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6)
2023(17689)
2022(14813)
2021(13820)
2020(11454)
2019(26090)
2018(25095)
2017(48053)
2016(25615)
2015(28617)
2014(28044)
2013(27547)
2012(25401)
2011(22709)
2010(22401)
2009(20849)
2008(20297)
2007(17355)
2006(15074)
2005(13472)
作者
(71847)
(59841)
(59566)
(56609)
(38277)
(28702)
(27106)
(23305)
(22895)
(21137)
(20473)
(20099)
(18869)
(18839)
(18682)
(18656)
(17770)
(17450)
(17359)
(17213)
(14597)
(14597)
(14557)
(13647)
(13643)
(13519)
(13132)
(12835)
(11788)
(11660)
学科
(104637)
经济(104519)
管理(74100)
(72213)
(58318)
企业(58318)
方法(51717)
数学(47150)
数学方法(46660)
中国(30789)
(29207)
(27967)
(25148)
(25074)
银行(24927)
(24282)
贸易(24265)
(23627)
(23533)
业经(21668)
(20012)
金融(20011)
农业(18587)
(18133)
财务(18086)
财务管理(18051)
地方(17327)
(17294)
企业财务(17198)
技术(15482)
机构
大学(358429)
学院(355734)
(159011)
经济(156318)
管理(142333)
理学(123416)
理学院(122213)
研究(120931)
管理学(120371)
管理学院(119736)
中国(101393)
(73741)
(73679)
科学(69034)
(60232)
财经(59341)
(58544)
中心(57858)
(54513)
研究所(53302)
业大(51563)
(51086)
经济学(50533)
农业(47535)
北京(46188)
经济学院(45847)
财经大学(44770)
(43485)
(42521)
师范(42020)
基金
项目(244250)
科学(195018)
基金(183630)
研究(175210)
(161533)
国家(160004)
科学基金(138290)
社会(116224)
社会科(110663)
社会科学(110639)
基金项目(95802)
(91100)
自然(89783)
自然科(87819)
自然科学(87793)
自然科学基金(86331)
教育(80531)
(78279)
资助(75870)
编号(67284)
(55995)
重点(54870)
成果(53446)
(51783)
(51251)
国家社会(50068)
教育部(48773)
创新(48010)
科研(47559)
人文(46973)
期刊
(161129)
经济(161129)
研究(108999)
中国(66232)
(56153)
学报(54382)
(52957)
管理(51712)
(51669)
金融(51669)
科学(51018)
大学(42338)
学学(40265)
农业(34123)
教育(30705)
财经(29756)
技术(28993)
经济研究(28337)
(25484)
业经(24768)
问题(21145)
(20965)
(19352)
国际(19190)
统计(17966)
世界(17585)
理论(17105)
技术经济(16970)
(16587)
(16112)
共检索到531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选取2010—2019年中国123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质量具有提升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城农商行贷款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流动性错配与贷款集中度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贷款质量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流动性错配与贷款集中度双重渠道来影响银行贷款质量,“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流动性错配/贷款集中度—银行贷款质量”的传导渠道均有效。跨境资本流动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加大会减弱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质量的提升作用;银行业景气度对两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质量的提升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飞鸣   晏文真  
以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计提为视角,选取2008—2021年中国147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拨备计提具有促进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仍保持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加银行破产风险、恶化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主动风险承担意愿,从而增加其贷款拨备计提。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域性商业银行、处于银行竞争程度较低地区的银行,在面临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时,更易受到不确定性的负面冲击,进而增加计提贷款拨备金额。基于前瞻性的拓展研究发现,贷款拨备计提具有前瞻性,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银行可能基于预期风险的增加而多计提当期拨备金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明  王月含  董志勇  
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是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方面,也是新冠疫情冲击下“稳信贷”、“稳投资”与“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2007—2020年131家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能够显著缩短银行贷款期限,其中资产价格下降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规模增加是重要影响渠道,且对规模较小、流动性资产比例较低、非国有型银行的贷款期限缩短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了贷款投放总规模,导致短期贷款对长期贷款的挤出;此外,货币政策的灵活实施部分抵消了经济衰退对信贷短期化的影响;宽松货币政策也可以缓解不确定性对信贷短期化的负面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海峰  朱紫荆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19家A股上市银行年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商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力度更大。(2)利差收入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利差收入来影响银行资本配置效率,"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利差收入-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传导渠道有效。(3)债务杠杆对两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债务杠杆提高会加剧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4)银行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竞争提高会减弱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这归因于银行竞争引发的信贷配给治理效应对冲了存贷利差缩减效应。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银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飞鸣  晏文真  
资产证券化赋予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和扩张信贷的能力,拓展了银行的信贷融资渠道,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反过来,作为传导中介主体的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频繁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其资产证券化是否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运用2012—2021年中国14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样本,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阻碍银行流动性创造、增加银行信贷风险、缩减影子信贷规模,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资产证券化的促进作用在城商行、全国性银行以及高信用评级的银行中显著;对银行上市与否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非上市银行的影响程度更显著。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弱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的负向冲击,并稳定其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力月琴  
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中介,其风险状况不仅要关注政策本身的调整,也应考虑政策的连续性。本文利用200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36家A股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增大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盈利能力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银行业景气度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考虑细分不同类型银行后发现,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对货币政策波动的敏感度较高,城商行次之,而农商行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受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小强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21年36家中国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负向关系起中介效应。资本充足率对其起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城商行而言,其中介效应更显著;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股份制行和农商行而言,其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要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就必须适度加强货币政策稳健性,优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和资本监管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廷求  朱博文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以及运用面板GLS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理论进行了检验,并验证了银行治理在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中的作用。结论显示,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对贷款规模影响较小;第一大股东性质和上市特征对贷款规模和货币政策敏感度产生显著影响;股东与股东大会、高管层以及监事会三方面的治理水平差异是导致不同银行贷款行为对货币政策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微锋  康琦  
商业银行作为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传导部门,其行为更易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230家中国商业银行2005—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技术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在考虑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2)相对于大规模、高资本充足率和国有银行而言,中小型、低资本充足率和非国有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所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但对表外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4)机制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增大银行经营风险、提高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和降低储户预期三条途径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5)分地区研究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开展创新型业务,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信贷供给行为因此发生改变,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转型选择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选取2002-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务转型削弱了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转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公开市场操作更为敏感,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敏感。为了应对这一转变,货币当局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开展创新型业务,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信贷供给行为因此发生改变,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转型选择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选取2002-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务转型削弱了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转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公开市场操作更为敏感,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敏感。为了应对这一转变,货币当局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开展创新型业务,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信贷供给行为因此发生改变,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转型选择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选取2002-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务转型削弱了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转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公开市场操作更为敏感,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敏感。为了应对这一转变,货币当局未来的监管手段应更加市场化,三大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操作应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索彦峰  范从来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是信贷渠道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本文使用我国银行部门1994年至2006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提供了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的经验证据,因此结论支持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观点。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建立在对银行资产配置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对政策效果的对冲作用,必要时辅之以适当的信贷政策以有效调节私人部门的信贷可得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周祉晴  
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期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期限具有缩减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大了银行风险承担,促使银行更倾向于短期信贷配置决策而引致信贷期限缩减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承担—银行信贷期限”的传导渠道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及银行业景气度均能够负向调节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信贷期限缩减效应。基于此,为防控以信贷期限为特征的时间维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应建立及完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作调控的双支柱政策框架,并优化跨境资本开放时序以及构建基于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的银行家乐观度监测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申宇  任美旭  赵静梅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特征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监管机构逐步要求银行采取前瞻性的计提策略以应对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特征,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银行是否考虑当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前瞻性计提?本文选取2004—2017年中国126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显著正相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越多,在考虑地级市领导人更替、银行高管更替、宏观经济层面遗漏变量,以及使用工具变量的内生性分析后,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上市银行、外资持股比例较高、中小银行中表现更为明显。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的机制分析发现,不良贷款越多、风险储备越少的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越多,说明风险预防动机是其主要目的。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计提,有助于稳定银行收益、降低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为中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