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6)
2023(12935)
2022(10408)
2021(9489)
2020(7640)
2019(17301)
2018(17172)
2017(32941)
2016(17796)
2015(20288)
2014(20188)
2013(20003)
2012(18875)
2011(17534)
2010(17478)
2009(16491)
2008(16062)
2007(14508)
2006(13513)
2005(12675)
作者
(52638)
(43858)
(43785)
(41881)
(28418)
(20833)
(19747)
(17050)
(17011)
(15762)
(15480)
(14569)
(14356)
(14350)
(14231)
(13754)
(13268)
(12877)
(12777)
(12268)
(11297)
(10878)
(10789)
(10245)
(10145)
(10006)
(9646)
(9369)
(8923)
(8799)
学科
(97592)
经济(97506)
管理(47074)
(42561)
方法(33699)
(32210)
企业(32210)
数学(30437)
数学方法(30188)
中国(27955)
(23412)
地方(21843)
业经(18794)
(18488)
贸易(18476)
(18031)
(17786)
(17406)
(16345)
农业(15023)
(14153)
银行(14121)
(14111)
金融(14111)
地方经济(13898)
(13738)
(13298)
环境(12861)
(12819)
(11829)
机构
大学(265820)
学院(264127)
(129530)
经济(127306)
研究(103533)
管理(94481)
中国(81239)
理学(79737)
理学院(78832)
管理学(77557)
管理学院(77083)
科学(58357)
(57481)
(57039)
(53046)
研究所(47777)
中心(45088)
财经(44949)
(43647)
经济学(43028)
(41058)
(40345)
经济学院(38515)
北京(37074)
(36816)
业大(34916)
农业(34142)
(33761)
师范(33404)
财经大学(33271)
基金
项目(166058)
科学(131595)
基金(123413)
研究(121466)
(108382)
国家(107548)
科学基金(90737)
社会(81324)
社会科(77247)
社会科学(77229)
基金项目(62237)
(60715)
自然(55704)
教育(54474)
自然科(54434)
自然科学(54415)
自然科学基金(53509)
资助(52635)
(52351)
编号(46364)
成果(39208)
(38398)
(38074)
重点(38019)
国家社会(35515)
课题(33690)
中国(33353)
(33308)
教育部(33093)
发展(31503)
期刊
(150999)
经济(150999)
研究(90384)
中国(56930)
(41612)
(41210)
学报(39724)
管理(38612)
科学(38026)
(32574)
金融(32574)
大学(30786)
学学(29065)
农业(27982)
经济研究(26714)
教育(24632)
财经(24221)
技术(22268)
(21169)
业经(20769)
问题(19944)
(18915)
国际(17775)
世界(17074)
(15287)
技术经济(14591)
统计(13559)
经济问题(12173)
现代(12044)
(11577)
共检索到425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和货币量双重控制的现实,设计了体现这一现实的货币政策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中国货币政策虽然具有反周期的操作取向,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却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波动明显缓和化,其原因既包括基础因素冲击降低,也包括货币政策冲击的降低。中国货币政策在1997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波动减少了,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不再像1997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  李丹娜  
文章基于时变视角,依据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信心、投资者信心、利率、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六变量的TVP-VAR模型,研究信心、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企业家信心和投资者信心能够影响利率和货币增长率,即信心可以通过影响货币政策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货币增长率和利率能够影响投资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进而可以通过信心影响宏观经济。从时变角度看,企业家信心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均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短期内投资者信心和货币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长期内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阻碍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小幅下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小幅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朱松平  
文章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加息政策对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利率因此步入滞后的被动加息,国内通胀上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则相应降低,但对中国国内利率、通胀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扩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除短期会给中国产出水平带来正向影响外,其他方面同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影响正好相反。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带来低微的输入型通胀,利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荣华  左晓慧  
以货币政策为视角研究金融开放的波动效应,将货币政策、金融开放和经济波动纳入一个研究框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经济波动可能存在货币政策渠道,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一步刻画中国金融开放下货币政策冲击的经济波动,发现金融开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短期为负效应,长期转为正效应;货币政策在金融开放加剧经济波动关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面对金融开放的困境,货币当局应构建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强调金融开放的力度同时更应注重金融开放的协调性,将有助于获得金融开放的收益,减缓经济波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高然  邓翔  
不确定性已成为中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已有研究多将不确定性视为外生因素。本文尝试探讨不确定性的内生性以及货币政策对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估计一个具有"双向反馈"机制的均值波动率SVAR模型,从实证上分析货币政策对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在推高总需求的同时降低了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率;货币政策冲击对波动率的解释比重在5%以上;关闭波动率的内生反馈机制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效果。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信贷约束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从理论上解释和拟合货币政策对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向货币政策冲击能够降低宏观变量的波动率,关闭不确定性的影响会弱化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不确定性的状态依存特征是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减少不确定性的关键机制;经济主体的风险厌恶偏好、信贷约束程度、货币政策惯性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信贷约束是最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去杠杆"并不矛盾,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措施。本文对于理解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成因、缓解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耿  杨力  
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给出了货币政策的福利边界,该领域的早期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无效论"的一个重要支撑。但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学术思想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志强  马永健  范爱军  
文章首先基于SVAR和IVAR模型测算获得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证据,然后在本地货币定价模型中纳入贸易融资建立两国DSGE模型,研究出口货币融资、进口货币融资和主导货币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考虑贸易融资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产出、通胀的溢出效应显著放大,说明贸易融资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跨国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在主导货币融资条件下,美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和实际边际成本影响贸易品定价,导致一价定律偏离,从而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和资源的跨国配置效率;主导货币贸易融资还会加剧外围国家的通胀和经济波动,削弱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文章建议积极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实施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战略,有效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负面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亚娟  谢乐晋  胡星生  
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将资本、价格和劳动的调整成本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简称DSGE模型),包含技术冲击、货币需求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等五个外生冲击,以及带有消息冲击的利率货币政策规则。应用校准法和贝叶斯估计法估计经济模型的结构参数,并对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度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应用脉冲反应以及方差分解、历史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等方法对模型结构参数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利率规则下,消息冲击的最优期限是连续提前3期,且包含消息冲击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接近90%的水平。(2)包含消息冲击的经济模型,对实际数据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的模拟优于不包含消息冲击的模型。通过对不同期限消息冲击政策的模拟,发现货币政策的消息冲击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子福  
去年十月前后,华尔街"海啸"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大幅下降,各种大宗原料价格出现"过山车"式暴跌,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信贷投入风险显现,绍兴这个因经济外向度很高而被称为离华尔街"最近"的城市,爆发了华联三鑫、江龙控股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的"倒闭潮",涉及银行信贷资金222亿元,直接导致18645职工面临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创  夏冰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广义货币供给增长率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冲击的响应动态,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相机抉择特征,而且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冲击的时变反应规律存在显著差异;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冲击的反应能力较差,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冲击的反应时滞表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但在反应强度上有所减弱。所以,现阶段不同政策工具的协同运用可以有效弥补其指标可控性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等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冉光和  曹跃群  钟德华  
本文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波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主因,货币供应量波动次之,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波动则更为平缓、持久。在较短时期内,资本存量和货币供应波动更易引致宏观经济波动,且波幅较大,而技术冲击则从更长的时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我国技术进步并不内生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及货币供应非中性的推论应引起重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立超  
本文对包含股票价格在内的新凯恩斯模型的结构方程进行估计,分析了股票价格和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认为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连,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平滑经济波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的宏观调控效果,得到的结论是,将股票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范围会改善货币政策效果,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