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5)
- 2023(6301)
- 2022(5388)
- 2021(4731)
- 2020(4034)
- 2019(9145)
- 2018(8756)
- 2017(18117)
- 2016(9636)
- 2015(10957)
- 2014(10383)
- 2013(10826)
- 2012(10336)
- 2011(9554)
- 2010(9324)
- 2009(8483)
- 2008(8530)
- 2007(7444)
- 2006(6470)
- 2005(5777)
- 学科
- 济(49623)
- 经济(49562)
- 管理(29830)
- 方法(29450)
- 业(29089)
- 数学(27464)
- 数学方法(27340)
- 企(24188)
- 企业(24188)
- 财(14440)
- 中国(10826)
- 农(9940)
- 贸(9569)
- 贸易(9565)
- 务(9369)
- 财务(9364)
- 财务管理(9339)
- 易(9311)
- 企业财务(9064)
- 业经(8378)
- 融(8307)
- 金融(8307)
- 制(8053)
- 学(7821)
- 银(7731)
- 银行(7708)
- 行(7260)
- 地方(7123)
- 农业(6767)
- 技术(5893)
- 机构
- 大学(147288)
- 学院(143624)
- 济(68509)
- 经济(67472)
- 管理(56137)
- 理学(48822)
- 研究(48594)
- 理学院(48392)
- 管理学(47737)
- 管理学院(47500)
- 中国(39433)
- 财(33330)
- 京(29412)
- 科学(27241)
- 财经(27166)
- 经(25041)
- 农(24913)
- 所(24497)
- 经济学(23780)
- 中心(22579)
- 研究所(21988)
- 经济学院(21882)
- 业大(21106)
- 财经大学(20836)
- 江(20798)
- 农业(19816)
- 北京(18315)
- 院(17434)
- 融(17170)
- 商学(16936)
- 基金
- 项目(98366)
- 科学(78602)
- 基金(76210)
- 家(67370)
- 研究(67274)
- 国家(66883)
- 科学基金(57711)
- 社会(46397)
- 社会科(44400)
- 社会科学(44389)
- 基金项目(39451)
- 自然(38084)
- 自然科(37225)
- 自然科学(37214)
- 自然科学基金(36650)
- 省(35673)
- 资助(33297)
- 教育(31322)
- 划(31094)
- 编号(23770)
- 部(23712)
- 重点(22207)
- 教育部(20921)
- 国家社会(20686)
- 创(20208)
- 发(19928)
- 人文(19669)
- 科研(19635)
- 大学(19140)
- 创新(19016)
共检索到21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巍
文章建立一个由货币供应、通货膨胀、证券以及房地产市场指数收益指标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利用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以及货币流动性充裕、通胀水平相对较高时期的月度数据,对这些参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调整动力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提示:(1)宏观当局在实行货币政策时,必须同时防止出现严重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或不足;(2)有效抑制国内物价水平短期内的大幅波动,维持国内经济和社会稳定;(3)完善国内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维护投资者信心,使其保持稳步上扬的态势;(4)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避免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大起大落,使其逐步与其他宏观经济金融变量建立起比较稳固的长期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华妤 马跃
应用增加时滞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滚动估计(surplus lag VAR rolling estimation)检验方法对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期中国各层次货币数量对价格水平的因果关系做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自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后货币政策的作用有减弱趋势;而在早期通货膨胀期间,货币供给有显著的内生迹象。除了M_0在1990年4月到1995年3月以外,没有迹象表明M_0、M_1、M_2是价格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货币供给量不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货币 物价 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晖光
2012年以来,中国告别近20年11%左右的高速增长,开始沿着新的平衡增长路径,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依靠货币政策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消失。为了解释这一经济现实,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系统考察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作用机制。首先建立数理模型。通过观察微观厂商对于超预期通货膨胀的理性反应,从微观角度提供理论证据,证明货币政策通过制造超预期通胀对真实产出产生影响,解释为何这种影响具有条件依存性和不可持续性,其边界处在潜在产出和自然失业率水平。其次,建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回归方程。通过分段检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超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在各个时期的政策效果,为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4、1988、1993年发生了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现行指标的变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投资率以及通货膨胀率正随着GDP的增长而相应提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军 陆旸
本文首先对2007年到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报表进行重整,从资产中剥离出金融资产,从收益中剥离出金融收益。对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公司所持有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和公司的经营收益率之间出现U形关系,即高业绩和低业绩的公司都趋向于持有更多金融资产;高业绩公司主要表现为富余效应,低业绩公司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U形关系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上不明显,而在理财信托类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上非常明显;高业绩公司中的中大型公司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富余效应。本文为我国非金融公司的金融化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
关键词:
非金融公司 经营收益 金融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胥爱欢 张彦洋 张铁强 孙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和掌握通胀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对于一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低水平通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一国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和面板协整DOLS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在货币竞争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通胀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和大宗商品价格渠道对新兴经济体通胀具有促进作用,而国际贸易渠道则起着抑制作用。
关键词:
货币竞争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通胀稳定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秦朵 何新华
本文通过对十国集团中的10个国家分别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对"大缓和"时期经济全球化对这10个国家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的确对这10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产生了影响,但其影响在国家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一方面,伴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些国家通货膨胀有所增加,而另外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则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自低成本的新兴经济体进口的增加,使得所有国家的通货膨胀均有所降低。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对这10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之持续性并未带来直接影响。而从通货膨胀之波动程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非单向,而是正负皆有。总体上看,在"大缓和"时期,经济全球化只是对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降...
关键词:
通货膨胀的动态特性 经济全球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红玉
一直以来,通胀率都是一个很敏感的经济指标,很多时候一旦通胀率出现大的波动,央行便会采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控。伴随着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其影响,以顺应利率变动和调节通胀率的需要。但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否会有助于通胀的调节,却有待考证。本文借助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前者是指由社会总需求增速下降、慢于总供给增速所引起的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需求)不足(即供过于求)而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后者是指由有效需求过旺(即求过于供)导致物价的全面、持续上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寂沫 王冠群
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循着美元的老路,其目的是要成为一种真正服务于国际贸易,使所有参与国都能公平获益的新的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风险世界经济面临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正逐步进入一个由货币现象主导的时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留彦
本文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短期关系。恶性通货膨胀可近似看作是纯粹的货币现象,使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数据,研究者可以尽量避开实际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股票收益与事后实现的通货膨胀和事前预期的通货膨胀本质上都是正相关的。股票能够几乎完全对冲预期通货膨胀风险,也能部分程度上对冲未预期通货膨胀风险。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经历支持了费雪效应假说,这一时期股票是一种不错的保值品种。该结论有助于重新认识"股票收益—通货膨胀之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梓翔 车明 李雨佳
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世界工厂和开放经济体,中国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系统分析输入型通胀的经济和政策影响。来自SVAR的证据显示,进口价格冲击表现为一个典型的负向供给冲击,推高通胀同时抑制经济活动。进口价格冲击对PPI的影响远强于对CPI的影响,同时引起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反事实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主要源于进口价格冲击的直接效应,同时放大了进口价格冲击的负面影响。接着论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引入多种进口品和盯住进口通胀的货币政策。估计结果显示,进口价格加成冲击解释了大部分时期的PPI变化,但对CPI的解释效力有限。模型拟合脉冲响应与实证结果基本一致。CPI和PPI的价格分化主要源于组成效应,而与整体进口占比的关系不大。输入型通胀向CPI的传导不畅主要源于衰退效应弱化了国内边际成本的上涨。最优货币政策分析表明,当受到进口价格冲击影响时,放任输入型通胀、忽视稳增长和政策的持续性都会带来更低的福利水平,央行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输入型通胀,以此降低PPI和投资受到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满平
尽管不可否认国内外都存在通货紧缩 ,但现有的研究与认识还不足以否定通货膨胀。我们在面对通货紧缩这一新的经济敌人的同时 ,原来的经济敌人并未死亡 ;通货膨胀远未投降 ,它只是披上了新的更加危险的外衣。从全球的经济现实看 ,促使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 ,各国要保持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尚需艰难的努力
关键词: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