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9)
- 2023(13596)
- 2022(11435)
- 2021(10874)
- 2020(8980)
- 2019(20345)
- 2018(19822)
- 2017(38102)
- 2016(19729)
- 2015(21826)
- 2014(21370)
- 2013(20805)
- 2012(18898)
- 2011(16598)
- 2010(16636)
- 2009(15400)
- 2008(13838)
- 2007(11791)
- 2006(10127)
- 2005(8728)
- 学科
- 济(76172)
- 经济(76109)
- 业(60688)
- 管理(60682)
- 企(51692)
- 企业(51692)
- 方法(36538)
- 数学(32995)
- 数学方法(32579)
- 融(27619)
- 金融(27618)
- 银(25812)
- 银行(25805)
- 中国(25422)
- 财(25195)
- 行(24904)
- 农(21426)
- 制(19625)
- 业经(17855)
- 贸(16780)
- 贸易(16768)
- 务(16641)
- 财务(16578)
- 财务管理(16548)
- 易(16423)
- 地方(15791)
- 企业财务(15769)
- 农业(14185)
- 策(13120)
- 体(13097)
- 机构
- 学院(262815)
- 大学(259000)
- 济(114511)
- 经济(112299)
- 管理(108049)
- 理学(93495)
- 理学院(92666)
- 管理学(91340)
- 管理学院(90833)
- 研究(80202)
- 中国(70122)
- 财(55866)
- 京(50968)
- 财经(44159)
- 科学(43177)
- 中心(41409)
- 经(40271)
- 江(37721)
- 所(36606)
- 经济学(35710)
- 农(34381)
- 业大(33520)
- 财经大学(33114)
- 研究所(32826)
- 经济学院(32405)
- 范(31420)
- 北京(31316)
- 师范(31153)
- 州(30726)
- 院(29706)
- 基金
- 项目(177979)
- 科学(142990)
- 研究(135177)
- 基金(131738)
- 家(111681)
- 国家(110739)
- 科学基金(98282)
- 社会(88233)
- 社会科(83981)
- 社会科学(83963)
- 基金项目(69268)
- 省(69145)
- 教育(62895)
- 自然(62014)
- 自然科(60684)
- 自然科学(60670)
- 自然科学基金(59595)
- 划(57263)
- 编号(55322)
- 资助(53577)
- 成果(43509)
- 部(40422)
- 重点(39429)
- 创(38648)
- 发(38379)
- 课题(37130)
- 国家社会(36703)
- 教育部(36053)
- 创新(35991)
- 人文(35719)
- 期刊
- 济(118924)
- 经济(118924)
- 研究(77332)
- 中国(47066)
- 财(44354)
- 融(43916)
- 金融(43916)
- 管理(40266)
- 科学(31273)
- 学报(30668)
- 农(30656)
- 大学(25593)
- 教育(24600)
- 学学(24309)
- 技术(23626)
- 财经(21490)
- 农业(20241)
- 业经(20060)
- 经济研究(20051)
- 经(18401)
- 问题(14894)
- 贸(13787)
- 理论(13675)
- 国际(12841)
- 实践(12441)
- 践(12441)
- 财会(12408)
- 技术经济(12271)
- 商业(12031)
- 现代(11748)
共检索到388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丽 李玥 刘芳
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控制不变的前提下,股权融资方式有利于促进企业长期并购绩效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更明显;债务融资方式不利于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提升,且非国有企业更明显;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利于强化股权融资对并购绩效的正向作用,且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宽松型货币政策有利于缓解债务融资对并购绩效的负向作用,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这一结果为我国公司并购融资方式选择提供了参考,也为我国政府优化公司融资渠道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融资方式 货币政策 并购绩效 股权融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洋
本文回顾了在此次金融危机前全球中央银行所形成的货币政策共识和在金融危机后学界对传统货币政策共识及其政策逻辑的质疑。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的货币政策共识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认为,为了重建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信任,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学界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关系,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变动的经济格局中对中央银行的"能"与"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共识 中央银行 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周期的成本收益分析格局变化,货币政策目标中需要加入金融周期。二是中央银行使用更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克服金融市场摩擦,特别是调控长期利率。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风险承担渠道。四是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这有利于最大化本国福利。五是新兴经济体需要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三方面同时着力才能实现宏观总体平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金融加速器理论深刻揭示了危机时期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两者之间反馈循环的微观机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通过对各国中央银行在反危机中实施的"超低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在机理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后得知:一方面,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危机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极易带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通胀压力显现时,货币政策应进行快速反应,坚持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协调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量化宽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迎春 郑春芳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英国表现尤为突出。英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按其理论传导机制所述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明显作用。文章基于IS-LM-BP模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预期黯淡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以及有限的政府预算导致货币政策缺少财政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英国 传导机制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费兆奇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持续动荡。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旧漫长,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货币当局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操作,以稳定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复苏。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也采取了"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次贷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失误难辞其咎。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和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不断下调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没有像过去那样迅速反映在商品价格上,而是主要表现为资产价格的攀升。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遵循了"泰勒规则"——把CPI当作最主要的监控对象,致使美联储错过了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最佳的时机,导致美国信用扩张过度、资产泡沫,特别是房产泡沫不断升级。资产价格的上升最终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等逐渐传导到商品价格上,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美联储开始急速提高利率,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后危机时代,美国的资产价格开始了迅速的回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货币政策 刺激政策退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欧阳志刚 张圣
文章利用SVAR模型通过利率渠道、价格渠道、货币扩张渠道三种路径分析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路径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在这三种路径下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冲击,美联储基准利率和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传导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金平 张华宁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为应对迅速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纷纷开始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向金融市场的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同时,大量流动性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如何退出,就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退出策略 资产负债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久 吴新宇
货币政策决策在宏观经济主流理论中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本文发现,决策存在量价演变规律,背后隐含流动性分析路径,这一路径说明"价"与"量"统一归结为流动性调整。向流动性分析路径回归是重新思考货币与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意味着有可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反思货币经济关系。基于上述发现,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广义货币政策决策的融合式新框架,包括目标、分析与工具三个层面,以此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操作层面的决策逻辑。对于作为主线的流动性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以"能力、风险、趋势"作为要素的"ART框架"。
关键词:
融合式 货币流动性 货币政策决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杰
本文从后金融危机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着手,逐一引出货币政策规则和工具的演化与创新,进而展现美联储在面对金融危机时的决策制定过程。然后利用美国经济金融数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缓解通缩压力以及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总体效果有限,主要体现在对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的修复。最后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飞 黄毅
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超低利率,国际流动性为"追逐收益"大规模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企业以美元等发达国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将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融资条件传递到国内。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监管的难度以及经济的脆弱性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政策有助于防范国际资本的骤进骤出,提高经济体的整体稳定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针竹 韩亚琼 牛霞
为疏通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文章运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货币政策通过融资方式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投资不足分别呈“U”型、“倒U”型关系,价格型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分别呈“倒U”型、“U”型关系;商业信用、长短期负债、股权融资和内部留存在货币政策与投资效率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公司性质和负债程度影响货币政策、融资方式与投资效率的关系,以及各融资方式的中介效应。研究拓展了货币政策对微观主体的传导机制,验证了货币政策与投资之间并非为简单线性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元哲 耿明斋
本文利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货币供应量和房产价格指数、上证A股指数等变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建立了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模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的资产价格变动的特点。总结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大众投资行为影响的规律,为今后及时准确地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实现我国资产价格稳定和金融市场平稳较快增长提出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零利率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政策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