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3)
- 2023(13756)
- 2022(12088)
- 2021(11469)
- 2020(9548)
- 2019(22097)
- 2018(22026)
- 2017(43207)
- 2016(23587)
- 2015(26475)
- 2014(26619)
- 2013(26095)
- 2012(24127)
- 2011(21732)
- 2010(21885)
- 2009(20266)
- 2008(19845)
- 2007(17453)
- 2006(15541)
- 2005(13939)
- 学科
- 济(88252)
- 经济(88118)
- 管理(74386)
- 业(67991)
- 企(57936)
- 企业(57936)
- 方法(39472)
- 数学(33990)
- 数学方法(33562)
- 财(27818)
- 农(24486)
- 制(23880)
- 中国(23553)
- 业经(20896)
- 学(18123)
- 银(17567)
- 银行(17530)
- 贸(17459)
- 贸易(17451)
- 务(17243)
- 财务(17169)
- 财务管理(17127)
- 地方(17082)
- 易(17021)
- 行(16730)
- 企业财务(16249)
- 融(16092)
- 金融(16089)
- 体(15894)
- 农业(15631)
- 机构
- 大学(331601)
- 学院(330028)
- 济(132964)
- 管理(132899)
- 经济(129865)
- 理学(114089)
- 理学院(112882)
- 管理学(111125)
- 管理学院(110517)
- 研究(109591)
- 中国(84996)
- 京(70274)
- 财(66977)
- 科学(64908)
- 所(54341)
- 财经(52055)
- 中心(50112)
- 江(49360)
- 研究所(48805)
- 农(48624)
- 经(47236)
- 业大(46182)
- 北京(44716)
- 范(42561)
- 师范(42231)
- 院(39945)
- 州(39654)
- 经济学(39455)
- 财经大学(38698)
- 农业(37727)
- 基金
- 项目(220388)
- 科学(173672)
- 研究(165343)
- 基金(159951)
- 家(137456)
- 国家(136291)
- 科学基金(117782)
- 社会(103469)
- 社会科(98034)
- 社会科学(98013)
- 省(85003)
- 基金项目(84570)
- 自然(75861)
- 教育(75845)
- 自然科(74038)
- 自然科学(74024)
- 自然科学基金(72692)
- 划(71530)
- 编号(68559)
- 资助(66284)
- 成果(57120)
- 部(49503)
- 重点(48668)
- 课题(47069)
- 发(45916)
- 创(45718)
- 制(44099)
- 教育部(42902)
- 项目编号(42740)
- 创新(42593)
- 期刊
- 济(148674)
- 经济(148674)
- 研究(103195)
- 中国(64194)
- 财(51874)
- 管理(49933)
- 学报(47740)
- 农(44578)
- 科学(44491)
- 教育(37478)
- 大学(37007)
- 融(36684)
- 金融(36684)
- 学学(34696)
- 农业(30526)
- 技术(27962)
- 财经(25603)
- 业经(23793)
- 经济研究(23011)
- 经(21700)
- 问题(18940)
- 理论(17581)
- 图书(16452)
- 实践(16126)
- 践(16126)
- 现代(15428)
- 科技(15302)
- 技术经济(15252)
- 贸(15089)
- 业(14877)
共检索到495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智贤 李成 刘生福
本文立足宏观审慎思想将货币政策立场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引入信贷传导模型,拓展剖释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及其与宏观审慎工具的配合机理,并以2001—2013年3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风险偏好,增大信贷投放,加剧其亲周期性,反之亦然;货币供给调整、货币政策立场转变时,"大而不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响应尤为积极;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能够有效抑制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高风险承担。因此,货币当局需兼顾调控目标和稳定需求,全面研判银行体系的复杂性,谨慎选配政策工具,精准操控旋钮力度,有序牵引银行信贷行为和信贷规模,提升货币政策调控的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华东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达成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文章基于资产价格视角,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认为单一的宏观审慎政策或货币政策都难以应对资产价格失控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可以从目标设定、操作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合作,以熨平资产价格波动,促进金融稳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思晖 樊明太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下,对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互动作用做出评价。研究表明:在正向利率冲击下,相较于单一货币政策,模型加入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和促进金融稳定,这一政策效果随着表外资产进入宏观审慎的监管范围而更加显著;将货币政策改为数量规则后,结论基本不变。总的来看,"双支柱"政策对降低经济波动和抑制金融风险具有明显效果,在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在我国仍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海霞
近年来宏观审慎监管引入后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协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与监管当局面临的新课题,国内外文献对此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并得到了诸多颇有成效的结论。从制度安排来看,两种政策的目标应符合丁伯根原则,其相互协调应根据具体宏观经济状况而定;从政策评估来看,大多数学者采用DSGE模型来评估两种政策的协调关系,也有一些学者使用其他方法如代理模型来研究;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已有研究从公司融资约束、银行风险承担、银行信贷增加等影响微观主体的因素出发来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效应。基于此,未来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如从福利改善与金融稳定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两种政策的协调效应、模型中应逐步引入股票市场的作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模型分析等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共同...
关键词:
资产价格泡沫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金鹏辉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有关研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变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影响其信贷和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了金融稳定,这一崭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即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本文以银行风险承担为主线,通过梳理归纳和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货币政策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密切相关。因此,采取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银行风险承担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海霞 吕守军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盛雯雯 栗亮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呈现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更加紧密结合的趋势,凸显出准确把握二者关系的重要性。本文全面总结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作用关系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各类传导渠道,比较了对二者关系的三种代表性观点,探讨了相关的机构设置安排。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普遍认同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互动关系。在不同渠道下,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因此,需要选取相应的宏观审慎政策与之协调配合,达到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丹丹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去杠杆、挤泡沫、防风险"的"跋涉阶段","双支柱"政策框架成为我国着力探索的焦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框架,阐述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协调的必要性,并分别从目标、工具和传递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最后针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元涛 郭树华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货币政策无法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融稳定管理。宏观审慎管理侧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并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侧重维护价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并非完全独立而且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宏观政策配合有效性和实施好经济管理,要把握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定位、执行和测度的兼容性,加强宏观审慎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在种类设置、使用规则、使用时机上的配合,统筹实施主体的权责设置、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政策边界及国际合作,在政策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金融失衡 信贷决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洪昊 陈一稀 项燕彪
本文将跨境资金流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构建了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由家庭、企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零售商五部门组成的逆周期调控宏观审慎管理DSGE模型。模型用Matlab模拟了技术增长、国际收支差额、银行资本资产比约束、家庭贷款价值比约束、企业贷款价值比约束五种随机冲击,以及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了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两种工具无法替代,但可互相补充。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机制的引入将在多方面对金融体系的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货币政策 逆周期调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培新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来看,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资产价格泡沫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敏 赵继志
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分类从泡沫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来看,存在两种泡沫:一种是高度危险的"信贷驱动型泡沫",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类泡沫的运行机理如下: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或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导致信贷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