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2)
2023(6944)
2022(5915)
2021(5361)
2020(4521)
2019(9957)
2018(9823)
2017(19354)
2016(10665)
2015(11669)
2014(11767)
2013(11668)
2012(10784)
2011(9821)
2010(9805)
2009(9315)
2008(9249)
2007(8271)
2006(7140)
2005(6815)
作者
(30157)
(25576)
(25224)
(24306)
(16218)
(12138)
(11548)
(9594)
(9549)
(9232)
(8821)
(8535)
(8424)
(8262)
(8206)
(7864)
(7644)
(7416)
(7316)
(7313)
(6472)
(6235)
(6084)
(5876)
(5739)
(5726)
(5722)
(5529)
(5115)
(4957)
学科
(40634)
经济(40556)
管理(36005)
(32055)
(28140)
企业(28140)
方法(18652)
数学(16446)
数学方法(16284)
(15276)
(14210)
中国(10220)
(9674)
(9537)
财务(9516)
财务管理(9492)
(9374)
业经(9282)
(9146)
银行(9134)
企业财务(9097)
(8859)
金融(8857)
(8722)
体制(8435)
(8233)
贸易(8227)
(8098)
(8017)
技术(6865)
机构
大学(154761)
学院(152621)
(66335)
经济(64982)
管理(56350)
研究(52347)
理学(48253)
理学院(47742)
管理学(46998)
管理学院(46711)
中国(41767)
(36053)
(31453)
科学(29535)
财经(28064)
(26342)
(25537)
中心(23911)
研究所(23495)
(23412)
(23002)
经济学(22165)
财经大学(21217)
业大(20592)
经济学院(19978)
北京(19478)
(18698)
农业(18274)
(18040)
(17737)
基金
项目(100503)
科学(80432)
基金(76127)
研究(72120)
(66475)
国家(66001)
科学基金(56971)
社会(48419)
社会科(46141)
社会科学(46132)
基金项目(39563)
(37465)
自然(36544)
自然科(35760)
自然科学(35750)
自然科学基金(35159)
教育(33679)
(32023)
资助(31657)
编号(26970)
(24453)
(23758)
成果(23106)
重点(22826)
(21230)
(21154)
国家社会(20983)
教育部(20888)
创新(19980)
(19892)
期刊
(71736)
经济(71736)
研究(48601)
中国(31214)
(30001)
学报(24471)
管理(22672)
科学(21975)
(21706)
金融(21706)
(21557)
大学(19118)
学学(18270)
财经(15259)
农业(13744)
教育(13617)
(13033)
经济研究(12112)
技术(11511)
业经(9933)
问题(9421)
(8382)
(7534)
理论(7515)
国际(7513)
财会(7151)
(6821)
世界(6651)
技术经济(6577)
实践(6533)
共检索到233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小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这种发展至少无法简单地用实质经济增长因素来解释,尤其是大量基本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经济组织监控的“无国籍”私人资本熟练地运用各种最新的金融工具,凭借着高新技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移动,寻求获利机会,使国际金融的动荡成为常态,投机性冲击频繁发生,且冲击的潜在力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本文针对货币投机性冲击这种现象,对其冲击加剧和扩散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投机性冲击一般是通过吸附效应和“羊群效应”得以加剧,通过溢出效应和传染效应得以扩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育宝  
由投机性货币冲击所引发的固定汇率制崩溃给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为此,本文运用国内外关于货币危机中货币投机性冲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欧洲货币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投机冲击致胜的基本条件,进而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防范和化解人民币危机的相关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万志宏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政府声誉通过影响公众贬值预期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固定汇率制度的稳定性。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政府声誉的这种决定作用。一是假设基本经济状况不变、无外部冲击 ,政府声誉对政府主动性贬值行为的影响 ;二是基本经济状况发生变动后 ,政府声誉对货币冲击“自我实现”的决定影响 ,进而分析政府声誉动态变化对固定汇率制度维持的影响。结论是 ,对于一个试图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政府来说 ,树立和保持一个强政府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小云  
8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货币危机激发起各国学者和决策者们对投机性冲击的极大兴趣。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由前瞻性预期的运用促成的投机性冲击理论,对投机性冲击发生的原因、冲击的时间、数量等进行了颇受瞩目的分析,并允许经济学家将对固定汇率制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小勇  唐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翀  
一、第一代投机性冲击模型 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大都是在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下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开始重视对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的研究。国际资本投机性冲击模型及其政策建议,就是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一代投机性冲击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萨兰特(S.Salant)和汉德森(D.Henderson)于1978年提出,被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Krugman)于1979年发展后,由美国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韧  
货币供给与价格产出间的稳定关系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但在我国则受到了来自货币供求机制变化及所谓"迷失"货币问题的强劲挑战,货币化拐点出现后仍然持续加重的货币"迷失"现象更是成为现有理论解释的难点。本文基于年度数据以及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迷失货币的持续加重主要源自阶段性的动因转换,伴随着90年代后经济开放的迅速推进,外汇占款冲击逐渐取代货币化进程成为我国迷失货币的主要成因;在外汇占款波动的影响下,忽略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结构性特征而直接讨论总量问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当前各国货币政策分歧加大且叠加了经济转型担忧的情境之下,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理应纳入外部结构性冲击对于国内货币供求机制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韧  
货币供给与价格产出间的稳定关系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但在我国则受到了来自货币供求机制变化及所谓"迷失"货币问题的强劲挑战,货币化拐点出现后仍然持续加重的货币"迷失"现象更是成为现有理论解释的难点。本文基于年度数据以及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迷失货币的持续加重主要源自阶段性的动因转换,伴随着90年代后经济开放的迅速推进,外汇占款冲击逐渐取代货币化进程成为我国迷失货币的主要成因;在外汇占款波动的影响下,忽略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结构性特征而直接讨论总量问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当前各国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立  
在今年6月份的美国《幸福》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加坡总理B.G.Lee坚持亚洲价值观》的采访报道。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时,新加坡总理说道:“首先,当前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高度内部关联的世界,所有的新闻和事件都被迅速地加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立新  
在目前国际游资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 ,货币投机对一国固定汇率制度的冲击越来越大 ,特别是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 ,投机冲击往往加速或导致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另外固定汇率也同独立的货币政策不相容。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不发达国家 ,为维护固定汇率 ,严格控制金融和资本账户的开放十分必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卓琳  
本文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2000年以来国际投机性资本冲击中国的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实际利差、实际汇率变动、房地产收益差、储备资产/M2等因素都能对国际投机性资本在中国的规模造成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就防范国际投机性资本冲击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景新  刘炜  
在当前特殊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必须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流动,防范国际游资发起投机性冲击。本文在界定国际游资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游资对一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探讨了国际游资发动投机性冲击的典型策略,总结了投机性冲击的特点,提出了我国防范国际游资发动投机性冲击的具体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前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军  
论国际游资对货币目标区的投机冲击及政策建议□王军一、问题的提出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继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1992年9月开始)以及墨西哥比索(1994年12月22日开始)遭受国际游资投机攻击后,从1997年下半年起东南亚国家货币泰铢(1...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思   田涵晖   王晨曦  
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和对企业补贴适用于稳定就业;对家庭转移支付和降低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促进消费;利率工具比法定存准率工具更有效。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