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5)
2023(10232)
2022(8383)
2021(7858)
2020(6649)
2019(15065)
2018(14767)
2017(29424)
2016(15843)
2015(17864)
2014(17918)
2013(17869)
2012(16267)
2011(14166)
2010(14693)
2009(14135)
2008(14780)
2007(13680)
2006(12472)
2005(11849)
作者
(43380)
(35784)
(35664)
(33917)
(23362)
(16753)
(16370)
(13600)
(13552)
(13420)
(12253)
(12030)
(11967)
(11421)
(11274)
(10902)
(10782)
(10505)
(10460)
(10219)
(8964)
(8835)
(8715)
(8286)
(8261)
(8163)
(8077)
(8050)
(7029)
(7014)
学科
(83968)
(79007)
企业(79007)
管理(72577)
(65872)
经济(65793)
方法(28870)
(28505)
业经(27097)
(24623)
(23240)
(22385)
财务(22353)
财务管理(22317)
(21892)
银行(21747)
企业财务(21171)
数学(20815)
数学方法(20644)
(20337)
(18492)
农业(16794)
技术(16081)
中国(15189)
(14538)
金融(14538)
(14481)
(14384)
理论(13850)
体制(12992)
机构
学院(224622)
大学(217164)
(99824)
管理(97839)
经济(97705)
理学(80404)
理学院(79769)
管理学(79101)
管理学院(78640)
中国(66563)
研究(66083)
(54361)
(45197)
财经(40565)
(37975)
(36793)
科学(33622)
中心(33427)
(32640)
(32303)
(30917)
(30336)
财经大学(29921)
银行(29707)
经济学(29218)
北京(28745)
商学(28340)
商学院(28074)
研究所(27891)
(27742)
基金
项目(130027)
科学(104721)
研究(101271)
基金(95619)
(79231)
国家(78414)
科学基金(70803)
社会(65268)
社会科(62122)
社会科学(62105)
(51195)
基金项目(49486)
教育(45637)
自然(44490)
自然科(43525)
自然科学(43518)
自然科学基金(42853)
编号(41757)
(40925)
资助(40181)
成果(33531)
(31940)
(30374)
(29515)
课题(28169)
重点(28053)
(27555)
(27419)
创新(27414)
(27362)
期刊
(121144)
经济(121144)
研究(73021)
(48642)
中国(48049)
管理(45409)
(44736)
金融(44736)
(30889)
科学(24581)
技术(22382)
学报(21399)
财经(21387)
业经(21103)
农业(19936)
(18359)
大学(18244)
经济研究(18217)
教育(18194)
学学(17388)
财会(14640)
问题(14466)
(14358)
技术经济(13911)
现代(13192)
会计(12914)
(12830)
国际(12629)
世界(11825)
理论(11717)
共检索到373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纯祥  杨怏  
基于2006—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督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央行紧缩货币政策时,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下降;银行监督力度越大,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低,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显著增强了这种负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监督对聘请银行背景董事的公司盈余管理仅具有微弱制约作用,而对没有银行背景董事的公司具有显著治理效应。研究不仅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后果和企业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等文献,而且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管理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对公司治理机制优化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文  
本文选取深沪两市2004-2010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盈余管理与银行信贷融资的关系,同时考虑了货币政策这一宏观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央行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上市公司均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去粉饰财务状况来提高业绩获得新增信贷资金,这种情况在银根紧缩时期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央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企业会通过提高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抵消货币政策所带来的信贷融资的负面冲击。非国有企业较国有企业在银根紧缩时期,更有可能去进行盈余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猛  徐经长  
基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其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已成为会计和财务领域研究的新范式,而且渐成热点。笔者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中,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更多,且主要是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货币政策紧缩期,盈余管理动机并未使资产减值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数均减少;同时,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盈余管理动机越强,则流动资产减值转回越多。我们的研究不但为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会计准则制定者和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部门改进和完善资产减值准则提供了货币政策视角的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铭利  
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增加非经常性损益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治理结构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相对于国有和非ST类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交叉上市有效地降低了盈余管理水平;央行调整贷款利率时,不同治理结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别。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作用不同:相对于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强  
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银行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现有体制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正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并且给出了相应因素(监督成本、监督效率和抵押品价值等)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同时,指出银行只有加大惩罚力度、健全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关系银行业务等措施提高银行的监督效率,才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壮  李延喜  王云  曾伟强  
本文从审计视角,探讨媒体负面报道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机理与实现路径。利用2003-2014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越多,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并且在公司面临媒体财务舞弊指控时会更多的选择隐蔽性较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验证了市场压力假设。进一步分析表明,媒体负面报道通过外部审计实现部分监督功能。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异常审计费用越高,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强。此外,本文还发现媒体的权威性、报道内容的专业性增强了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媒体负面报道能通过审计师途径实现公司治理作用,治理效果受媒体的性质和报道内容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于博  罗玉玲  
本文以2009-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强化约束预期、激励预防性动机,导致企业提高预防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水平;但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通过抑制流动性来制约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弱化投机性金融资产的配置,进而抑制金融化。(2)除直接影响外,存在"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企业金融化"的间接影响机制。紧缩性政策会激励影子银行发展,这一方面缓解了企业预防性动机,降低了预防性金融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金空转和资产价格泡沫,激励企业逐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推升了金融化水平。(3)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尽管紧缩政策通过传统信贷和影子信贷对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但借传统银行信贷渠道抑制投机与金融化,仍是紧缩性政策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本文拓展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路径分析,为监管当局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游辉城  徐琪  
自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并存机制的监督作用备受争议。为了验证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是否会受到监事会的影响,以我国非上市银行2013~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监事会规模及其独立性对独立董事抑制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监事会的作用下,独立董事并不能有效抑制非上市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考虑监事会的作用下,在监事会规模较大和监事会独立性较强的样本中,独立董事能够对盈余管理起到监督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规范独立董事选聘制度和完善监事会制度两个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骏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银行监督能否有效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发现,债务融资规模越大,企业越可能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而债务期限的延长却未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关系仅存在于上期盈余管理为正向的公司之中。这说明基于债务契约的银行监督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但这一治理效应受到银行自身利益的制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荣青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能,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但是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出独立性而甚少表现出协调性,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配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秋生  江雅婧  
选取沪深A股2009~2018年上市的参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实体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产融结合是否有利于提高实体企业盈余持续性,以及货币政策宽松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融结合与盈余持续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产融结合程度的提高削弱了当年盈余与下一年盈余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变差。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货币政策宽松组相比,货币政策紧缩组中产融结合与实体企业盈余持续性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说明实体企业进行产融结合不利于其专注于主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尤其如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丽巍  曾铭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莫冬燕  
媒体关注的有效监督假说得到国内外文献普遍认可,但对于媒体关注的市场压力假说则少有涉及。本文以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媒体关注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市场压力假说,相对于政策导向媒体,市场导向媒体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更强;另外相对于负面媒体报道而言,正面媒体报道也给企业带来更强的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衡媒体带来的市场压力。最终结论表明,我国特殊资本市场环境下,媒体关注会带来市场压力,迫使企业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甚至是损害企业长期价值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故此,要进一步规范媒体关注这一非正式的治理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耿  包燕萍  
本文以2003-2012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基础,从宏观、微观和区域金融这三个视角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当货币政策越是紧缩时,公司越可能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处于货币政策紧缩阶段时,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小;在货币政策紧缩阶段,处于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相对于处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区域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铭利  
本文以非经常性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作为盈余管理代理变量,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后,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政策选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变更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当人民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时,上市公司通过盈余操纵增加利润来抵消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我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非ST类和交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ST类及单一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表明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会计行为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