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4)
2023(11656)
2022(9953)
2021(8871)
2020(7756)
2019(17857)
2018(17666)
2017(34334)
2016(18638)
2015(21369)
2014(21600)
2013(21613)
2012(20542)
2011(18997)
2010(19103)
2009(18259)
2008(18096)
2007(16528)
2006(14587)
2005(13551)
作者
(55889)
(47244)
(47158)
(45094)
(30026)
(22422)
(21486)
(18356)
(17721)
(16710)
(16299)
(15657)
(15257)
(15081)
(14979)
(14711)
(14025)
(13918)
(13814)
(13603)
(11993)
(11708)
(11428)
(10824)
(10749)
(10650)
(10391)
(10350)
(9485)
(9238)
学科
(98481)
经济(98371)
管理(58179)
(51039)
(42481)
企业(42481)
方法(38469)
数学(34199)
数学方法(33921)
(23434)
中国(21678)
地方(21323)
(20868)
(20094)
业经(18674)
(18377)
(15848)
贸易(15840)
(15330)
(14496)
金融(14492)
(14379)
银行(14350)
(14233)
(13838)
财务(13802)
财务管理(13763)
地方经济(13729)
(13710)
农业(13440)
机构
大学(283404)
学院(281289)
(129742)
经济(127150)
管理(104982)
研究(99374)
理学(89462)
理学院(88426)
管理学(87004)
管理学院(86475)
中国(77711)
(61115)
(58754)
科学(57589)
(51313)
财经(47615)
研究所(45921)
(45802)
中心(45169)
(43537)
(42932)
经济学(41822)
业大(39447)
经济学院(37416)
北京(37292)
农业(35832)
财经大学(35088)
(34912)
(34564)
师范(34225)
基金
项目(177647)
科学(139798)
基金(130486)
研究(128903)
(113097)
国家(112205)
科学基金(95665)
社会(84413)
社会科(80100)
社会科学(80076)
基金项目(68635)
(68272)
自然(60252)
教育(59046)
自然科(58836)
自然科学(58814)
自然科学基金(57802)
(57271)
资助(54218)
编号(50746)
成果(42356)
(40603)
重点(40418)
(38564)
(36405)
(36196)
课题(35590)
国家社会(35455)
教育部(35119)
创新(34282)
期刊
(150566)
经济(150566)
研究(89015)
中国(56637)
(49486)
学报(42416)
(41605)
管理(39930)
科学(39091)
大学(32495)
(32119)
金融(32119)
学学(30979)
农业(26987)
财经(25396)
经济研究(25058)
技术(24434)
教育(23231)
(21886)
业经(21248)
问题(19617)
(16182)
技术经济(15941)
统计(14648)
国际(14236)
(14149)
理论(14062)
世界(13937)
(13104)
商业(12983)
共检索到436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坤荣  相文燕  
货币局制度是目前香港特区和一些东欧及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采用的一种货币制度。它以货币局取代中央银行,以100% 的储备资产保证固定汇率。本文阐述了货币局制度的定义及其特征,从货币局制度不同于传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入手,综合分析了货币局制度对国内实际利率、通货膨胀、实际汇率和国际收支、国内商业银行体系等各方面的影响,并结合爱沙尼亚、阿根廷和香港特区多年来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实践,探讨了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及发展中国家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利弊和可行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敬明  
国内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导政策和基本手段,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也是引致宏观经济发生波动的要因。就两大政策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而言,力度上有大小之别;就两大政策分别单独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时,其作用又具有不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两大政策如何协调运作才能有效发挥其“正效应”,避免其“负效应”?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所做的研究,无论是深度上还是方法上,甚至可操作性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比如,两大政策如何配合的问题,大多数论著只是停留在“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在经济赶超阶段,货币供给以"信贷中介"激励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结构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决定央行货币释放。新世纪后房地产推动了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货币供给靠国内短期流动性资产创设对冲长期外汇资产下降。以"通道"推动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目标要从赶超期的"又快又好"转向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根本上要逐步建立以公债为基础的央行资产,形成新常态下的货币、财政和统一监管的宏观稳定化政策和管理框架,推动经济走向成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在经济赶超阶段,货币供给以"信贷中介"激励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结构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决定央行货币释放。新世纪后房地产推动了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不断下降,货币供给靠国内短期流动性资产创设对冲长期外汇资产下降。以"通道"推动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目标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丽华  
经济稳定与财政货币政策汪丽华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能够连续地、较平稳地发展,不希望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出现不连续点(间断点)或过大的起伏波动。没有一定的稳定,就难以有持续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常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调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小安  钱爱莉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特定的钉住汇率制度。90年代以来这一制度以新的姿态出现,不再是殖民地货币安排,而是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稳定汇率、保持货币稳定的货币体制建设。在新货币局制度下,中央银行可以进行最后贷款支持、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还可从同业市场获得所需流动性。货币局制度能够提高中央银行信用、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中央银行的运作效率,这是部分国家重新引进货币局制度的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明  
超量货币供应下宏观经济稳定的实证分析●黄明[博士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西安710061]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总量控制的一项强有力的计划调控手段。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和市场间接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勇  范从来  
文章以1994-2004年为样本区间,通过构造货币需求函数和对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分析,考察了当人民银行调整政策操作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时,公众由此所形成的经济稳定预期的变动对货币需求变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政策导向在1998年1季度政策操作从“紧”向“松”调整时所表现出的“不明确”和在2003年3季度从“松”向“紧”调整时表现出的“明确一致”,有可能使得公众对人民银行实现经济稳定形成了不同可信性的预期,并改变其资产组合行为,进而使得货币需求变量关系改变。这可能意味着,如果人民银行试图维持货币需求变量关系的稳定性,就应逐步使得公众对其实现经济稳定的预期稳定下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通货稳定问题导师:魏盛鸿教授研究生:林海本文的主题是通货稳定问题。通过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情形和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背景的分析,强调通货稳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保障。建议我国宏观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浩  
传统经济理论假设"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具有完备记忆、稳定的偏好,然而这样的理性假设实际上超越了人的内在特性。本文建立了一个货币管理机构采取利率反馈规则的货币模型,并假定个体的时间偏好依赖于整个经济的收入、平均消费和货币量,运用动态法研究了具有社会属性的时间偏好是如何影响经济长期均衡处的稳定性的。结论是异质的时间偏好对于货币政策的实现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对市场能否恢复到均衡状态产生影响。只有当个体的效用函数满足本文给出的充分条件时,调节利率的经济政策才不会对均衡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否则政策会失效甚至起到副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供给冲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一,如何应对冲击、化解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构建TVP-SV-VAR和DSGE模型分析供给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特征事实,运用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来应对供给冲击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结果表明:供给冲击不仅会降低产出水平,加剧产出缺口的波动程度,还会提高通胀率,扩大通胀缺口;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供给冲击下提高产出水平、推动通胀趋于稳态的有效工具,通胀目标的调整是实现产出提高和通胀稳定组合目标最优选择的可行策略。由此表明,引入汇率和审慎两个因素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我国实际有更好的适配度,有利于完善我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规则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曹裕静  陶坤玉  余昌华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