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4)
- 2023(14047)
- 2022(11915)
- 2021(11225)
- 2020(9552)
- 2019(21523)
- 2018(21320)
- 2017(42593)
- 2016(22569)
- 2015(24818)
- 2014(24715)
- 2013(23867)
- 2012(21740)
- 2011(19469)
- 2010(19400)
- 2009(18085)
- 2008(17595)
- 2007(15152)
- 2006(13254)
- 2005(11807)
- 学科
- 济(86528)
- 经济(86413)
- 管理(71605)
- 业(64800)
- 企(54343)
- 企业(54343)
- 方法(40321)
- 数学(35926)
- 数学方法(35459)
- 财(27584)
- 农(24384)
- 中国(22663)
- 制(21706)
- 业经(19491)
- 贸(17205)
- 贸易(17196)
- 务(16953)
- 财务(16892)
- 财务管理(16853)
- 易(16846)
- 企业财务(16020)
- 农业(15709)
- 银(15369)
- 银行(15358)
- 地方(15352)
- 行(14590)
- 融(14532)
- 金融(14529)
- 体(14393)
- 策(13964)
- 机构
- 学院(306380)
- 大学(305698)
- 济(131815)
- 经济(129170)
- 管理(123954)
- 理学(106638)
- 理学院(105637)
- 管理学(104009)
- 管理学院(103408)
- 研究(96766)
- 中国(78650)
- 财(65757)
- 京(61864)
- 科学(54252)
- 财经(51462)
- 中心(47641)
- 经(46861)
- 江(46239)
- 所(45705)
- 农(43606)
- 经济学(41510)
- 研究所(40858)
- 业大(40551)
- 财经大学(38468)
- 北京(38137)
- 范(37753)
- 经济学院(37507)
- 师范(37439)
- 州(36127)
- 院(35315)
- 基金
- 项目(207565)
- 科学(166473)
- 研究(155761)
- 基金(154008)
- 家(131807)
- 国家(130747)
- 科学基金(115016)
- 社会(102241)
- 社会科(97226)
- 社会科学(97205)
- 基金项目(80834)
- 省(79648)
- 自然(72646)
- 教育(72423)
- 自然科(70946)
- 自然科学(70931)
- 自然科学基金(69663)
- 划(66729)
- 编号(63273)
- 资助(62909)
- 成果(51199)
- 部(47924)
- 重点(46074)
- 制(44088)
- 创(43894)
- 发(43865)
- 国家社会(43208)
- 课题(42582)
- 教育部(42285)
- 人文(41460)
- 期刊
- 济(140194)
- 经济(140194)
- 研究(91400)
- 中国(59062)
- 财(52021)
- 管理(46159)
- 学报(40065)
- 农(39173)
- 科学(38875)
- 融(38017)
- 金融(38017)
- 大学(32228)
- 学学(30104)
- 教育(29978)
- 技术(27104)
- 农业(25733)
- 财经(25539)
- 业经(23022)
- 经济研究(22541)
- 经(21906)
- 问题(18303)
- 理论(15712)
- 贸(15314)
- 实践(14210)
- 践(14210)
- 技术经济(14197)
- 统计(14186)
- 图书(13692)
- 现代(13544)
- 财会(13533)
共检索到456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博
通过手工整理2004~2013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关联及非关联委托贷款数据,考察委托贷款对金融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发现基于委托贷款渠道的信贷资源"再配置"行为显著存在;国有企业实施"再配置"的意愿更强,对初始资源配置效率的修正意义更突出;再配置过程受货币政策影响的强度存在所有制差异,紧缩政策加剧了国企与民企再配置水平的分化,使金融资源更大程度上从国有部门转移,从而推动了厂商在供给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治理过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博 尹凤
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内涵在于提高要素在企业层面的配置效率,而企业对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能动性治理"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关联。为揭示微观治理过程的存在性及其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性,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再配置来优化资本要素配置的逻辑及其强度特征,并探讨货币政策调控影响商业信用再配置水平的微观机理和传导路径。实证发现,企业存在商业信用再配置行为,这意味着资本要素确实会经企业这一微观载体进行再分配和再平衡;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弱化内部现金流对商业信用再配置的替代效应,实现了对再配置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供给侧治理及其与宏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房义来 王立清 杨宝臣 尹辉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所有制结构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的贷款比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更大。货币政策对公司长期贷款比率有正向影响,其中货币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例影响不显著,而对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贷款比率影响显著。在我国金融、法制等制度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变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政府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注重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贷款 所有制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立 钱雪松
运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本文从影子银行视角切入,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问题。研究发现:(1)运用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与银行信贷显著下降不同,委托贷款规模显著增加;(2)运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紧缩不仅在广延边际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而且在集约边际上显著增加了放贷规模;(3)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特点在于,货币政策紧缩导致委托贷款发生类型转换:与宽松时期相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股权关联企业间委托贷款的增长显著高于股权关联企业间的委托贷款;(4)委托贷款的类型转换通过加大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难度推高了委托贷款违约风险。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防控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健 刘金东 初虹 谷兰娟
虽然普遍认为存在信贷资金配置的所有制差异,但关于这种差异是否出自所有制歧视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另辟蹊径,从持有不动产的抵押品价值视角出发,利用Chaney等(2012)提出的估算方法测算了我国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持有不动产的市场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其一,受到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影响,国有企业持有的不动产市值普遍高于非国有企业,即使是控制地区和行业差异之后这一结果依然非常显著;其二,当考虑持有不动产市值因素以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信贷所有制歧视不再显著,意味着国有企业获得偏多的银行信贷资源更多的是基于抵押品优势的市场化考量;其三,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均不存在持有不动产的“滚雪球效应”,企业持有的不动产市值越大,继续进行不动产投资的倾向越弱,表明企业持有不动产的动机主要是出于积累抵押品的需求;其四,在抵押品效应之下,不动产持有市值提升了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投资机会敏感度,但对信贷资源已然较为充裕的国有企业并不显著。虽然国有企业凭借抵押品优势获得更多贷款是银行用脚投票的市场化结果,但其让货币政策的信贷通道与不动产深度捆绑,对整体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拖累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刻理解信贷资金配置所有制差异的根源以及精准施策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小云 肖立晟 王博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放大效应,不能将其与"信贷配给"相混淆,而应理解为直接通过信贷供给的变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传导机制。运用CC-LM模型和贷款供给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并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进一步估计我国货币政策贷款供给函数后得知:第一,虽然我国满足"信贷渠道"必须的金融摩擦条件,但是其所依附的价格传导机制并不畅通,无法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我国垄断性的银行业结构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渠道将以规范化的利率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而信贷渠道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辅助性"机制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利率渠道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尹雷 刘珂 杨源源
本文立足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基于资本配置效率视角深入探讨如何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以有效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选取2000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的货币政策变量与资本配置效率数据,并构建LST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正负方向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并在不同经济周期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据此,本文认为货币政策调控在考虑传统目标的同时,亦应兼顾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发挥货币政策配合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具体而言,央行逆周期宏观调控时应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艳艳 赵昕 高璐
本文利用普尔规划分析选取1996—2014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进行实证分析。普尔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市场的冲击方差远小于产品市场,即宏观经济冲击依旧主要来源于产品市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确定为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的数量型指标。随后的协整检验亦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普尔分析 协整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徐文舸 包群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过热与流动性过剩进行调控。本文以人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调控为自然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倍差法的检验策略,考察了货币政策调控对制造业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由于不同所有制与规模的企业面临显著的信贷约束与融资能力差异,本文强调货币政策调控对这些异质性企业的融资结构的区别性影响。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导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即外源融资占比、企业总债务率以及有息债务率均呈现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融资结构 企业所有制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飞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004年货币政策紧缩与2009年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上市公司信贷资源再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信用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下降的幅度更大,但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和净商业信用上升的幅度更大;在货币扩张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信用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没有显著差别,但净商业信用的上升幅度仍然更大。实证结果说明中国国有企业并没有比非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信贷资源再分配的功能。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顺彬 田珺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适度水平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适度水平对于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的影响程度有何差异。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适度水平上升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总体上呈促进作用,表现出"蓄水池"动机;但在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方面,货币政策适度水平上升抑制了企业对于非货币金融资产的配置,表现出投机性的"替代"动机。与受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相比,受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货币政策适度水平的变动更加敏感。因此,制定经济政策时既要考虑虚拟经济的"挤出"效应,也要考虑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完善货币政策的适度水平,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威 朱太辉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方程,构建了一个检验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六部门DSGE模型,并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生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品贵 姜国华
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微观企业面临的重要宏观经济事件,它的波动对微观企业行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资金变得稀缺,而负债融资边际效用这时可能最大,因此更能观察到负债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8年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紧缩期信贷资源配置及其经济后果,发现货币政策紧缩期信贷资金的边际增加将导致企业业绩下一年度有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增长。同时,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上,表明非国有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更好却没有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说明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配置没有达到最优。本文的研究为负债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玄 王剑
文章根据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问题作实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的计量分析手段,分别对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级层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估计和比较。结论表明,东部地区在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深度上都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市对货币政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反应则相对迟钝,金融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地区差异 冲击响应函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红永 张林寿 吴淑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