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2)
- 2023(19033)
- 2022(16293)
- 2021(15319)
- 2020(12707)
- 2019(29155)
- 2018(28705)
- 2017(56078)
- 2016(30069)
- 2015(33819)
- 2014(33596)
- 2013(32786)
- 2012(30070)
- 2011(26963)
- 2010(27020)
- 2009(25301)
- 2008(24004)
- 2007(20926)
- 2006(18445)
- 2005(16409)
- 学科
- 济(115270)
- 经济(115115)
- 管理(91437)
- 业(85806)
- 企(72597)
- 企业(72597)
- 方法(52514)
- 数学(45901)
- 数学方法(45282)
- 财(35499)
- 中国(35188)
- 农(31908)
- 融(30211)
- 金融(30207)
- 银(29319)
- 银行(29276)
- 制(28330)
- 行(28116)
- 业经(27081)
- 地方(24274)
- 务(22660)
- 财务(22573)
- 财务管理(22527)
- 贸(22525)
- 贸易(22509)
- 学(22012)
- 易(21938)
- 企业财务(21398)
- 农业(21004)
- 理论(20148)
- 机构
- 大学(415332)
- 学院(415101)
- 济(170086)
- 经济(166361)
- 管理(165140)
- 理学(142559)
- 理学院(141076)
- 管理学(138643)
- 管理学院(137881)
- 研究(135798)
- 中国(109082)
- 京(86525)
- 财(83141)
- 科学(79871)
- 所(65975)
- 财经(65568)
- 中心(64258)
- 农(61919)
- 江(60787)
- 研究所(59600)
- 经(59598)
- 业大(58326)
- 北京(54468)
- 范(53129)
- 师范(52672)
- 经济学(52191)
- 院(49589)
- 州(49375)
- 财经大学(48977)
- 农业(48098)
- 基金
- 项目(281285)
- 科学(222496)
- 研究(209544)
- 基金(205090)
- 家(176639)
- 国家(175170)
- 科学基金(152093)
- 社会(133029)
- 社会科(126234)
- 社会科学(126205)
- 省(109151)
- 基金项目(108101)
- 自然(97559)
- 教育(96870)
- 自然科(95282)
- 自然科学(95262)
- 自然科学基金(93523)
- 划(91386)
- 编号(86075)
- 资助(84619)
- 成果(70327)
- 部(62873)
- 重点(62586)
- 发(59499)
- 课题(58998)
- 创(58780)
- 创新(54861)
- 制(54812)
- 教育部(54752)
- 国家社会(54725)
- 期刊
- 济(183508)
- 经济(183508)
- 研究(126049)
- 中国(80962)
- 财(64841)
- 管理(61076)
- 学报(60202)
- 农(56370)
- 科学(55943)
- 融(52812)
- 金融(52812)
- 大学(47264)
- 教育(45783)
- 学学(44518)
- 农业(37910)
- 技术(36204)
- 财经(32282)
- 业经(29960)
- 经济研究(29541)
- 经(27605)
- 问题(23479)
- 理论(20832)
- 图书(19205)
- 技术经济(19064)
- 贸(18965)
- 实践(18951)
- 践(18951)
- 科技(18641)
- 业(18606)
- 现代(18551)
共检索到617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梦嘉
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在刻画全球金融周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调节效应的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有效协调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处于高波动率区制,即市场风险厌恶水平较高时,资本流动水平较低,浮动汇率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反之,浮动汇率政策调节效果减弱。因此在推进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充分关注全球金融周期波动状况。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卫军 黄繁华
基于1997-2016年亚太地区13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对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能够增强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汇率波动的增加将减弱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而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增强也有助于亚太地区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和汇率波动的减少。进一步将样本分类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来说,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都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安琪 欧阳志刚 张继强
金融周期在货币政策的调控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我国的未预期货币政策,探究未预期货币政策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货币政策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助于货币政策优化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利用固息债和浮息债之间的利差在货币政策公告前后变动的特点,通过代理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Proxy SVAR)模型识别我国未预期货币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使广义货币供应量上升1个标准差的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金融周期上行0.06%;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冲击对金融周期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30%;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会通过融资渠道和预期渠道实现;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呈现出对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和跨周期调控的特点。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进一步健全预警管理机制,关注金融周期的变动,完善货币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优化沟通协调能力,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建军 张冬阳
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BP滤波法对我国金融周期进行客观、系统地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周期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周期具有中周期性质,周期长度约为9年,振幅有缩小趋势,由0.034缩小至0.016;金融中周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显著,金融繁荣阶段,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下降约50%,价格效应则至少增强1倍;金融繁荣下产出效应的下降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成本,增加政策无效的风险。由此,本文认为将金融周期的中周期特征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存在必要性,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下的货币政策效力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的刺激产出的任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波 张蔚 郑伟
由于货币政策的软约束、金融监管硬约束,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造成商业银行对贷款责任追究反映过度,信贷过分集中,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应建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良性互动机制。重点加大对商业银行利润考核,把金融安全区建设与改善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多方协调,建立二者的有效协调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协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雪军 王安安
一)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协调理论———汇率目标区模型理论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国家改固定汇率制为浮动汇率制。可是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并未如自由派经济学家所宣称那样趋于稳定,反而更频繁、更剧烈的波动,向各国的内外经济均衡提出挑战。八十年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彼得·普雷特 司马亚玺 胡静宇 陈文科
金融稳定的政策制定者要面对金融周期的两个相关问题:第一,如何确定合理干预周期的时机?第二,如果干预是合理的,应该采取哪方面的政策在全球经济中,金融资产价格和信用创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起伏的特征——我们将这种模式泛称为"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源于两个紧密相关的因素:一是偶然引发"非理性繁荣"的一种自然趋势,如对前景广阔的科学发现或技术进步的反应,会使投资者大幅提高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二是金融中介通过信用创造将未来收益增加的预期传导到现在的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黎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很多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流动的方向也更加易变,波动性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将就金融周期的理论发展、表现特征,及其与资本流动的相互关系、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商业周期 金融周期 独立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苗文龙
把握金融周期规律对金融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换届是影响金融市场运行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观察国际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和交叉谱分析实证得出: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显著的"政治金融周期",政治周期是影响本国金融周期的重要因素;本国金融周期亦受到核心国货币政策的显著影响,但影响效应小于本国政治周期;各国金融周期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但密切程度高低不一,未出现统一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因此,为了熨平跨境资本流动、维护本国经济平稳发展,应测算和把握国际金融周期规律,实施主动的货币政策,并在保持货币
关键词:
政治金融周期 国际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张靖岚 陈雨露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二是金融周期波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三是包含金融稳定因素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正常时期维护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稳定",而且能在压力时期显著降低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张靖岚 陈雨露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二是金融周期波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三是包含金融稳定因素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正常时期维护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稳定",而且能在压力时期显著降低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一 代桂霞
本文采用TVP-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间的关系、不同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及当前货币政策选择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当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时,刺激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稳定通胀水平,但这种效用受到金融市场所处周期阶段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2)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政策调控效果同样存在非对称性,特别当金融市场收缩至过冷萧条时,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微弱。(3)针对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所处阶段,当金融市场温和扩张时不必通过额外的政策手段干预;而当其温和收缩时则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同时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另外本文还证实了其中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不同的市场状况及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政策调控手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的"跋涉阶段","双支柱"政策框架成为我国着力探索的焦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框架,阐述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协调的必要性,并分别从目标、工具和传递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最后针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建平
由外汇干预引起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协调管理 ,即在外部经济内部实现汇率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和中和的财政政策。其中 ,第一个层次又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部间接实现汇率政策目标 ,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操作和弹性汇率制度三个子层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 1994年来经历了 1994 - 1996年间和 1998-2 0 0 0年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两次冲突 ,中央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两种货币政策进行冲销干预。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要求我们更好地协调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巫建国
世界金融危机告诫我们,把握好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后危机时代经济周期波动之新态势,提出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应把握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研究面临外在冲击强劲、内在改革紧迫的我国经济周期规律以及两大政策协调新的特征与矛盾;力求探索与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反周期需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