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7)
2023(14512)
2022(12538)
2021(11691)
2020(10021)
2019(23416)
2018(23357)
2017(45399)
2016(24493)
2015(27277)
2014(27544)
2013(26642)
2012(24425)
2011(21991)
2010(21958)
2009(20484)
2008(20352)
2007(17949)
2006(15578)
2005(13826)
作者
(68257)
(56881)
(56719)
(54432)
(36143)
(27252)
(26287)
(22130)
(21645)
(20442)
(19284)
(19209)
(17926)
(17819)
(17779)
(17778)
(17343)
(16888)
(16432)
(16383)
(14051)
(13928)
(13884)
(12971)
(12922)
(12757)
(12618)
(12469)
(11405)
(11284)
学科
(97248)
经济(97145)
管理(69603)
(66452)
(55209)
企业(55209)
方法(47538)
数学(42603)
数学方法(42052)
(28046)
(27190)
中国(24551)
(23605)
业经(21195)
(20127)
贸易(20118)
(19481)
(19464)
银行(19439)
(18368)
地方(17951)
农业(17406)
(17347)
(16973)
财务(16919)
财务管理(16878)
(16121)
金融(16118)
企业财务(15987)
理论(15447)
机构
学院(340448)
大学(339351)
(143866)
经济(140927)
管理(134488)
理学(115747)
理学院(114561)
管理学(112627)
管理学院(111981)
研究(111175)
中国(88458)
(69463)
(68982)
科学(65892)
(56408)
(54964)
财经(54035)
中心(53623)
(51553)
研究所(49746)
业大(49698)
(49075)
经济学(44352)
农业(44278)
(43297)
北京(43239)
师范(42873)
(40716)
财经大学(40151)
经济学院(40111)
基金
项目(226758)
科学(179665)
研究(166548)
基金(165735)
(143352)
国家(142185)
科学基金(123315)
社会(106155)
社会科(100827)
社会科学(100793)
(88799)
基金项目(87519)
自然(79871)
教育(78167)
自然科(78073)
自然科学(78051)
自然科学基金(76694)
(74797)
资助(68188)
编号(67806)
成果(55326)
(51172)
重点(50968)
(48357)
(47590)
课题(46605)
创新(44485)
教育部(44412)
科研(44034)
国家社会(43926)
期刊
(152621)
经济(152621)
研究(100852)
中国(63422)
(54321)
(49764)
学报(49601)
管理(48046)
科学(45972)
(40744)
金融(40744)
大学(38479)
教育(36560)
学学(36230)
农业(32731)
技术(30561)
财经(26734)
业经(25529)
经济研究(25236)
(22954)
问题(20183)
(17349)
统计(17148)
理论(17143)
(17098)
技术经济(16669)
商业(15969)
(15726)
(15554)
实践(15524)
共检索到503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博  尹凤  
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内涵在于提高要素在企业层面的配置效率,而企业对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能动性治理"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关联。为揭示微观治理过程的存在性及其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性,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再配置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的逻辑及其强度特征,并探讨货币政策调控影响商业信用再配置水平的微观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发现,企业存在商业信用再配置行为,这意味着资本要素确实会经企业这一微观载体进行再分配和再平衡;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弱化内部现金流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替代效应,实现了对再配置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供给侧治理及其与宏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尹雷  刘珂  杨源源  
本文立足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基于资本配置效率视角深入探讨如何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以有效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选取2000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的货币政策变量与资本配置效率数据,并构建LST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正负方向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并在不同经济周期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据此,本文认为货币政策调控在考虑传统目标的同时,亦应兼顾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发挥货币政策配合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具体而言,央行逆周期宏观调控时应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通过手工整理2004~2013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关联及非关联委托贷款数据,考察委托贷款对金融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发现基于委托贷款渠道的信贷资源"再配置"行为显著存在;国有企业实施"再配置"的意愿更强,对初始资源配置效率的修正意义更突出;再配置过程受货币政策影响的强度存在所有制差异,紧缩政策加剧了国企与民企再配置水平的分化,使金融资源更大程度上从国有部门转移,从而推动了厂商在供给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治理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炜  楚楚  王芳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影响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以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此进行了证实,通过Eviews软件计算出我国整体的资本配置效率和年度资本配置效率,发现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与货币政策指数是显著负相关的,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锦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对1998 ̄2004年间我国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结构的分析,阐明了该段时期央行货币政策信用调控失效的内在发生机制,进而考察了这一机制形成的利率体系缺陷、银行信贷偏向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晓媛   巴曙松   热万·托合达尔   张威  
选取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高频方法识别外生货币政策冲击,运用局部投影(LP)方法,从商业银行海外资产配置角度解释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内储蓄上升、投资下降和自然利率下降,促使商业银行将多余储蓄配置到海外,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优势,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分析不同区域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异质性。本文结论为相关部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晓彤  黄蕊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探析了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彼此促进且互为因果的关联关系。而供给侧改革则是有效释放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互动效应的重要手段。我国应该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坚持市场化的要素配置行为,科学规划技术资源的产业转移次序,进一步提升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使得我国消费升级的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消费升级效应得以有效实现,并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晓彤  黄蕊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探析了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彼此促进且互为因果的关联关系。而供给侧改革则是有效释放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互动效应的重要手段。我国应该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坚持市场化的要素配置行为,科学规划技术资源的产业转移次序,进一步提升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使得我国消费升级的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消费升级效应得以有效实现,并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磊  章杉杉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银行、企业作为信贷渠道中最主要的微观主体,构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重要的微观基础。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在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具有不同投资效率的企业的债务融资变化,具有不同产权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易程度,以及政府干预对银行债务融资-投资效率敏感度的影响,进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传导效率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贞洁  李真真  
本文以2008年至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商业信用再配置的经济后果——究竟是对强势企业的"锦上添花",还是对弱势企业的"雪中送炭"。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商业信用再配置主要表现为"雪中送炭"效应,商业信用资源主要从强势企业流向弱势企业,弱势企业是商业信用再配置的最大受益者,并且这一效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持续性。在微观层面上,商业信用再配置能修正初始配置时期的信贷资源扭曲现象,表现为一方面强势企业的商业信用流出削减了自由现金流,抑制了代理问题产生,另一方面弱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流入缓解了融资约束。宏观层面上,商业信用再配置促使资源从收益较低的行业流向收益较高的行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弱势企业的高管借助"红顶商人"身份等非正式制度和不断改善的外部环境谋取强势企业对其"雪中送炭"式的扶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博  
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在回顾商业信用再配置理论的基础上,将再配置效应的检验逻辑从狭义的银行信贷视角拓展至广义的影子银行视角,通过构建附加影子信贷的再配置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子信贷这一再配置路径的存在,修正了传统再配置模型对再配置强度的低估;其次,以所有制差异和产能差异为视角,对企业实施再配置的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融资比较优势下的资本逐利动机(而非买方强势下的竞争性动机)是企业进行再配置的真实动因;最后,证明了宽松货币政策既会通过刺激企业的再配置意愿来推升应收账款规模,也会通过改善资金供给环境、加速产品销售与资金回笼来降低应收账款规模,即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存在双重干预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品贵  姜国华  
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微观企业面临的重要宏观经济事件,它的波动对微观企业行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资金变得稀缺,而负债融资边际效用这时可能最大,因此更能观察到负债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8年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紧缩期信贷资源配置及其经济后果,发现货币政策紧缩期信贷资金的边际增加将导致企业业绩下一年度有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增长。同时,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上,表明非国有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更好却没有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说明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配置没有达到最优。本文的研究为负债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志伟  刘建丰  
经济不确定性怎样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本文将异质性收入和流动性约束引入标准的新凯恩斯框架,定量研究了收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及多种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定作用。理论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上升时,家庭会预防性地增持流动性资产,并对生产性风险资本的供给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导致总需求变弱、经济下滑。基于贝叶斯结构估计,本文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冲击是产出和投资波动的重要驱动力,因而是理解经济形势不确定下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维度。动态分析表明,与数量型规则相比,以利率为工具的价格型规则由于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价格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本文为经济不确定性下的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冯建  王丹  
本文运用1998—2011年的年度数据,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尝试性地研究了在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企业资产的配置方向。我们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会主动对资产进行重配置来应对货币政策紧缩的负向冲击,这种主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最明显,具体来说,一方面企业会加大流动资产比重,另一方面会调整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重,这种举措更适合企业在政策紧缩时期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淑花  崔丰慧  
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动态调整对于微观企业债务配置结构的影响,从企业异质性视角考察了不同企业在面临货币政策调整时企业债务配置所呈现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传导渠道作用于微观企业个体,当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下降,银行对外提供的信贷数量下降,上市公司的私有债务比例下降,公开债务比例上升,公开债券融资对于私有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替代效果。会计信息质量高、国有产权及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能够缓解紧缩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私有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