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7)
2023(6687)
2022(5539)
2021(4911)
2020(4043)
2019(8823)
2018(8637)
2017(16623)
2016(9030)
2015(9815)
2014(10021)
2013(10072)
2012(9492)
2011(8766)
2010(8531)
2009(7480)
2008(7491)
2007(6560)
2006(5530)
2005(5091)
作者
(27665)
(23295)
(23172)
(22296)
(14957)
(11290)
(10485)
(8968)
(8673)
(8205)
(8098)
(7904)
(7682)
(7477)
(7414)
(7307)
(7048)
(7003)
(6781)
(6637)
(5922)
(5812)
(5748)
(5363)
(5261)
(5251)
(5192)
(4910)
(4740)
(4685)
学科
(43628)
经济(43601)
管理(26491)
(26391)
(21648)
企业(21648)
方法(20560)
数学(18818)
数学方法(18642)
技术(13024)
地方(10807)
中国(9426)
(9009)
(8656)
(8301)
(7476)
贸易(7473)
地方经济(7317)
(7266)
技术管理(7240)
业经(7222)
(6816)
金融(6815)
(6171)
(6149)
银行(6133)
农业(6001)
理论(5949)
(5885)
环境(5793)
机构
大学(134277)
学院(133775)
(57521)
经济(56372)
研究(49198)
管理(48795)
理学(42478)
理学院(41926)
管理学(41035)
管理学院(40771)
中国(37027)
科学(31447)
(27853)
(25822)
(24911)
研究所(23834)
(22927)
中心(22330)
财经(20593)
业大(20245)
(19310)
经济学(19029)
(18957)
农业(18272)
(17736)
(17722)
师范(17524)
经济学院(17384)
北京(17120)
(15677)
基金
项目(95733)
科学(76476)
基金(71312)
研究(65762)
(64197)
国家(63792)
科学基金(54184)
社会(43510)
社会科(41645)
社会科学(41638)
基金项目(37418)
(36894)
自然(35842)
自然科(35065)
自然科学(35057)
自然科学基金(34448)
(31821)
教育(30294)
资助(29696)
编号(23946)
重点(22643)
(21693)
(21107)
(20528)
创新(19490)
国家社会(19062)
成果(18669)
科研(18510)
计划(18317)
教育部(18259)
期刊
(57144)
经济(57144)
研究(38681)
中国(24883)
学报(23711)
科学(22077)
(19263)
(18443)
管理(17789)
大学(17318)
学学(16720)
(15808)
金融(15808)
技术(13615)
农业(13427)
教育(11931)
财经(10551)
经济研究(10528)
(9143)
技术经济(8329)
科技(8039)
(7644)
统计(7456)
业经(7404)
问题(7332)
(7246)
(6889)
资源(6589)
国际(6377)
(6293)
共检索到19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梁柱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是引起产业集聚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用地区市场规模、出口开放度和创新水平、创新效率分别作为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的衡量指标,运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考察FDI在中国省区的集聚以及由此而导致的FDI区域分布非均衡。实证研究发现,全国样本、东部和中部省区在吸引FDI方面,国内地区市场和国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而在西部省区中则没有发现这种替代性;东部和中部省区吸引FDI的数量则与当地的创新能力水平呈U字形曲线,并且一旦U字形曲线形成后,创新效率的提高能显著地吸引FDI。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戈  
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区域内有着不同的效能。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特点,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效能的区域性均衡已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全年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杨大楷  曾鹏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投资布局中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增长状态,其中投资效率因素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单纯数量因素的作用则呈不断弱化的趋势,因此应采取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晓红  
经济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通特征,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区域货币资金的失衡向统一性的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了挑战。建立最优货币区,使货币政策区域化,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兰娇  张晶晶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国际上国土空间管制的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管制带来的土地非均衡发展、空间外部性问题,分析国际上在立法、经济和管制上的内部化政策和趋势,为中国推进国土空间管制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归纳比较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结果:(1)国际上国土空间管制经历了数量管护、质量管护、生态管护和发展限制4个阶段;(2)国土空间管制会产生土地非均衡发展和空间外部性;(3)在采取的管制手段和政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空间的异质性、不可移转性、比较优势的差异性、多宜性决定了完全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实施国土空间管理(spatial management)与空间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文丽  
通过对转轨时期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成因与表现的分析,揭示以区域经济金融均衡运行为假设前提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非均衡运行现实的矛盾,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关注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地  孙巍  
文章针对中国居民消费区域非均衡问题,利用CFPS家庭调查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将区域间收入分布差距分解为"均值差异"与"分配差异",以此分析其对区域消费非均衡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区域间相对收入均值差距减小,但是其分布比例不平衡程度增强;收入分布离散化水平提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各收入水平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说明收入分配不均会对总消费产生抑制。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区域间消费效应差距主要来源于"均值差异",即区域间整体收入水平差距,这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结果;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收入组群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的"分配差异"作用程度增强,说明"分配差异"对中高端消费效应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敏   刘敏   李书昊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积极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快速融入区域产业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而且深刻地改变着区域产业经济生产方式和治理模式。
关键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永林  
P Diamond最早提出货币的搜索模型并研究了货币均衡多重性,以此来分析货币政策与就业问题。Nobuhiro Kiyotaki和Randall Wright的著名“搜索理论”对货币在交易一生产过程影响资源配置的问题做了突破性的研究贡献。Alberto Trejos和Shouyong Shi对这种搜索模型的多重均衡性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指出交易中的利益分配对于均衡多重性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敏  
审慎使用货币政策,对实现"外堵热钱,内防通胀,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货币政策的理论溯源、运行特点及正负效应进行了文献回顾,界定了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和影响,并在结合中国货币供给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青云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经济体(通常指一国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其中的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经济交易作为流量,反映经济价值的创造、转移、交换、转让或削减,包括经常项目交易、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和国际储备资产变动等。文章就当前我国区域性的国际收支非均衡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燕  
本文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区域信息为考察对象,对二元结构进行简要概括,并借鉴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区域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演进假说、区域金融发展的梯度推进假说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极假说来阐释区域金融结构非均衡性的形成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民  董继华  
文章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根据偏调整模型建立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对货币供给相关因素的分析,间接求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季节性误差修正模型(SECM)求出我国货币市场非均衡的动态调整速度,以此检验我国经济力量对货币市场失衡的自我纠正能力。结果显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货币市场非均衡的自我纠正能力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在不同的季节性模式下,货币市场非均衡的自我纠正能力有显著差异,所以,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