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7)
2023(13604)
2022(11709)
2021(10807)
2020(9283)
2019(21352)
2018(21404)
2017(41253)
2016(22677)
2015(25344)
2014(25536)
2013(24957)
2012(23417)
2011(21301)
2010(21681)
2009(20627)
2008(20875)
2007(18800)
2006(16678)
2005(15351)
作者
(64279)
(53962)
(53671)
(51566)
(34540)
(25706)
(24616)
(20752)
(20361)
(19347)
(18325)
(18080)
(17331)
(17263)
(17235)
(16774)
(16179)
(15837)
(15739)
(15593)
(13664)
(13360)
(13147)
(12316)
(12301)
(12148)
(12048)
(11981)
(10810)
(10685)
学科
(90283)
经济(90156)
管理(68210)
(64510)
(53801)
企业(53801)
方法(39559)
数学(34919)
数学方法(34506)
(28899)
(26206)
(25099)
中国(24871)
业经(20125)
(19715)
贸易(19708)
(19223)
(18239)
银行(18209)
(17434)
(17285)
金融(17281)
(17030)
(16580)
地方(16580)
财务(16537)
财务管理(16490)
(16465)
农业(16332)
企业财务(15625)
机构
大学(323171)
学院(321722)
(139544)
经济(136609)
管理(121964)
研究(111970)
理学(103589)
理学院(102455)
管理学(100816)
管理学院(100183)
中国(88485)
(71189)
(67297)
科学(64458)
(57103)
财经(54298)
(52823)
中心(52087)
研究所(50973)
(50850)
(49169)
业大(44369)
经济学(43846)
北京(42836)
(41514)
师范(41134)
农业(41024)
财经大学(40093)
(40091)
(39561)
基金
项目(204920)
科学(161591)
研究(152362)
基金(149434)
(129881)
国家(128477)
科学基金(109602)
社会(97658)
社会科(92625)
社会科学(92598)
(78818)
基金项目(77749)
教育(71010)
自然(69016)
自然科(67407)
自然科学(67381)
(66708)
自然科学基金(66230)
资助(62028)
编号(61818)
成果(52559)
(47080)
重点(46389)
(43595)
课题(43426)
(42476)
(42169)
教育部(40832)
国家社会(40602)
(40030)
期刊
(157624)
经济(157624)
研究(103289)
中国(67658)
(57092)
(47969)
学报(47092)
管理(46066)
科学(43717)
(40059)
金融(40059)
大学(36480)
教育(36235)
学学(34172)
农业(31189)
财经(27798)
技术(27275)
经济研究(25740)
业经(24396)
(23882)
问题(20670)
(18807)
(16822)
国际(16357)
理论(16334)
技术经济(15718)
世界(15195)
统计(15124)
(14986)
实践(14543)
共检索到50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永   杨传宇   李昊宇  
货币政策影响外汇市场的作用机制是评估一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重要依据。文章将国家主权信用的政治、经济与金融作为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内在要素考察其对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样本期内,无论国家主权信用水平高低,总量型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的调控作用较为有限,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汇率有显著影响。其次,在国家层面中稳定的政治、经济与金融环境是影响政府制定宏观政策调控外汇市场的重要内在因素。相对发达国家,政治和金融稳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效果而言更为重要。最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汇率制度改革会显著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不稳定性。异质性研究表明,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金融层面的国家主权信用在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内在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将对稳定一国汇率发挥积极作用,国家主权信用中的金融环境是影响一国实施宏观政策效果的重要内部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全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是国际金融比较动荡的地区之一。麦金农主张东亚各经济体实行“集体钉住美元”制度,以保证地区金融稳定。从理论和实践分析,集体钉住汇率制有其内在的稳定机制,也有内源性的动荡缺陷,稳定性和脆弱性同存。目前东亚各国和地区非正式的共同“软钉住美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长远看,这种集体钉住美元制度难以维持。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会影响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维持国内金融稳定,才能防止地区金融动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詹小颖  
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以来,我国出现了"理论上可提高货币政策的绩效"与"实践上的无改善效应"的"货币政策绩效之谜"。本文运用VAR模型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两个时期的货币政策绩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汇制使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政策力度更大,灵敏性更强,但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人民币汇率的有限弹性与基准汇率形成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的提升空间有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建中  
本文就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得出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债市场、利率机制、外汇管理制度以及外汇储备结构等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也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晓芳  谢建国  葛秋颖  
在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货币政策变得更为有效:其一,经济过热时利率上升不仅能使通货膨胀率下降,而且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其二,利率能够有效调控和管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在能使其向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方向变动;其三,利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产出,但作用空间较小。本文结果还显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没有增强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晓芳  谢建国  葛秋颖  
在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货币政策变得更为有效:其一,经济过热时利率上升不仅能使通货膨胀率下降,而且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其二,利率能够有效调控和管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在能使其向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方向变动;其三,利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产出,但作用空间较小。本文结果还显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没有增强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安照  
任何汇率制度均有其优劣,并随时间和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只有符合一国当时的国情,利大于弊,才是较优选择。文章通过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和开放条件下,人民币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优劣的比较分析,得出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管理浮动应该是人民币今后较长时期的较优选择。同时,还就我国金融深化和宏观政策搭配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以确保汇率制度改革的成功,即管理浮动汇率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夏庆  刘小燕  张华华  
本文采用上交所国债交易数据对Nelson-Siegel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水平因子和倾斜度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银行间隔夜拆借平均利率、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水平因子和倾斜度四个时间序列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区制转换检验,并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水平因子和倾斜度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冲击的动态响应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水平因子和倾斜度在汇率制度改革前后均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汇率制度改革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变化共同解释了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水平因子和倾斜度的变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章丽群  
本文从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入手,分析了固定汇率制下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果更明显,结合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以及我国汇率体制与贷币政策间存在的冲突,提出在我国加入WTO后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效应的必要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姜柳  
本文基于“三元悖论”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的必然性,透视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对经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剑飞  王绮  
在开放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货币错配的大量积累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错配形成的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为同样面临着长期货币错配问题的中国提供借鉴,同时探讨中国货币错配问题,最后从汇率制度改革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杜晓蓉  
人民币汇率制度正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上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将对东亚集体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产生破解作用。因为人民币在东亚汇率稳定中作用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东亚其他各国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追随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游  
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在维持有管理浮动汇率时,向市场大量买入外汇,被动超发大量基础货币,同时,为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又被迫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从市场中回收流动性,这种机制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我国应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合下,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促使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