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5)
2023(7971)
2022(6006)
2021(5095)
2020(4070)
2019(9047)
2018(9246)
2017(18208)
2016(9749)
2015(11237)
2014(11419)
2013(11383)
2012(10525)
2011(9909)
2010(9963)
2009(9407)
2008(8988)
2007(8121)
2006(7646)
2005(7328)
作者
(28233)
(23687)
(23652)
(22714)
(15350)
(11032)
(10736)
(9089)
(9031)
(8351)
(8333)
(7763)
(7694)
(7645)
(7450)
(7426)
(6994)
(6968)
(6836)
(6317)
(6247)
(5773)
(5600)
(5584)
(5530)
(5483)
(5099)
(4849)
(4748)
(4599)
学科
(71015)
经济(70968)
管理(24089)
方法(22360)
(20474)
数学(20040)
数学方法(19966)
地方(17867)
中国(16301)
(15336)
企业(15336)
业经(12853)
(12593)
地方经济(12293)
(10591)
贸易(10584)
(10445)
金融(10445)
(10256)
(10115)
(8874)
(8755)
(8732)
产业(8589)
(8566)
银行(8556)
(8306)
农业(8218)
环境(7517)
(7289)
机构
大学(150304)
学院(149493)
(80564)
经济(79272)
研究(56618)
管理(52549)
中国(45776)
理学(44194)
理学院(43736)
管理学(43071)
管理学院(42803)
(34280)
(30744)
科学(29205)
(28281)
经济学(28004)
财经(27242)
研究所(25183)
中心(25015)
经济学院(24961)
(24757)
(22402)
财经大学(20160)
北京(19955)
(19592)
(19443)
(18357)
师范(18212)
(17641)
业大(16795)
基金
项目(89389)
科学(70994)
研究(66718)
基金(66515)
(56642)
国家(56248)
科学基金(48271)
社会(46554)
社会科(44386)
社会科学(44375)
基金项目(33599)
(32779)
教育(29651)
资助(28279)
自然(27678)
(27108)
自然科(27067)
自然科学(27063)
自然科学基金(26581)
编号(25624)
成果(21425)
(20904)
国家社会(20564)
(20375)
重点(20171)
课题(18247)
教育部(18156)
(17948)
发展(17899)
经济(17790)
期刊
(95842)
经济(95842)
研究(53408)
中国(29590)
(24807)
(21833)
金融(21833)
管理(21680)
(18690)
学报(18583)
科学(18016)
经济研究(17668)
财经(15115)
大学(15092)
学学(14390)
(13241)
技术(13214)
问题(12859)
农业(12390)
国际(12387)
业经(12263)
(11528)
教育(10544)
世界(10065)
技术经济(9165)
统计(8874)
理论(8078)
经济问题(7679)
商业(7560)
(7390)
共检索到245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邓贵川  彭红枫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作为定价货币的比例持续上升。基于人民币逐步成为定价货币的现实,本文构建一个本币定价和外币定价共存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厂商自由选择定价货币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定价货币不可变的情形,本币定价比例随汇率自由变动会降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如果央行货币政策对汇率做出反应则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波动,提高社会福利。货币国际化使得本币定价比例上升,提高资源在国际间配置效率,降低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中国应继续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充当定价货币的职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磊  
本文在戴蒙德的迭代模型中引入纯粹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构建了一个货币迭代模型,证明了货币冲击可能影响产出,且一般价格水平是反周期的,尝试性地解开了基德兰德和普瑞斯科特(Kydland&Prescott,1990)发现的"货币之谜"(monetary myth)。其机制是货币冲击通过影响商品的跨期相对价格来影响资源的跨期配置,从而使得产出在未来偏离其长期趋势。
[期刊] 预测  [作者] 周庭佐  张谊浩  伦晓波  
本文构建起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是:在短期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显著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又会显著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波动。本文进一步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是经济增长率发生波动的单项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发生异动所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耿  杨力  
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给出了货币政策的福利边界,该领域的早期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政策无效论"的一个重要支撑。但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学术思想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冉光和  曹跃群  钟德华  
本文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波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主因,货币供应量波动次之,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波动则更为平缓、持久。在较短时期内,资本存量和货币供应波动更易引致宏观经济波动,且波幅较大,而技术冲击则从更长的时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我国技术进步并不内生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及货币供应非中性的推论应引起重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龚六堂  
本文在考虑当前东亚各国普遍存在的资产型货币错配情况下,将Ber-nanke等(1999)模型推广到小国开放经济中,分析了由外生冲击导致的汇率升值影响经济的传导路径,以及这种影响程度所取决的因素。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存在资产型货币错配时,汇率升值降低企业净值,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产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升值导致的产出下降幅度与该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直接相关。当该国货币错配程度较高,金融加速器效应显著时,外部冲击导致的升值可能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稳存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和货币量双重控制的现实,设计了体现这一现实的货币政策指标,并根据这一指标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中国货币政策虽然具有反周期的操作取向,但是货币政策本身却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自1997年以来宏观经济波动明显缓和化,其原因既包括基础因素冲击降低,也包括货币政策冲击的降低。中国货币政策在1997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货币政策自身的波动减少了,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不再像1997年以前那样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然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也逐渐改变。一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推动其货币国际化发展的动力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基于此,本文充分考虑了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动态特性,运用DGMM和SGMM动态面板模型,基于主要国际货币的相关数据对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认为,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会发生明显改变;汇率波动不再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程度,而对内币值波动和货币惯性的影响依然明显;金融市场的发展会逐渐替取实体经济成为货币国际化的杠杆式推动力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何金旗  张瑞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双向波动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经济背景,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显著的冲击影响,且三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同方向波动,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民币升值、市场利率上升;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而中长期内影响有限;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冲击的传导机制是有效的;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机制是显著的,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不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双  陈乐一  
物价波动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而诸多研究都是从单因素分析物价波动问题。文章运用LA-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波动都能引起物价的波动,其中在短期和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而在长期中,经济波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毛彦军  王晓芳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万青  
本文将主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货币与产出的相互因果关系来分析我国宏现经济波动中的货币因素:如果货币是产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否则货币是中性的;如果产出是货币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说明货币具有内生性,否则货币便不是内生的。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具有中性和内生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亚娟  谢乐晋  胡星生  
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将资本、价格和劳动的调整成本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简称DSGE模型),包含技术冲击、货币需求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等五个外生冲击,以及带有消息冲击的利率货币政策规则。应用校准法和贝叶斯估计法估计经济模型的结构参数,并对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度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应用脉冲反应以及方差分解、历史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等方法对模型结构参数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利率规则下,消息冲击的最优期限是连续提前3期,且包含消息冲击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接近90%的水平。(2)包含消息冲击的经济模型,对实际数据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的模拟优于不包含消息冲击的模型。通过对不同期限消息冲击政策的模拟,发现货币政策的消息冲击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守鸿  张建肖  曹跃群  
本文采用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把产出和投资、技术进步、货币供应纳入一个统一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内,运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方差分解(VD)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投资冲击、技术冲击、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冲击和货币供应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投资冲击的解释力远大于货币供应,而技术进步对经济波动影响则主要体现为长期和持久效应;短期内,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我国货币供应外生特征的推论也值得重视。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宏观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了简短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