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4)
2023(8001)
2022(6837)
2021(6494)
2020(5324)
2019(12044)
2018(11758)
2017(23041)
2016(11961)
2015(12893)
2014(12529)
2013(12233)
2012(11365)
2011(10301)
2010(10708)
2009(10220)
2008(10178)
2007(9467)
2006(8558)
2005(7795)
作者
(31513)
(26233)
(25876)
(24857)
(17027)
(12312)
(11846)
(9975)
(9728)
(9571)
(8732)
(8680)
(8479)
(8415)
(8073)
(8053)
(7693)
(7641)
(7564)
(7303)
(6535)
(6234)
(6098)
(6070)
(5973)
(5911)
(5883)
(5826)
(5201)
(5046)
学科
(46542)
经济(46512)
(44167)
管理(42836)
(38717)
企业(38717)
方法(19394)
技术(17304)
数学(16906)
数学方法(16720)
(14945)
(13856)
银行(13851)
中国(13413)
(13120)
(12990)
(12454)
技术管理(12436)
业经(11182)
(10798)
贸易(10786)
(10452)
(10379)
(10130)
金融(10130)
(9774)
财务(9760)
财务管理(9750)
企业财务(9338)
地方(8362)
机构
学院(164232)
大学(162390)
(75475)
经济(73950)
管理(68991)
理学(58339)
理学院(57855)
管理学(57209)
管理学院(56874)
研究(52656)
中国(47340)
(38044)
(32550)
财经(28927)
科学(26772)
(26296)
(26217)
中心(25726)
(24674)
经济学(22708)
研究所(21592)
财经大学(21477)
(21421)
(21062)
北京(21058)
银行(20365)
经济学院(20362)
商学(19811)
商学院(19598)
(19462)
基金
项目(101209)
科学(82566)
研究(79590)
基金(74205)
(61860)
国家(61309)
科学基金(54966)
社会(51986)
社会科(49585)
社会科学(49575)
(39912)
基金项目(38418)
教育(36393)
自然(33707)
自然科(33041)
自然科学(33033)
(33013)
自然科学基金(32515)
编号(31988)
资助(30333)
(27954)
成果(26493)
创新(25006)
(22967)
课题(22519)
重点(21915)
(21648)
国家社会(21174)
(20723)
教育部(20642)
期刊
(84763)
经济(84763)
研究(56571)
中国(35213)
(31867)
金融(31867)
管理(30330)
(29450)
教育(18687)
科学(18105)
(17261)
技术(15787)
学报(15402)
财经(14681)
经济研究(14148)
业经(13525)
大学(13249)
(12563)
学学(12346)
(11039)
科技(10966)
农业(10760)
国际(10484)
问题(10270)
技术经济(10186)
(9584)
论坛(9584)
理论(9090)
(8453)
现代(8332)
共检索到267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群,靳曙畅  
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对企业科技创新投资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货币政策期的异同。研究发现:总体上,商业信用能够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在货币紧缩期,商业信用对创新融资约束有显著缓解作用,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较之货币宽松期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能利用商业信用促进创新投资,且在货币紧缩期通过对商业信用的利用,缓解创新融资约束、促进创新投资;该现象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可能与国有企业对商业信用有更强的获取及控制能力有关。研究成果丰富了商业信用的经济后果内涵,为解决企业创新融资问题提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创新较好地适应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特点,提高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兴孪  邓路  曲悠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下,商业信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使用商业信用较多的公司投资增长更快,并且这一现象在投资不足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存在替代关系,使用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投资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考察商业信用与公司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开拓了新视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柳钦  
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尹继志  
本文在我国转轨时期金融创新的现实背景下,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能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兰兰  王竹泉  
以2004-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局部调整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商业信用政策的动态调整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商业信用供给的目标值,并通过动态调整向目标值靠拢;商业信用政策的调整速度受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议价能力越强,调整速度越快,但这一影响受到融资约束水平的制约;不同的货币政策下,融资能力不同的企业商业信用政策的调整速度不同,融资约束程度较弱的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的调整速度往往更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克  张海涛  
本文首先指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然后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货币政策的方式,并指出了其影响的利与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正威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是中央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之一。金融部门必须执行和顺应这一政策取向,继续执行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抓住邮政储蓄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即将挂牌的契机,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功能;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引导、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回流农村;深入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银信合作,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进一步开发融资租赁市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撬动金融资源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在流动性格局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相继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有效引导了资金流向,提升了央行调节和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不过,由于我国仍处于转轨时期,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创新工具在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影响中央银行市场利率引导效果,增加货币调控的难度,容易引发套利风险。本文总结了三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政策定位,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优化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进一步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晓红  王静  
面对我国加入WTO而言 ,中国金融业除了有效调动和提升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能力外 ,同时 ,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金融创新在宏观领域的冲击 ,有效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更为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国际上已有的经历 ,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传统货币供求机制与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深刻影响 ,并根据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应对入世与金融创新冲击等方面所应当进行的调整和适应性准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航  汪洋溢  马亮  
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 1998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 ,金融创新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冲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趋弱化 ,同时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对我国 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冲击是稀薄的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总之 ,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趋于下降 ,如何削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何国钦  
本课题运用非对称信息理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特别要重视改进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