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1)
- 2023(9617)
- 2022(8017)
- 2021(7160)
- 2020(5895)
- 2019(13239)
- 2018(12955)
- 2017(25203)
- 2016(13640)
- 2015(14876)
- 2014(14618)
- 2013(14727)
- 2012(13941)
- 2011(12818)
- 2010(12909)
- 2009(11968)
- 2008(11502)
- 2007(10126)
- 2006(9106)
- 2005(8309)
- 学科
- 济(78636)
- 经济(78566)
- 管理(34653)
- 业(32348)
- 方法(28459)
- 数学(25469)
- 数学方法(25321)
- 企(24031)
- 企业(24031)
- 地方(17865)
- 中国(15788)
- 农(15485)
- 贸(15047)
- 贸易(15041)
- 易(14639)
- 学(14273)
- 财(13852)
- 业经(13622)
- 地方经济(12578)
- 融(12088)
- 金融(12088)
- 农业(11136)
- 制(10581)
- 银(10188)
- 银行(10145)
- 环境(10094)
- 行(9753)
- 产业(8569)
- 和(8343)
- 体(8141)
- 机构
- 大学(204005)
- 学院(201261)
- 济(100530)
- 经济(98936)
- 研究(76184)
- 管理(73296)
- 理学(63294)
- 理学院(62550)
- 管理学(61694)
- 管理学院(61324)
- 中国(58227)
- 科学(43597)
- 财(42455)
- 京(41646)
- 所(39346)
- 农(37264)
- 研究所(35818)
- 财经(34243)
- 经济学(33505)
- 中心(33423)
- 经(31263)
- 业大(30660)
- 经济学院(30172)
- 农业(29573)
- 江(28524)
- 院(26412)
- 北京(26382)
- 财经大学(25469)
- 范(24304)
- 师范(23951)
- 基金
- 项目(131945)
- 科学(103335)
- 基金(98158)
- 研究(91275)
- 家(87682)
- 国家(87015)
- 科学基金(72864)
- 社会(62513)
- 社会科(59542)
- 社会科学(59528)
- 基金项目(51488)
- 省(48872)
- 自然(46219)
- 自然科(45183)
- 自然科学(45168)
- 自然科学基金(44410)
- 划(42156)
- 教育(40605)
- 资助(40543)
- 编号(33348)
- 部(29987)
- 重点(29982)
- 发(29619)
- 国家社会(27348)
- 创(27214)
- 成果(26900)
- 教育部(25750)
- 创新(25643)
- 科研(25411)
- 人文(24752)
共检索到306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骏 余燕 杨声
首先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东亚国家货币升值对各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国际比较,然后对1990年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与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存在巨大的差异,人民币适度升值不会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人民币升值应遵循主动性和渐进式原则。
关键词:
货币升值 经济增长 汇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骁毅
文章以2003年第三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两种渠道对经济的影响力。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两种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均有影响作用,信贷渠道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反,而货币渠道长短期对经济增长作用一致,并且分别与经济增长呈现单项因果关系。这说明信贷渠道对经济增长短期促进,长期不利。货币渠道虽然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当前还没有起到带动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侯青 张永军
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过程中,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他们在本币升值时货币政策的得失,并提出了可供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参考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汇率升值 货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文 李华罡
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新加坡曾出现了较长时期的本币升值趋势。借鉴新加坡货币升值的经验,对把握人民币的升值不无裨益。一、新元升值提升新加坡国际竞争力新加坡长期坚持货币坚挺的政策。1967年,政府规定1新元= 0.290299克黄金,即使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并贬值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其后,其货币逐渐升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成 尹益兰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时间序列和对外贸易的混合数据,证实了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内外效应。内部效应分为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前者显示扩展经济规模和累积货币势能有利于人民币硬通货化;后者表明保持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有助于增强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强势货币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已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对可控、有序、逐步深入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宏观思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卜国军
本文选取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种国际货币,分析、比较三种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变化的特点,发现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主要国际货币在其国际化进程中都经历了升值过程,货币升值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保持汇率稳中有升、维持经常项目顺差、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并根据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灵活实施汇率管理政策。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汇率 升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蒲晓晔 赵守国
对经济增长动力变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三驾马车"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拉动条件,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结构 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明涛 袁富华 张平
本文基于多国历史统计数据,在增长核算框架下,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经济追赶国家向发达经济增长阶段演变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资本产出比和消费率变化引发的资本增长率下降和资本产出弹性下降,共同决定了结构性减速的必然趋势。(2)投资增长下降、人口结构转型和要素弹性逆转,对中国构成三重结构性冲击,导致未来增长减速。如果全要素生产率不能得到切实提高,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前景堪忧。(3)中国工业化时期的高速增长是由投资、劳动力等要素规模扩张维持的,经济投入产出效率低下,效率问题是未来增长模式转型的重中之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岚 邓雄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银行存款增长受限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实体经济融资出现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央行创新推出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面对同样的问题,欧美等国采用的FLS、TLTRO以及TAF等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加快合格抵押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抵押品分类和违约风险度量框架;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在当今世界三大货币中,美元国际化路径依赖的是全球性汇率协作制度安排,欧元国际化路径依赖的是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区域性制度安排,日元国际化路径依赖的是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政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人民币国际化只有依托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来逐步实现。随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四种货币可以融合为单一货币,实现国际化。
关键词:
货币 国际化 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 张浩
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等国对货币统计口经的调整情况,并且概括了这些调整变化中的一些共同特点。最后,结合各国货币统计变化的特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银行卡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纳入M1层次,将财政存款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货币统计口径,以及增加广义流动性统计等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彭中文 李勇辉
我国城镇居民住宅消费支出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大。国外城镇住宅消费对该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现阶段城镇住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住宅消费 经济增长 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吉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结束后,曾发生了三次大幅度的日元升值。由于三次升值具有升值速度快、升值幅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在宏观方面,日元升值引发了暂时性国际贸易赤字和劳动力市场的显著变化;在微观方面,使得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调整。目前我国也面临着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因此通过吸取日元升值的经验,提出避免大幅度的货币升值引发的诸多不利经济影响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蕾 邹昆仑
基于Engle-Granger两步法和引用虚拟变量的方法,采用1992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分别就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是否产生影响做出检验。结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度较大,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此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协整的方法,寻求到新的稳定的长期货币需求方程。并且,通过建立误差纠正模型考察了我国短期货币需求的动态变化,并从中发现狭义货币m1更能反映我国货币政策对短期货币需求的控制情况,应将m1作为货币政策的反应变量。最后,本文指出只有灵活、及时地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增强人民的信心,拉动内需才能应对外来...
关键词:
货币需求量 虚拟变量 协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先威 周茂林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必然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升值压力,在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汇率制度的平稳改革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日元升值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主要着眼点,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升值并非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升值过程中产生的资产泡沫才是真正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人民币将逐渐升值,而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掌握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防止资产泡沫将是今后我国汇率工作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