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4)
2023(6856)
2022(5687)
2021(5279)
2020(4258)
2019(9739)
2018(9312)
2017(18927)
2016(9882)
2015(10915)
2014(10900)
2013(10667)
2012(10018)
2011(9004)
2010(9382)
2009(9093)
2008(8316)
2007(7524)
2006(6987)
2005(6524)
作者
(25791)
(21187)
(20832)
(20237)
(13592)
(9964)
(9738)
(8279)
(7980)
(7829)
(7163)
(6993)
(6914)
(6804)
(6765)
(6651)
(6331)
(6199)
(6175)
(5941)
(5392)
(5140)
(5030)
(4932)
(4915)
(4862)
(4681)
(4647)
(4183)
(4172)
学科
(38390)
经济(38354)
(29751)
管理(29725)
(26424)
金融(26424)
(24834)
企业(24834)
(24065)
银行(24065)
(23341)
中国(17964)
方法(15700)
数学(14547)
(14525)
数学方法(14385)
(12584)
(12278)
中国金融(11252)
(9988)
财务(9964)
财务管理(9948)
(9844)
贸易(9833)
(9692)
企业财务(9549)
地方(9418)
业经(9075)
(8355)
农业(7527)
机构
学院(132868)
大学(129602)
(63745)
经济(62346)
管理(51396)
中国(45497)
研究(44207)
理学(42716)
理学院(42374)
管理学(41830)
管理学院(41582)
(34228)
财经(25868)
(25795)
中心(23981)
(23649)
(23474)
(22959)
银行(22917)
金融(22545)
(21450)
科学(21344)
(21160)
(20835)
经济学(20640)
财经大学(19349)
人民(19125)
经济学院(18740)
研究所(18405)
(17775)
基金
项目(78854)
科学(62787)
研究(62269)
基金(57887)
(47979)
国家(47541)
科学基金(41769)
社会(40210)
社会科(38485)
社会科学(38479)
(30157)
基金项目(29020)
教育(27924)
编号(26218)
资助(25579)
自然(24968)
(24888)
自然科(24334)
自然科学(24329)
自然科学基金(23922)
成果(22091)
(18092)
课题(17959)
(17623)
(17558)
重点(17535)
(16973)
国家社会(16596)
教育部(16188)
项目编号(16183)
期刊
(68888)
经济(68888)
研究(46213)
(39378)
金融(39378)
中国(26606)
(26273)
管理(19312)
(16123)
科学(13305)
财经(13034)
学报(12623)
经济研究(11967)
教育(11371)
理论(11304)
(11089)
大学(10725)
技术(10629)
业经(10480)
实践(10463)
(10463)
学学(10268)
农业(9662)
国际(8852)
(8789)
问题(8420)
价格(7916)
统计(6416)
世界(6400)
技术经济(6251)
共检索到222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伟忠  黄炎龙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严格以通货膨胀为目标,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膨胀、资产价格的波动,都不断地冲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此引发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本文以具有变参数特征的动态金融景气指数(DFCI)为工具,考察了DFCI对CPI和金融稳定性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前瞻性中央银行利率反应函数,将包含资产价格信息的DFCI纳入反应函数,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并拓展直接以资产价格为操作目标的泰勒准则作比较。实证表明:在扩展形式的前瞻性利率反应函数中,DFCI变量统计显著,包含资产价格的DFCI要比不包含资产价格的D...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骆祚炎  
本文通过一个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模型,采取状态空间模型和VAR模型检验中国城镇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稳定性。检验得到三点结论。一是从强弱性来看,各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二是从稳定性来看,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相对稳定,证券类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最不稳定。三是由于财富效应的微弱性特征,其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资产价值变化的暂时性特征过于突出,而持久性特征不明显,在弱化财富效应的同时引起财富效应不稳定。为维护财富效应的稳定性,货币政策应该适度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侧重于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加强资产市场的预期管理,加强资本流动管理,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财富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太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原先承办的有关专业银行的业务,使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从那时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专一的中央银行而存在,成为中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从我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历程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炎龙  陈伟忠  龚六堂  
本文建立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研究在Ramsey最优均衡下汇率稳定性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关系。分析表明:汇率的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货币政策所选择的汇率政策体制,在Ramsey均衡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有益于经济实现内外部市场均衡,而为了确保汇率的稳定性,最优货币政策能够使用较竞争性均衡更低的利率获得更高的产出和更低的通胀水平,维持汇率的稳定对货币政策并不形成压力;最优货币政策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依然面临汇率稳定与本国市场目标之间的冲突,即内部和外部市场波动性存在难以平衡的问题。分析还表明,当汇率处于区间内的贬值和升值波动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不受约束地执行内外部市场均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宇伟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郁葱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际上关于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主要学术观点,然后应用Shin(2006)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用于分析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理论框架。文章分析了在一个信贷约束市场上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由于具有自强化反馈机制和不对称性特征,货币政策在追求自身目标实现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金融失衡。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王莹曼  
本文基于国内97家商业银行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政策利率降低和货币政策波动性增加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相对更为激进;(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周期形势下具有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货币环境、信贷扩张期和经济下行期的作用,要分别强于紧缩货币环境、信贷紧缩期和经济上行期;(4)在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加激进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5)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基于“双支柱”的组合式调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兼顾多重目标的不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运信  曾令华  
一、货币政策目标之争与总供给曲线近五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巨大转变,使货币政策目标决策问题又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定位的问题,分歧主要是坚持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是坚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双重目标。坚持币值稳定单一目标论的重要依据是货币政策"中性理论"、动态不一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伟彦  
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将资产价格纳入标准货币需求函数,利用最新发展的Bounds协整检验和Bai&Perron结构变化检验分析我国货币需求关系。结果发现,包含股票价格的M1需求函数在1992—2009年具有长期稳定特征,股价上涨将增加M1需求;而M2需求与资产价格、M1需求与住宅价格的关系均发生了结构变化。ECM估计结果则表明,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少数几个变量对货币需求短期变化的解释能力有限。这意味着,考虑股票市场影响后,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盯住M1仍是合适的,但货币短期调控难度加大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文章以2001至2005年为样本区间,考察了我国公众的资产替代行为是否构成了股票市场交易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当股票市场交易规模扩大时,公众出于交易的需要,会将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和现金替代为股票交易客户保证金,并导致M1流通速度增加,这就说明公众的资产替代行为确实影响到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人民银行在考察股票市场交易对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的影响效应时,其切入点应集中于对资产替代行为的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大伟  喻奇  
本文基于可比的金融变量集合提取中国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与全球金融稳定状况指数(GFSCI)来测度金融稳定性,运用TVP-FAVAR模型比较货币政策与外部金融冲击对中国金融稳定水平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相较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效果的逐步弱化,金融危机以来外部金融冲击对中国金融稳定的长期影响持续提升。随着金融开放进一步深化,维护金融稳定应更多通过强化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程度的匹配,健全针对外债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货币政策不应以逆风向行事为主要原则,而应在主要关注产出、通胀的同时做好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滢  周恩源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五大机制扩大金融不稳定性,即抛售机制、恶性循环机制、蔓延机制、预期机制以及再融资机制。并通过对美联储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分析,对我国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贾俊雪  秦聪  张静  
本文以中国1992~2011年季度数据为基础,利用GMM和MSVAR模型考察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促进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稳定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并未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平抑房地产价格波动,利率和货币供给政策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2008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利率政策对于实际汇率波动的系统性反应很弱,而货币供给政策在1998以来加剧了实际汇率波动。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有利于房地产价格稳定,此后财税当局对房地产价格稳定缺乏关注。财政政策总体有利于实际汇率稳定,但2008年以来的稳定效应明显减弱。研究还表明,1998年以前,财政政策在房地产价格增长的动态决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佳  朱建武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