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2)
2023(11744)
2022(10103)
2021(9365)
2020(7975)
2019(18337)
2018(18188)
2017(35755)
2016(19803)
2015(22348)
2014(22743)
2013(22723)
2012(21699)
2011(19856)
2010(20325)
2009(19033)
2008(19445)
2007(17832)
2006(15640)
2005(14475)
作者
(58635)
(49139)
(48861)
(47178)
(31554)
(23468)
(22479)
(18978)
(18449)
(18055)
(16621)
(16416)
(15741)
(15708)
(15665)
(15338)
(14988)
(14448)
(14409)
(14201)
(12497)
(12200)
(12081)
(11253)
(11192)
(11078)
(11046)
(11034)
(9993)
(9879)
学科
(86989)
经济(86896)
管理(56397)
(55914)
(45388)
企业(45388)
方法(38813)
数学(33490)
数学方法(33084)
(25054)
(22762)
中国(21951)
业经(19196)
(18627)
地方(18206)
(18028)
(17358)
贸易(17352)
(16859)
农业(16085)
(15023)
银行(15000)
理论(14489)
(14338)
(13847)
金融(13845)
(13618)
财务(13584)
财务管理(13553)
(13168)
机构
学院(293307)
大学(293251)
(125244)
经济(122485)
管理(111104)
研究(100583)
理学(94492)
理学院(93453)
管理学(91884)
管理学院(91329)
中国(78095)
(61424)
(60558)
科学(59811)
(51760)
(49947)
中心(47377)
财经(47109)
(46844)
研究所(46474)
(42520)
业大(41841)
农业(39276)
经济学(39035)
北京(38922)
(38786)
师范(38442)
(37325)
(35378)
经济学院(35265)
基金
项目(184233)
科学(144925)
研究(136166)
基金(133087)
(115029)
国家(114053)
科学基金(97080)
社会(86050)
社会科(81636)
社会科学(81616)
(72195)
基金项目(69248)
教育(63171)
自然(61633)
(60830)
自然科(60160)
自然科学(60138)
自然科学基金(59125)
资助(55968)
编号(55948)
成果(47439)
重点(41763)
(41688)
(40605)
课题(39283)
(38009)
(36469)
教育部(35728)
创新(35514)
科研(35007)
期刊
(141932)
经济(141932)
研究(90619)
中国(57311)
(47587)
(45698)
学报(43938)
科学(40588)
管理(40373)
(33820)
金融(33820)
大学(33163)
教育(32521)
学学(31055)
农业(30076)
技术(24969)
财经(24025)
业经(23091)
经济研究(22782)
(20805)
问题(19174)
(16369)
(15692)
技术经济(15223)
理论(14586)
统计(14426)
(13923)
图书(13907)
商业(13842)
国际(13433)
共检索到448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孝星  
一、一些诘疑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不面临两大难题:规模失控与结构失衡。这点我国亦不例外。经过1984年以后国民经济多次失控与反失控,我们逐步看到我国经济宏观失控表象之后潜藏着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为此自1987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尤其是货币政策调节机制逐由单一规模调节转向规模与结构调节并重,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首次公布我国产品发展序列政策,标志着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联合运用。这种联合运用,构成了三年来我国治理整顿的一项重要方面。不可否认,1989年以来的治理整顿给我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毅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继续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并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近期国内外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又一次引发了大家对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关系的热烈讨论。本文对有关重要理论和经典分析框架进行回顾,并对现实情况进行一些探讨。资产价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既可以作为传导货币政策的途径,也可以是货币当局所使用信息的重要部分。我们用经典的Bordo-Jeanne理论框架分析了货币当局在资产价格膨胀时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我们以美国为例,用两种不同的实证方法探讨了美联储是否"真的"受到了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后我们还结合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运用产业政策指导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最具操作意义的部分。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协调应当以产业政策为依据,这是改进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步骤。一、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诸工具手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杰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松  
一、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情况及新问题 (一) 日益紧张的货币资金供求态势货币政策的良好实施需要一个较为宽松的经济社会环境,其中比较平衡的资金供求当属重要因素,但我国目前货币资金供求中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各级政府上项目、上速度、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愿望日趋强烈,资金供求矛盾更为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鹏  
当前及今后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将更加关注自身经济体中的问题和矛盾,切实围绕"房住不炒"、污染防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政策上的主动协调和配合,将解决好中国自身问题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思路进行思考和展望:在稳中求进总基调基础上,货币政策的制定将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双支柱政策调控框架、优化信贷结构,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保驾护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彦明  
货币市场基金(MMF)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青睐 ,在国内已有博时、华安和招商三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美国的经验 ,MMF的推出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本文论述了MMF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以期为MMF的监管以及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MMF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彦明  
货币市场基金 (MMF)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青睐 ,在国内已有博时、华安和招商三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美国的经验 ,MMF的推出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本文论述了MMF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以期为MMF的监管以及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MMF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绍荣  王天宇  
本文在更一般的不完全信息情形下,以货币政策为例,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结果表明,当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存在不对称信息,政府部门具有信息优势时,最优经济政策与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关于经济状态的信念有关。从福利的角度看,当现实经济状态对经济政策灵敏时,政府部门有公开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反之,政府部门则有隐瞒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经济决策咨询机构外,还要推动独立的民间智库发展,使公众逐步摆脱信息劣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朝举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 ,源于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或紧缩性。持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将对一国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诸多危害。要避免经济增长过热或过冷 ,出路在于既反通货膨胀 ,亦反通货紧缩 ,为此应实施中立性的货币政策 ,通过前瞻性的微调来熨平经济增长的波峰和波谷 ,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春阳  赵晓辉  
货币政策理论应随着货币政策实践、金融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不同学派在货币政策的目标、传导机制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别。20世纪80年代货币政策理论有了更多创新和更大发展。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信贷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和途径、货币政策内生性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主要研究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有关理论问题,试图解决两个方面的疑义:一是为什么不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独立操作以缓解通货紧缩问题?二是为什么不启用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启动经济、扩大有效需求,而要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入手,在定义社会购买力两个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供给的“溢出”效应对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的影响,并由此而推断货币的“中性”或“非中性”与经济的非均衡类型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证明随着我国由资源约束型短缺经济向需求约束型过剩经济过渡,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货币政策对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