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1)
2023(14078)
2022(11834)
2021(11037)
2020(9514)
2019(22298)
2018(22136)
2017(43126)
2016(23210)
2015(26424)
2014(26415)
2013(26185)
2012(23954)
2011(21258)
2010(21480)
2009(20299)
2008(19076)
2007(16936)
2006(14342)
2005(12727)
作者
(64961)
(54279)
(54102)
(51723)
(34262)
(26144)
(24957)
(21306)
(20641)
(19434)
(18477)
(18286)
(17170)
(17118)
(16880)
(16857)
(16144)
(16026)
(15875)
(15556)
(13344)
(13340)
(13180)
(12441)
(12425)
(12270)
(12038)
(11941)
(10938)
(10771)
学科
(95355)
经济(95265)
(66075)
管理(64763)
(53597)
企业(53597)
方法(50439)
数学(45748)
数学方法(45057)
中国(29372)
(28515)
(28331)
金融(28328)
(26533)
银行(26503)
(26057)
(25476)
业经(19697)
(19354)
地方(18681)
(18534)
贸易(18518)
(18076)
农业(18049)
(17846)
财务(17781)
财务管理(17743)
(16862)
企业财务(16847)
理论(16577)
机构
学院(325327)
大学(323651)
(137581)
经济(134829)
管理(128059)
理学(111181)
理学院(110091)
管理学(107860)
管理学院(107296)
研究(102269)
中国(85611)
(66014)
(63724)
科学(61369)
(52175)
财经(51577)
中心(51271)
(50734)
业大(47623)
(47321)
(46917)
研究所(46180)
经济学(44187)
农业(41075)
北京(40978)
经济学院(40274)
(39118)
师范(38673)
财经大学(38658)
(38182)
基金
项目(220531)
科学(174243)
基金(161931)
研究(158782)
(140321)
国家(139202)
科学基金(120938)
社会(101379)
社会科(96417)
社会科学(96388)
(86344)
基金项目(85126)
自然(79249)
自然科(77541)
自然科学(77523)
自然科学基金(76128)
教育(74918)
(72378)
资助(68657)
编号(64458)
成果(51113)
重点(49605)
(49300)
(46475)
(46363)
课题(43749)
创新(43354)
科研(43289)
教育部(42884)
国家社会(42204)
期刊
(138059)
经济(138059)
研究(89815)
中国(60127)
(50503)
学报(48087)
(46017)
(45216)
金融(45216)
管理(45175)
科学(44340)
大学(37153)
学学(35351)
技术(30421)
农业(30229)
教育(29828)
财经(25475)
经济研究(23394)
业经(22125)
(21816)
统计(18968)
问题(18228)
(16948)
技术经济(16564)
(16440)
理论(16286)
决策(15541)
商业(14877)
(14856)
(14803)
共检索到469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光  
中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了相对低利率的投资环境,对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经济增长获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劳动收入份额却持续下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愈演愈烈。本文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借入运营资本的特征和中国货币存量高速扩张的事实,通过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货币扩张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本文认为持续扩张的总量型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带动产出和就业的增长。但是,由于各产业的融资依赖性不同,融资依赖性较强且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产业在货币扩张过程中获得偏向性的增长,造成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产业相对扩张和劳动份额较高的产业相对收缩的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志帆  赖艳  徐蔓华  
是什么因素引发全球范围劳动收入份额的普遍下降?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提供解释:世界各国持续的货币扩张使实际利率下降、信贷规模扩大,因此厂商使用资本品的成本下降,倾向于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如果资本与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资本深化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根据理论模型的推导结论,我们基于中介效应检验使用跨国数据证明:无论是在表征短期均衡的动态模型中,M2/GDP与劳均资本上升均显著劳动收入份额,资本深化是货币扩张抑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途径。分样本回归揭示,以上机理仅对发展中国家成立,部分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较为稳健的发达国家与欧元区国家不成立。这说明,遏制货币超发对于维持稳定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具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东波  王洁华  
本文分析了1995~2007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并着重考察了贸易扩张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对这一作用机制产生实质性影响,实证分析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劳动市场的双重工资弹性条件难以满足,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的原因;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人口因素也不利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围绕全球化贸易和双重工资弹性条件,我们提出了继续坚持开放、加快产业升级和降低工资刚性等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肖明月  杨君  文雁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然后基于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实证检验,并从投资扩张的视角分析上述影响出现异质性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包括:东部地区"内生发展偏好"与"融资约束"共存导致金融发展不足,使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仅存在规模效应;西部地区金融过度发展导致"攫取效应"突显,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中部地区投资扩张模式已由内源向外源转变且金融深化程度适中,因而金融发展能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加杠杆"是发挥金融体系积极作用的基础,过度"加杠杆"则产生"攫取性"效应,因此推进金融发展应注重"共容性"体系构建,避免陷入"攫取性"发展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郭新强  艾春荣  
基于中小(民营)企业面临信贷融资约束、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与消费率同步下降的中国经济特征事实,本文从企业的异质性及其面临的金融环境差异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和中小(民营)两类企业,而后者受到借贷约束与投资扭曲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校验模型现实解释能力的基础上对上述特征事实进行传导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理论与实证揭示了如下现实: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收紧。为了应对融资困境,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被迫通过利润留成方式进行内源融资,从而减少了对居民部门的利润分配,降低了家庭劳动收入的份额。与之相对,国有银行主导的体制内金融支持不仅抑制了金融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褚玲  张全红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和人力资本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认为要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根本途径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来加快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威  王舒鸿  
经典理论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解释为技术和资本两个因素,文章尝试创新地应用DEA模型将其量化并进行解释,然后分别对各个省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有1个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只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8个省市仅受到资本产出比变化的影响,还有15个省市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另外4个省市没有受到上述两个因素影响,其劳动收入份额也未出现下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郭玉清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长远  陈琳  
本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首先基于文献提出了一个假说,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通过信贷获得流动资本的能力受到限制,它们倾向于减少劳动雇用或降低工资水平,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和稳健性分析,我们找到了这一命题的支持性证据:私人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没有类似的结论。出现这一差异的关键原因是,在中国,只有私人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的困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济学的解释。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究情况。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给出了解释,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还是对它的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地,本文认为从对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慧文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一定的前提下,现实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劳资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制度的形成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低工资制度的延续以及由此形成的以低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其他一系列厂商偏向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使得要改变这种偏向型的制度环境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小勇  成力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密切相关。理论分析认为,出口扩张与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要素对最终产品分配权的相对地位下降,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基于我国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2%,使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下降9.3%;外商直接投资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4.8%,使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下降5.4%;出口依赖程度越高,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冲击越大;外资企业的生产率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冲击越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陈勇凡  
本文从技术选择偏离角度运用2002-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劳动收入份额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对外技术引进导致的本国技术选择偏离的视角探讨其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改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阎曼华  刘婷婷  
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就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