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730)
- 2022(624)
- 2021(608)
- 2020(495)
- 2019(1345)
- 2018(1480)
- 2017(3814)
- 2016(1941)
- 2015(1615)
- 2014(1621)
- 2013(1758)
- 2012(1731)
- 2011(1756)
- 2010(1584)
- 2009(1428)
- 2008(1461)
- 2007(1164)
- 2006(967)
- 2005(923)
- 2004(927)
- 学科
- 济(7999)
- 经济(7999)
- 方法(4976)
- 数学(4864)
- 数学方法(4856)
- 管理(2621)
- 贸(2468)
- 贸易(2466)
- 易(2449)
- 业(2106)
- 货(2063)
- 企(1744)
- 企业(1744)
- 融(1654)
- 金融(1654)
- 制(1596)
- 银(1469)
- 银行(1469)
- 行(1430)
- 农(1421)
- 中国(1321)
- 理论(1304)
- 财(1301)
- 体(1094)
- 期货(1084)
- 体制(984)
- 策(968)
- 币(966)
- 货币(955)
- 业经(947)
- 机构
- 大学(22010)
- 学院(21532)
- 济(12652)
- 经济(12443)
- 中国(8523)
- 研究(7690)
- 管理(7528)
- 财(6351)
- 理学(6222)
- 理学院(6189)
- 管理学(6107)
- 管理学院(6082)
- 融(5835)
- 金融(5789)
- 财经(5101)
- 经济学(4860)
- 经(4720)
- 银(4694)
- 银行(4584)
- 经济学院(4460)
- 人民(4187)
- 行(4138)
- 京(4067)
- 财经大学(4021)
- 中心(4015)
- 国人(3910)
- 中国人(3899)
- 中国人民(3881)
- 所(3732)
- 研究所(3224)
共检索到35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定核
本文旨在说明,在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流通下同时存在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一般条件下,超经济货币供应构成引发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因素。据此,针对中国经济转轨中周期性通货膨胀,从抑制超量货币供应的角度,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永强
通货膨胀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本文将从实证分析和数量分析出发,探讨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一、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可能发生。引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既有体制的因素,又有决策的因素;既有主观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永兵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许永兵目前,通货膨胀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少学者认为,防冶我国的通货膨胀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然而。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单纯是货币问题,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厚刚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
关键词: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价格弹性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许娜
本文以现实经济对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印证为基础,从货币需求结构和产出缺口视角建立时变参数菲利普斯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在实体部门与虚拟部门货币流通渠道内,产出缺口为正或负的条件下,货币供给与通胀背离的内在机理。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的金融数据,分析不同时变参数下产出缺口、生产者价格指数、预期、货币政策与经济不确定因素对通胀的同期时变效应,具体刻画不同因素对通货膨胀同期影响效应的持久性突变与渐进性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流向实体部门的货币量对通胀影响程度不到虚拟部门的8.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结构性失衡将降低通胀对实体经济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加剧货币供给与通胀的背离;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程度0.15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影响程度为0.25,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基础适当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更加能够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胀预期对通胀影响无论在当期还是在中长期都具有持久惯性特征,说明当前消费者对政府政策信心度较高,可以将前瞻性指引作为未来货币政策选择。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数量论 时变参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如何正确认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国的实际经验是怎样?对此,本文将进行有关经验数据及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述。分析与论述的基点是区分长期与短期的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平
我有一些非经济学专业的老同学,在我们的校友网上发帖,问一些关于货币与通货膨胀的问题。说"不太明白货币政策、货币投放量与实质经济之间的关系究竟应怎么把握。老百姓只知道钞票印多了会通胀,就像这几年人们所看到的。""发展增长了的经济,必然需要相应更多的货币来‘标示’,央行怎么把握增发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建国,王学京,刘颐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向梅 夏海勇
2005年至2010上半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速度(尤其M1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给过快对物价产生冲击,而货币政策的相机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成为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呈现出发散的"螺旋"关系。基于货币交易方程的实证模型表明,金融危机及之后时期我国经济体存在较高的通胀惯性,并且高速的M1供给显著的抬升了CPI水平,但M2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中长期内保持货币供给的平稳性有助于维持物价水平稳定,而短期内则可以通过降低M1供给,刺激M2货币增加,抑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
关键词:
通货膨胀风险 货币供给 后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宗新 张雪娇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迷失"所能解释。为有效实施通胀预期管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苗文龙
通货膨胀成为信用货币经济中循环往复的问题,货币是症结关键。通过建立包含货币缺口和收入差距的凯恩斯Phillips曲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1979-2010年的数据实证得出:货币化通过两种途径作用于通货膨胀,一是通过扩大货币缺口、直接推动当期物价上升,二是高货币化导致了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这种预期又推动了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因此,在经济平稳发展情况下,货币化是一个金融发展程度指标,但在严重依赖货币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货币化却可能是货币超发的指标,与通货膨胀存在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货币化 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博
本文采用2001年1月到2012年9月跨度达141个月的月度数据,结合近年来经济波动和物价走势,进行了协整分析并进而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考察2001年以来汇率和货币供给变动对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了动态测算。本文发现汇率波动和货币供给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呈现正向影响,且汇率传导效应显著,货币政策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
汇率波动 通货膨胀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侯志鹏
本文基于虚拟经济虹吸效应视角,解释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背离的成因。模型演绎和经验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虹吸效应使货币供给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部门,导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部门货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加剧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背离;就区域差异而言,中西部地区虚拟经济虹吸效应对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背离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强;就行业差异而言,金融业虹吸效应的作用比房地产业虹吸效应的作用更强。另外,虚拟经济部门对超发货币起到了虹吸作用,掩盖了可能存在的通胀风险,应当推动虚实经济两部门二元协调发展、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虹吸效应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倪克湖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心的热点,也是目前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焦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货币高供给、经济高增长、物价频繁波动的现象。为使经济长期平稳而高速地增长,物价保持低而平稳的水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曾采取多种措施调控货币供给,然而,其结果总不令人满意。为什么这种在国外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在我国却不奏效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尚在转轨时期,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之间还未形成稳定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问陶 王成进
主流经济学关于货币增长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观点受到了来自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挑战,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和泛化引发人们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一关系。文章认为CPI是衡量价格水平的有效指标,在已有的关于虚拟经济本质和"虚实背离"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货币供给与通胀一一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虚拟经济通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国CPI、M2和虚拟经济之间1997年前后的长期关系以及2006-2007年的短期关系,文章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支持。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货币供给:通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