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后,供给老化、供需结构不匹配。我国已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正向高度商业化社会迈进,中产阶级队伍正在壮大,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随着制造业体系的完备,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 总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东  王晓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