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1)
2023(13216)
2022(11028)
2021(10287)
2020(8522)
2019(19483)
2018(18988)
2017(36233)
2016(18868)
2015(21449)
2014(21091)
2013(20991)
2012(19373)
2011(17761)
2010(17331)
2009(15789)
2008(15044)
2007(12583)
2006(11033)
2005(10054)
作者
(52381)
(43966)
(43794)
(41799)
(28141)
(20974)
(19776)
(17217)
(16927)
(15315)
(15264)
(14750)
(13822)
(13817)
(13807)
(13613)
(13060)
(12661)
(12608)
(12150)
(11087)
(10502)
(10384)
(10216)
(10023)
(9979)
(9452)
(8886)
(8643)
(8512)
学科
(103398)
经济(103313)
管理(51550)
(46611)
方法(43465)
数学(38848)
数学方法(38470)
(38223)
企业(38223)
中国(24734)
(20457)
地方(20117)
(19860)
业经(18655)
(18361)
(18152)
贸易(18142)
(17644)
(14735)
(13956)
金融(13955)
环境(13560)
农业(13525)
地方经济(13419)
(13387)
银行(13376)
(13048)
(12924)
理论(12831)
(11547)
机构
大学(278491)
学院(274573)
(134033)
经济(131946)
管理(106821)
研究(97871)
理学(92655)
理学院(91679)
管理学(90331)
管理学院(89811)
中国(76831)
(58007)
(57085)
科学(54074)
财经(47462)
(47150)
经济学(44503)
中心(44427)
(43564)
研究所(42960)
经济学院(39965)
(37198)
(37115)
北京(35976)
财经大学(35700)
(35180)
业大(35047)
(34203)
师范(33914)
商学(29696)
基金
项目(186077)
科学(149863)
基金(141629)
研究(135921)
(123150)
国家(122287)
科学基金(106082)
社会(92336)
社会科(87912)
社会科学(87894)
基金项目(73910)
(67122)
自然(66607)
自然科(65103)
自然科学(65086)
自然科学基金(63970)
教育(61619)
资助(58246)
(58000)
编号(51324)
(43749)
重点(42323)
成果(40725)
国家社会(40687)
(40579)
(38586)
教育部(38497)
人文(36784)
中国(36397)
创新(36327)
期刊
(141990)
经济(141990)
研究(85993)
中国(46991)
(43788)
管理(40427)
科学(37744)
学报(37310)
(32115)
大学(29907)
学学(28491)
(27862)
金融(27862)
经济研究(25099)
财经(25009)
技术(24038)
农业(22093)
(21724)
教育(20581)
问题(18881)
业经(18381)
(17330)
世界(16031)
国际(15850)
技术经济(15032)
统计(14754)
(12725)
(12565)
理论(12373)
资源(12101)
共检索到405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斌  何帆  
本文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中,讨论了真实汇率外生条件下部门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产业结构与贸易余额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保持名义有效汇率固定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的货币政策组合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贸易品部门相对非贸易品部门更快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还会造成(1)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扭曲;(2)贸易顺差扩大;(3)工资水平下降,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4)工资下降与利润率上升,收入分配恶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与非贸易品部门市场化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新仕  孙维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会计体系均围绕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现出趋同态势。高质量的准则体系不仅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密切相关,而且能有效稳定资本市场,节约交易费用,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准则修订历程中收入确认模型的演进,以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中基于合同的新收入确认模型为中心,纵向对比了三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模型的确认理念、确认基础、确认时点及确认条件等核心要素,并从契约思想、准则导向、资产负债观以及责、权、利均衡制四个维度阐述了收入确认模型演进的理论特征,最后从社会资源配置和交易费用两个方面分析了收入确认模型演进的经济后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雁春  苏文兵  王亚星  
关键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AD AS 货币政策机制”模型 ,探讨不同货币政策机制在经济行为主体具备理性预期情况下的宏观经济后果 ,为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分析工具是一阶差分方程和McCallum模拟假定方法 (Conjecture)。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诚直  
文章总结了中国经济、金融在"新常态"下的若干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探讨了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方向、挑战和预期等。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朝着定向化、价格型和重监管三方面转变,以短期利率走廊配合中期政策利率的做法符合现阶段国情。文章并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变走向作了预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本艳  
文章在分析中国利率调解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运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中国央行的利率调节干预对CPI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平均幅度较小,正向调整和负向调整、对称调整和非对称调整的频率基本相同,利率水平总体保持平稳。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效应来看,降息可以促使CPI上升,但作用效果尚不显著,而加息可以促使CPI降低,且作用效果较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雁春  苏文兵  王亚星  
运用随机边界模型,进行货币政策与企业资本结构变动及经济后果的分析。研究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企业当期的资本配置能力,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强企业当期的资本配置能力。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企业资本配置的风险,这种效应在利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区间尤为显著。在三大货币政策区间里,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三类负债对以上两者的效应存在着异质性。就经济后果而言,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企业的投资完成度,且国有企业的投资完成度低于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投资完成度高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就区域间的时空关联而言,三大货币政策区间的企业投资完成度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特性,并慢慢呈现三大区域板块集聚的现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洪斌  董凤斌  
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角度出发,研究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货币超中性问题。通过将内生货币加入新古典生产函数,得到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将降低均衡状态时的资本密度,进而降低了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这一与“托宾效应”截然相反的结论。根据中国1994—2003年季度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检验货币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运用Granger因果性检验考察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与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屹山  孔灵柱  
本文对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实证研究,并和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贬值时期的数据比较,发现在升值过程中反货币替代程度要比贬值时期货币替代程度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经济主体持有大量本币资产,贬值导致的边际损失比升值带来的边际收益大,根据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经济主体对损失比收益更加敏感,所以导致两阶段货币替代问题在程度上存在非对称性、在特征上也有显著区别。有鉴于此,从长期看为了防范潜在货币替代程度加深对金融和经济产生冲击,微观上要提高经济主体持有本币的实际收益率,宏观上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政策的连贯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明国  
结合我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充分吸收当代影响较大的发行货币理论的合理成分,立足强国富民的国家治理目标,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提出货币五重价值假说、货币七大功能假说、发行人民币两大功能—四大职能假说,并提出发行人民币的五大原则以及以实物商品为本位、发行人民币的双轨体制和双向机制、强调公益性驱动货币机制、由国有企业出售稀缺物资的回笼货币机制、多部门互动稳定人民币价值体制机制构想,从而为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央银行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钟海燕  王思遥  
本文在阐述企业避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企业避税战略风格的异质性和理论基础等角度分析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随后构建了一个体现我国制度背景的企业避税研究框架体系:以企业避税战略风格形成动因为起点,企业避税战略风格对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影响为主线,研究企业避税战略风格的形成动因及其经济后果,从而为企业避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光  
不同经济序列之间的协动性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这种协动性一般被定义为经济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首先对经济序列中的相关系数问题进行综述,特别是介绍了动态相关系数,并且作为衡量经济周期稳定性的新特征事实。然后介绍Engle最近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估计方法。最后对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描述。本文计算了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净出口、CPI、M2、利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汇率与GDP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发现了政府支出与GDP之间关系最为稳定的重要结论,并且和美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肖成民  陆光雯  
度量方法、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是民营企业政治关系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基于制度弹性的分析框架能够整合这三个方面并阐释政治关系对于制度质量和制度变迁的意义。在度量方法方面,已有文献对于政治关系的度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多采用静态的、虚拟变量度量,动态的、连续变量度量有待充实和完善。在经济后果方面,已有文献对于政治关系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主要以公司为评价对象,相对缺乏对政治关系影响实现路径的辨析。在影响因素方面,基于制度弹性的分析框架,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企业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一种方式,并且可能改变整体制度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福  
近期美国经济活力下降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该问题主要表现为新公司创立速度降低、上市公司数量回落、中小企业成长潜力缩小、公司出现老龄化等等,此外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下降也与上述现象有关。经济活力下降并非短期周期性现象,而是各种深层次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意味着大公司市场主导地位有所增强,新企业处于更不利的竞争位置;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有些争议,但新老企业间"创造性破坏"效应减弱整体上不利于技术创新;经济活力下降也会影响美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后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叶康涛  臧文佼  
全球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采纳IFRS既有直接后果,又有间接后果,直接后果即采用IFRS会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信息质量特征产生影响;间接后果则是IFRS通过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而影响分析师行为、资本市场发展、委托代理成本以及公司内部经营决策效率等。本文提出了两个推论:一是制度差异调节论;二是小国受益论。本文认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一国资本市场和发达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结构的差异,这影响了会计信息需求特征;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