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3)
2023(18650)
2022(16150)
2021(14995)
2020(12698)
2019(28926)
2018(28627)
2017(55717)
2016(30357)
2015(33729)
2014(33458)
2013(32884)
2012(29954)
2011(26924)
2010(26697)
2009(24212)
2008(23472)
2007(20268)
2006(17288)
2005(14605)
作者
(88174)
(73544)
(72971)
(69389)
(46622)
(35476)
(33039)
(28860)
(27775)
(26045)
(24767)
(24704)
(23318)
(22996)
(22721)
(22654)
(22189)
(21917)
(21065)
(21023)
(18397)
(18032)
(17930)
(16780)
(16448)
(16265)
(16188)
(16091)
(14800)
(14736)
学科
(119682)
经济(119559)
管理(84171)
(82339)
(67770)
企业(67770)
方法(58724)
数学(51709)
数学方法(50900)
(32570)
(29633)
中国(28938)
业经(26986)
(26349)
地方(24266)
农业(22123)
(22043)
贸易(22034)
(21421)
理论(20520)
(20145)
技术(19502)
(19249)
财务(19163)
财务管理(19130)
企业财务(18116)
(17821)
环境(17769)
(16814)
银行(16740)
机构
学院(425117)
大学(424358)
管理(166700)
(166106)
经济(162691)
理学(146411)
理学院(144754)
管理学(141662)
管理学院(140919)
研究(140501)
中国(102052)
科学(91264)
(88815)
(76325)
(73054)
(71026)
业大(69777)
研究所(65699)
中心(64139)
农业(60606)
财经(60293)
(59508)
(55075)
北京(54915)
(54470)
师范(53775)
(50840)
经济学(50577)
(48720)
技术(46052)
基金
项目(304132)
科学(237992)
基金(220778)
研究(213739)
(195911)
国家(194356)
科学基金(166027)
社会(134047)
社会科(127142)
社会科学(127108)
(119503)
基金项目(117188)
自然(111700)
自然科(109167)
自然科学(109136)
自然科学基金(107146)
(101313)
教育(99152)
资助(91975)
编号(85430)
重点(68644)
成果(67318)
(66064)
(64525)
(63541)
创新(59336)
科研(59141)
课题(58957)
计划(57652)
教育部(56171)
期刊
(168797)
经济(168797)
研究(114993)
学报(75708)
中国(73564)
(68350)
科学(66698)
管理(58814)
大学(56460)
(54882)
学学(53887)
农业(47040)
教育(43401)
技术(36712)
(34083)
金融(34083)
业经(29177)
财经(28696)
经济研究(28302)
(24687)
(24448)
问题(22280)
科技(21716)
(21536)
业大(20486)
统计(20340)
技术经济(19859)
商业(19165)
(18983)
图书(18858)
共检索到589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春  董冰洁  
产业转移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已有研究中引导产业转移的方式多集中于基建、财税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而忽略了地区的货币外部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本文结合经典CP模型和扩展的CP模型构建了货币外部性下产业转移模型,测度了货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地区产业转移的时空差异以及货币外部性对产业异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的基建、财税和技术水平等经济变量后,货币外部性的生活成本效应显著降低了产业转进的概率;本地市场效应和生产成本效应则显著增加了产业转进的概率;三种效应中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最大;在样本时期内,相较于基期,中国产业转移在2011年以后呈现显著增强趋势;且产业转移的地区间差异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受到生产成本效应的影响;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受到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受到生活成本效应的影响。因此,维护和营造良好的地区市场经济活动,充分发挥货币外部性对产业转移的引导作用以及差异化应对异质性产业的产业转移,是促进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所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程思佳  
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开发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国家开发区并未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国家开发区的设立显著地提升了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却不能显著提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类型的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国家开发区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设立降低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但不显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开发区的设立却显著提升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国家开发区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随城市等级的降低而降低,显著提升了"一线"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对"二线"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并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其他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春晖  赵伟  
集聚外部性作为解释集聚原因的主要论题,一直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两产业模型,刻画了区域开放引致相同产业集聚、不同产业(上下游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过程,并由此揭示厂商在区域开放条件下选择集聚(协同集聚)布局的动因在于获取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利益,且这一集聚外部性利益的获取对于实现地区经济绩效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落脚于地区产业升级,旨在证实区分三种集聚外部性利益对于打通"区域开放—产业集聚—地区经济绩效—地区产业升级"整个理论链条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修群  滕玉华  刘荣春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对外开放和促进贸易政策的空间载体,通过其外向型经济活动,或抑制或加剧地区产业空心化,且在某种情境下存在地区异质性。笔者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基于规模和效率变化维度的产业规模空心化和产业效率空心化两个指标度量的地区产业空心化状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保税区促进了地区产业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而出口加工区则抑制了地区产业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保税区通过降低外资进入门槛促进地区产业规模扩张和产业效率降低,也通过降低贸易竞争力促进产业效率的提升;出口加工区通过提高外资进入门槛抑制地区产业规模扩张和产业效率提升;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受制于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本研究通过揭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产业空心化的作用机制,加深了人们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推动地方经济嵌入全球分工体系的认识,丰富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相关领域研究的文献,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玲玲  陈兴挺  
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发展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革生  曾令华  扬新松  
本文构筑了货币需求的转移函数模型,实证检验表明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结果显示证券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相反,通常认为不存在的利率杠杆作用得到证实,只是因为跷跷板作用而被掩盖;应该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且启动证券市场的作用机制,以利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吕江林  张有  
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明显的流动性"区制依赖"特征和非对称调节效应。将中国经济流动性状态刻画为"流动性过剩"和"非流动性过剩"两种区制。当经济运行处于非流动性过剩区制时,公开市场业务和基准利率工具效应较明显,而当经济运行处于流动性过剩区制时,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金工具则较为有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远  郭凯  
本文基于区制转移视角,采用双变量区制转移模型,通过将房价失调和房价惯性引入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实证分析了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价失调与房价惯性的非线性反应的区制转移效应。研究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预期房价失调与房价惯性具有间接反应,在理性预期房价失调与适应性预期房价失调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偏向稳定适应性预期房价失调,在预期房价失调与房价惯性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偏向稳定预期房价失调;在高区制时段,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累计调整幅度相对较高,在低区制时段,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累计调整幅度相对较低,且在房地产价格下降阶段的调整幅度大于房地产价格上涨阶段的调整幅度。整体而言,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在由直接反应向间接反应转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的间接反应逐渐增强,且这种间接反应是非线性和非对称的,非线性反应具有显著的高区制与低区制的区制转移效应,非对称性则体现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房价下跌阶段的调控力度偏大,在房价上涨阶段的调控力度偏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本地政府、外地厂商、本地厂商和消费者的动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取决于本地政府的腐败程度,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越显著;然后,利用1992-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以上理论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期基本一致。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注意到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即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逆向作用,尤其是在高腐败地区,这一效应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丽  
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实际利率变动的几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通货膨胀率CPR和实际狭义货币供给量RM1的变动对实际拆借利率产生负向作用,人民币汇率FER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FR的变动则对其产生正向作用。CPR变动对同业拆借实际利率产生同期影响,其它三个变量变动对其无同期影响。通货膨胀率在四个影响因素中对同业拆借市场实际利率的变动影响最大,实际狭义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次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实际利率产生联动效应,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其影响最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海曙  李远航  
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普遍面临货币错配,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在定性考察了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1985~2006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两个VAR模型,对我国货币错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率制度选择对货币错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经济增长速度;再次是贸易顺差程度。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了管理和控制我国货币错配的四项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显著依赖于初始产业布局,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对外产业转移的确会降低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来自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流入最终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小文  
本文构建新凯恩斯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统一框架下研究资本管制程度不同时汇改如何影响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汇改能提升两类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会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高度流动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搭配可以增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不能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协调推进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利用月度数据以及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方程分析结论仍然保持稳健性。结论显示随着汇改的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小文  
本文构建新凯恩斯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统一框架下研究资本管制程度不同时汇改如何影响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汇改能提升两类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又能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会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高度流动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搭配可以增强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不能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协调推进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利用月度数据以及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方程分析结论仍然保持稳健性。结论显示随着汇改的持续推进,我国的货币政策要逐步过渡到以价格型为主,这样既能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又能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英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金融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的中美两国月度数据,应用计量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及模型中的三个相对变量(中美两国相对货币供给量、相对国民收入、相对利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考虑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有效汇率下,三个相对变量不能很好地拟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而在名义人民币汇率下,中美两国相对货币供给量和相对利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反向的,而相对国民收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这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理论结论不完全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三个长期影响因素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与三个影响因素之间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