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8)
2023(5301)
2022(4380)
2021(3924)
2020(3199)
2019(7119)
2018(7137)
2017(13705)
2016(7254)
2015(8414)
2014(8559)
2013(8632)
2012(8616)
2011(8209)
2010(8398)
2009(8160)
2008(7960)
2007(7394)
2006(6935)
2005(6465)
作者
(23097)
(19652)
(19437)
(18723)
(12706)
(9341)
(8817)
(7593)
(7456)
(7020)
(6912)
(6473)
(6398)
(6396)
(6197)
(6007)
(5871)
(5702)
(5678)
(5367)
(5202)
(4787)
(4699)
(4571)
(4517)
(4509)
(4186)
(4153)
(4029)
(3788)
学科
(58667)
经济(58630)
管理(21304)
方法(18352)
数学(16305)
数学方法(16146)
(15573)
地方(15042)
(13224)
企业(13224)
地方经济(11725)
中国(10480)
(10087)
业经(9180)
(7620)
(7134)
贸易(7127)
(7080)
(7045)
(6964)
金融(6964)
(6841)
经济学(6732)
环境(6170)
理论(6101)
(6068)
(6011)
银行(6003)
(5831)
(5599)
机构
大学(121389)
学院(119793)
(62324)
经济(61164)
研究(45391)
管理(41242)
中国(36842)
理学(34522)
理学院(34084)
管理学(33397)
管理学院(33191)
(26919)
(25208)
科学(25128)
(23587)
经济学(21413)
财经(21223)
研究所(20890)
中心(20248)
(19149)
经济学院(18897)
(18273)
(16469)
北京(16359)
财经大学(15561)
(15319)
(14964)
师范(14825)
(14725)
业大(14270)
基金
项目(68931)
科学(54139)
基金(51229)
研究(49108)
(44073)
国家(43748)
科学基金(37214)
社会(34018)
社会科(32297)
社会科学(32289)
基金项目(25917)
(25369)
资助(22657)
自然(22470)
教育(22154)
自然科(21980)
自然科学(21975)
自然科学基金(21589)
(21021)
编号(18013)
(15602)
重点(15543)
(15519)
成果(15440)
国家社会(14729)
(14200)
经济(14063)
教育部(13798)
大学(13312)
(13310)
期刊
(78760)
经济(78760)
研究(42930)
中国(23987)
(20521)
管理(18359)
学报(17667)
(17067)
金融(17067)
科学(16302)
(15495)
经济研究(14085)
大学(13881)
学学(13316)
财经(12462)
技术(11028)
(10956)
农业(10120)
问题(9683)
业经(9154)
教育(8633)
(8318)
技术经济(8226)
国际(8023)
统计(7868)
世界(7536)
(6704)
决策(6145)
经济问题(6056)
经济管理(5994)
共检索到199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文章评价和综合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 ,从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出发 ,建立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是 :制度的转型改变着经济主体的微观机制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价格自由化进程、利率制度安排的特殊性、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我国货币需求持续扩张和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个结论。最后结合未来经济转型 ,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胜  邹恒甫  
本文在融入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的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定价方式和国际货币政策设计问题。在允许部分厂商采用不同于Calvo交错价格调整的后顾性定价法则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关于短期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新的均衡关系,于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到类似泰勒法则的最优利率政策。此时,最优利率的设定不仅受到国内通货膨胀、产出缺口的影响,而且还和国外产出波动的情况相关。最后,我们以中美两国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对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玉革  
货币在经济运行中到底应该发挥"先导性"作用还是"中立性"作用?现代的经济学者已经对此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却依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共识。理论的分歧造成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困惑,如何选择政策目标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国也不例外。自中央银行体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该文通过分析重温了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对于货币政策在本轮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过于灵活的相机抉择式的微调模式提出质疑;并回到货币主义的立场,以货币数量轮的视角来评判当前美国货币政策操作。文章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过多关注资本市场,保持货币和基准利率相对平稳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莲  刘颖  宗立鹏  
财政与货币政策是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两大工具,在美国“新经济”发展中,这两大政策工具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经济衰退、启动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分析研究美国“新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践和经验,为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在财政货币政策选择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国涓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讨论了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军善  
经济发展离不开货币推动,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古今中外历史的明证。但是,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推动,如果对货币推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力度掌握得不准,就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货币推动力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转轨经济中的货币乘数波动与货币控制巴曙松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九五”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年增长幅度分别控制在18%和23%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将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喜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启动和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发动———响应”传导机制,是借助于形形色色的市场来实现的。市场是衔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等各类经济主体行为的介质和载体。当中央银行启动某种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谊浩  周庭佐  
本文将货币因素引入索洛模型,构建起一个稳态经济增长模型,探寻相对货币供应量、储蓄率和有效劳动增长率等因素对人均产出的作用机理;并据此构造回归方程,利用1981—2008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货币供应量因素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具有时间趋势和区域差异,即相对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随时间呈"V"型走势——对经济增长的遏制作用先增强然后转弱,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负作用依次递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坤荣  相文燕  
货币局制度是目前香港特区和一些东欧及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采用的一种货币制度。它以货币局取代中央银行,以100% 的储备资产保证固定汇率。本文阐述了货币局制度的定义及其特征,从货币局制度不同于传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入手,综合分析了货币局制度对国内实际利率、通货膨胀、实际汇率和国际收支、国内商业银行体系等各方面的影响,并结合爱沙尼亚、阿根廷和香港特区多年来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实践,探讨了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及发展中国家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利弊和可行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许维鸿  
没有完美的货币或者完美的经济组织形式。欧元和欧元区经济的问题,都是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个好的经济体制,应该使"国民生活水平"最大化。但是,如果要具体到现实世界,"生活水平最大化"往往意味着很多,很可能意味着对其他经济体利益的侵蚀。本文从信用约束、经济一体化等角度,论述了欧元的使用对欧元区经济的益处;并指出了欧元使用带来的南欧国家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对外投资应该辩证地看待欧美经济体的长处和不足,合理配置外汇资产的比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骆玉鼎  
1993-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通货膨胀率由最高时的24.6%(1994年3季度)下降到一位数,最低达到5%(1996年),同时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滑坡,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97年仍达到9.7%)。很多人将这段时间出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海宽  
本文提出一个极重要的论断: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作者认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为内容,而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和币值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也就可能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