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6)
- 2023(8284)
- 2022(7164)
- 2021(6840)
- 2020(5875)
- 2019(13924)
- 2018(13819)
- 2017(27941)
- 2016(15084)
- 2015(16469)
- 2014(16248)
- 2013(15977)
- 2012(14713)
- 2011(13383)
- 2010(14133)
- 2009(13013)
- 2008(12692)
- 2007(11350)
- 2006(10324)
- 2005(9383)
- 学科
- 济(59212)
- 经济(59160)
- 管理(38343)
- 业(37628)
- 企(29351)
- 企业(29351)
- 方法(27132)
- 数学(24556)
- 数学方法(23978)
- 中国(18755)
- 农(18147)
- 财(13330)
- 贸(12484)
- 贸易(12474)
- 制(12299)
- 易(12185)
- 农业(11760)
- 业经(11620)
- 理论(11256)
- 策(11119)
- 地方(10794)
- 学(10182)
- 教育(9432)
- 银(8985)
- 银行(8972)
- 行(8607)
- 融(8575)
- 金融(8575)
- 技术(7776)
- 及其(7725)
- 机构
- 学院(203016)
- 大学(202360)
- 济(86300)
- 经济(84308)
- 管理(77674)
- 研究(71391)
- 理学(66047)
- 理学院(65374)
- 管理学(63775)
- 管理学院(63402)
- 中国(54406)
- 京(43148)
- 财(40594)
- 科学(40274)
- 所(35685)
- 江(32540)
- 中心(32088)
- 农(31910)
- 研究所(31850)
- 财经(31051)
- 业大(28163)
- 经(28131)
- 北京(27793)
- 范(26790)
- 师范(26573)
- 经济学(26397)
- 院(26113)
- 州(25554)
- 农业(24539)
- 经济学院(23581)
- 基金
- 项目(129858)
- 科学(102499)
- 研究(97684)
- 基金(93155)
- 家(80283)
- 国家(79605)
- 科学基金(68471)
- 社会(60310)
- 社会科(57184)
- 社会科学(57172)
- 省(51337)
- 教育(47567)
- 基金项目(47055)
- 自然(43907)
- 划(43348)
- 自然科(42984)
- 自然科学(42973)
- 自然科学基金(42195)
- 编号(41093)
- 资助(40943)
- 成果(34276)
- 课题(29888)
- 重点(29486)
- 部(28954)
- 发(27975)
- 创(27114)
- 教育部(25234)
- 大学(25146)
- 创新(25132)
- 性(24740)
共检索到32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鄂永健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以此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反而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经验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而且该分析通过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超外生性检验。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基于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以及结构转型的事实,建立了一个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部门的多部门NK-DSGE模型,模拟外生冲击下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结构转型与服务深化的特征,结果发现:(1)部门技术冲击具有"外溢性";(2)部门技术冲击引起"服务深化";(3)部门技术冲击以及整体冲击引起部门间劳动力流动,进而产生结构转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结构转型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扩大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并降低其名义效应。这一发现意味着在评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忽略结构转型因素将会产生偏误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结构转型 服务深化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君斌 薛鹤翔
积极的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就业中的作用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讨论的重点,本文讨论货币政策冲击对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效应。首先,基于宏观季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得到就业、产出和通胀在货币供给冲击下的动态反应,给出经验事实:在一单位货币供给冲击下,就业呈驼峰形态,缓慢下降回归稳态,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性,但在中远期失业会增加;通货膨胀呈驼峰形态,显示很强的惯性特征,但在中远期会出现通货紧缩;产出温和增长,呈驼峰形态,显示出很强的持续性。同时,为进一步从经济理论上解析货币供给冲击对就业、产出和通胀传导的机制,数值模拟一个刚性工资模型,将模拟的脉冲反应结果与实证经验事实相比较,发现理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并从理论上进行货币供给冲击的经济传导机制分析。最后,结合经验事实与模型经济探讨了扩张型货币政策冲击下就业、通胀和产出的反应模式,给出政策建议,即扩张型货币供给冲击短期内能够有效刺激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但在远期形成失业和通货紧缩,因此需要其他配套政策,如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相配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成
本文首先在个体跨期最优理论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因素,建立以中国就业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探讨1985~2007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而言,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将促进中国就业,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则会抑制就业;而世界实际利率与中国就业显著正相关。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会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世界实际利率与中国就业关系与长期相左。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世界实际利率 就业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罗天勇
采用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这一复杂系统中货币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描述了GDP形成过程中货币在社会制度框架中运动的特点。假定人类追求货币支出收益是理言的自然过程,定义了货币流通速度表达式,由此推导出货币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通过对微分方程求解,得到GDP的动力学模型表达式。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在货币金融制度不变的情况下,GDP与流通中的现金(M0)具有唯一确定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岩
文章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重新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经济的DSGE模型,并模拟和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不同类型冲击时对经济的调控绩效。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取决于我国的经济现状、所面临的冲击种类和政府的政策意图,但是就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数量型工具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要优于价格型工具。我国政府应当将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灵活并合理地搭配使用才能更好地对经济起到调控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岩
文章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重新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经济的DSGE模型,并模拟和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不同类型冲击时对经济的调控绩效。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取决于我国的经济现状、所面临的冲击种类和政府的政策意图,但是就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数量型工具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要优于价格型工具。我国政府应当将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灵活并合理地搭配使用才能更好地对经济起到调控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岩
文章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重新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经济的DSGE模型,并模拟和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不同类型冲击时对经济的调控绩效。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取决于我国的经济现状、所面临的冲击种类和政府的政策意图,但是就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数量型工具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要优于价格型工具。我国政府应当将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灵活并合理地搭配使用才能更好地对经济起到调控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关键词: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消费习惯形成 校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劳动力调整成本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调整成本对于货币政策动态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改变了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为了缓和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扭曲,基于最小化福利损失的角度,当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存在时,政府不仅需要牺牲部分产出的增长,而且需要忍受通胀的上升。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应该考虑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劳动力调整成本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调整成本对于货币政策动态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改变了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为了缓和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扭曲,基于最小化福利损失的角度,当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存在时,政府不仅需要牺牲部分产出的增长,而且需要忍受通胀的上升。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应该考虑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君 陈林
本文基于扩展的内生劳动力供给模型,从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汇率波动影响一国就业的传导机制。选取1994-201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不同部门就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就业呈负相关关系,但是其对贸易部门就业水平的影响显著高于对非贸易部门的影响,而对全国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则介于两者之间。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就业 内生劳动力供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宗明
本文首先通过SVAR模型确认了工资加成冲击对劳动就业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工资加成冲击能产生就业抑制效应。在这一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动态新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并利用贝叶斯MLE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模型产生的就业动态比较好的匹配了实际经济中的经验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垄断竞争和劳动力市场存在工资调整刚性的环境中就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应该对劳动力市场动态进行反馈调控作了比较详实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在传统政策规则基础上加入工资缺口或劳动就业缺口的最优考量,将会降低通货膨胀和劳动就业缺口的波动性。而且,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动态政策反馈可以缓解工资加成冲击的就业抑制效应。进一步,相对于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威 朱太辉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方程,构建了一个检验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六部门DSGE模型,并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生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利锋
基于包含异质性家户以及累进性个税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文章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盯住目标选择的问题。与基本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同,个税累进性的引入使得政策制定者面临稳定产出与稳定通胀的权衡取舍;并且个税的累进性具有内生稳定器的作用。基于社会福利损失的比较,发现相对于不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而言,对劳动力市场失业或工资膨胀做出反应的政策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对较小。这一结论意味着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且经济增长推动就业收效甚微的背景下,通过政策直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将有可能实现缓解就业形势与降低政策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