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4)
- 2023(18079)
- 2022(15247)
- 2021(14549)
- 2020(12285)
- 2019(28393)
- 2018(27990)
- 2017(53408)
- 2016(28707)
- 2015(32084)
- 2014(31847)
- 2013(31470)
- 2012(29214)
- 2011(26218)
- 2010(26043)
- 2009(24169)
- 2008(24051)
- 2007(21398)
- 2006(18436)
- 2005(16747)
- 学科
- 济(114032)
- 经济(113917)
- 管理(83837)
- 业(81893)
- 企(67790)
- 企业(67790)
- 方法(54243)
- 数学(48139)
- 数学方法(47530)
- 中国(33607)
- 财(31327)
- 农(30375)
- 制(27362)
- 银(26699)
- 银行(26553)
- 行(25142)
- 业经(24634)
- 贸(24523)
- 贸易(24503)
- 易(23970)
- 技术(21844)
- 学(21749)
- 融(21589)
- 金融(21586)
- 地方(20388)
- 农业(19910)
- 务(19465)
- 财务(19409)
- 财务管理(19367)
- 企业财务(18411)
- 机构
- 大学(400003)
- 学院(398800)
- 济(172471)
- 经济(169116)
- 管理(157141)
- 研究(135933)
- 理学(134900)
- 理学院(133489)
- 管理学(131302)
- 管理学院(130540)
- 中国(111297)
- 京(83894)
- 财(80264)
- 科学(79996)
- 所(67567)
- 中心(64459)
- 农(64344)
- 财经(63526)
- 研究所(61275)
- 江(59482)
- 经(57887)
- 业大(56349)
- 经济学(53870)
- 北京(52941)
- 农业(50640)
- 范(49670)
- 师范(49173)
- 院(48876)
- 经济学院(48658)
- 州(47650)
- 基金
- 项目(266068)
- 科学(211676)
- 基金(196526)
- 研究(193965)
- 家(171168)
- 国家(169795)
- 科学基金(146694)
- 社会(125020)
- 社会科(118828)
- 社会科学(118800)
- 基金项目(102718)
- 省(101912)
- 自然(94885)
- 自然科(92819)
- 自然科学(92793)
- 自然科学基金(91214)
- 教育(89871)
- 划(86734)
- 资助(81418)
- 编号(77111)
- 成果(63028)
- 部(60234)
- 重点(59689)
- 创(58754)
- 发(56582)
- 创新(54398)
- 课题(53113)
- 国家社会(52706)
- 教育部(52139)
- 科研(51518)
- 期刊
- 济(180904)
- 经济(180904)
- 研究(120071)
- 中国(79789)
- 财(62819)
- 管理(59215)
- 学报(58972)
- 农(57148)
- 科学(56343)
- 融(51683)
- 金融(51683)
- 大学(45525)
- 学学(42801)
- 教育(40550)
- 农业(37519)
- 技术(35730)
- 财经(31635)
- 经济研究(30623)
- 业经(27843)
- 经(27247)
- 问题(23564)
- 贸(22141)
- 业(21637)
- 技术经济(20563)
- 统计(20491)
- 国际(19908)
- 理论(19377)
- 策(19214)
- 科技(18541)
- 世界(18371)
共检索到603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周伟 王衡
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等金融中介产生流动性创造,这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构建银行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局部均衡模型,通过对中国银行业79家银行2005-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研究了六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调控直接影响着总体流动性创造。一般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流动性创造,但其效应具有时滞性;基于异质性视角,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水平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更具有数量和价格方面的敏感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衡 王周伟
本文通过对中国79家银行2005~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研究了五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论有: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创造方面显示出审时度势的灵活操控特点;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创造存在时滞性;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创造水平越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每下调1%,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创造水平就会分别增加0.062%、0.053%。广义货币增速与商业银行整体的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是负相关的,系数分别约为-0.009,同业拆借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每上升1%,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就会分别减少约0.035%和0.062%。
关键词:
货币环境 流动性创造 动态面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莉 芮萍
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流动性传导,这直接关系到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基于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9~2016年同业市场微观数据,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不同作用,反映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流动性传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紧缩性货币政策使我国银行总体流动性呈恶性传导,相反,稳健宽松性货币政策使我国银行总体流动性呈良性传导,具体表现为对银行资金流入的正向影响大于资金流出。从银行异质性上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传导的影响依赖于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和自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多寡。研究结论为货币政策逆周期监管、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以及高效运用已有货币政策工具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 同业市场 流动性传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明辉 孙莎 刘莉亚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角度,采用中国银行业1998-201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流动性创造,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表内流动性创造,却提升了表外流动性创造;同时,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大小而存在差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越小。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流动性创造受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越小。本文结论能够为货币当局从银行流动性创造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 表外业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仲娴雯
本文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2007年一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的面板数据,基于分组法和交叉项法探讨了银行异质性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规模特征是影响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异质性反映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经营效率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研究结果为央行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银行异质性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上市银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莹 仲伟周
通过构造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研究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约束的条件下,银行最优信贷决策行为。分析发现,在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背景下,银行间在价格竞争方面表现出"战略互补"特征和由此带来的"模仿效应"。因而,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要求时,银行业传导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有效的,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贷比要求时,信贷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程玉伟 黄振
本文通过构造商业银行同业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根据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不同程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异质性,并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速和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增速和非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但是降低了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二,对参与同业业务程度不同的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高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提高了低参与度银行的同业流动性创造增速;第三,货币政策显著地改变了银行的同业资产持有比例,银行的风险越高,参与同业业务的程度越高。因此,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配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依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同业业务 银行流动性创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何雅婷 曾智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国11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是反向影响,而M2增长率与存款基准率对流动性创造则是正向影响;第二,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渠道"存在,竞争力的加剧会减少流动性创造,按规模分类后发现银行竞争力的加剧会增加规模较大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传导影响存在差异,存款准备金的提高会减少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加其他类别银行的流动性创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时波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创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代军勋 海米提·瓦哈甫
由于银行特质性的差异,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性不一样,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随着我国银行业资本约束的建立和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行为也会发生调整,从而有可能加剧银行特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资本约束的大背景,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将货币政策信号、银行特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状态有机统一起来,通过选取更具现实性的风险承担指标,对不同货币政策信号下我国银行业的不同风险承担状态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信号对不同特质性的商业银行的不同风险承担的影响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特质性的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敏感性大相径庭。由...
关键词:
风险承担 货币政策信号 资本约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守军 徐海霞
近年来多次大型的金融危机印证了银行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银行体系如何创造流动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是一国金融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重中之重。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仅为实现宏观经济的物价稳定,还包括有效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来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应当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问题。笔者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含义、机制及测量方法入手,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机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基于此,笔者发现为了更加有效地调节与管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货币当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运用差异化的信贷审批来实现银行间的差异化结构发展模式,最后还提出了这一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晔 王亚梅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150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经济周期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增加银行风险降低流动性创造水平;其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具有顺周期性,并且周期效应可以抑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也可以改变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作用,这一结论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均有体现;最后,在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以及风险程度高的银行中,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向荣 张嘉明 李宝伟 张云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红玉 陈明威
发展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支小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余额占比最大的政策工具,在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2018年6月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的政策冲击,探讨支小再贷款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明显提升;支小再贷款政策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降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激励渠道起作用,支小再贷款工具对资产质量较好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产生正向激励;在总量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环境下和银行的信贷集中度更低时,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支小再贷款与社会信用平台设立具有明显的政策协同效应,随着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易贷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愈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