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6)
- 2023(13563)
- 2022(11899)
- 2021(11289)
- 2020(9346)
- 2019(21254)
- 2018(21090)
- 2017(41110)
- 2016(22305)
- 2015(24661)
- 2014(24428)
- 2013(24058)
- 2012(21653)
- 2011(19517)
- 2010(19201)
- 2009(17759)
- 2008(16970)
- 2007(14743)
- 2006(12653)
- 2005(11073)
- 学科
- 济(84206)
- 经济(84113)
- 管理(62543)
- 业(59492)
- 企(50290)
- 企业(50290)
- 方法(41045)
- 数学(35679)
- 数学方法(35292)
- 财(21603)
- 农(21583)
- 中国(21553)
- 学(18737)
- 业经(18573)
- 贸(16935)
- 贸易(16925)
- 易(16446)
- 制(15829)
- 地方(15584)
- 理论(15374)
- 务(14488)
- 财务(14421)
- 财务管理(14400)
- 农业(13997)
- 融(13975)
- 金融(13973)
- 银(13905)
- 银行(13867)
- 企业财务(13668)
- 和(13331)
- 机构
- 大学(309261)
- 学院(308198)
- 管理(122827)
- 济(121314)
- 经济(118629)
- 理学(106764)
- 理学院(105613)
- 管理学(103725)
- 管理学院(103186)
- 研究(101339)
- 中国(76480)
- 京(64796)
- 科学(62669)
- 财(56116)
- 所(50568)
- 农(47511)
- 研究所(46181)
- 中心(46016)
- 财经(45854)
- 业大(45500)
- 江(43023)
- 经(41802)
- 北京(40638)
- 范(39919)
- 师范(39527)
- 农业(37443)
- 经济学(36693)
- 院(36630)
- 州(35772)
- 财经大学(34499)
- 基金
- 项目(213792)
- 科学(167979)
- 研究(155915)
- 基金(155682)
- 家(135598)
- 国家(134491)
- 科学基金(115827)
- 社会(97435)
- 社会科(92357)
- 社会科学(92334)
- 基金项目(82752)
- 省(82727)
- 自然(76479)
- 自然科(74751)
- 自然科学(74732)
- 自然科学基金(73392)
- 教育(71870)
- 划(70030)
- 资助(64669)
- 编号(63854)
- 成果(51204)
- 重点(47403)
- 部(47205)
- 创(44621)
- 发(44586)
- 课题(43244)
- 创新(41565)
- 科研(41192)
- 教育部(40800)
- 大学(40223)
- 期刊
- 济(129899)
- 经济(129899)
- 研究(91185)
- 中国(54026)
- 学报(49028)
- 科学(45095)
- 管理(44519)
- 农(42747)
- 财(41941)
- 大学(36793)
- 学学(34756)
- 教育(33364)
- 融(30973)
- 金融(30973)
- 农业(29853)
- 技术(25214)
- 财经(22448)
- 经济研究(21819)
- 业经(21763)
- 经(19118)
- 问题(16585)
- 理论(15974)
- 图书(15693)
- 业(15076)
- 实践(14665)
- 践(14665)
- 科技(14557)
- 商业(14267)
- 技术经济(14110)
- 版(13798)
共检索到441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莉 陈勇勇 李园丰
基于时点视角,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并引入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VGARCH),从时段角度分析货币冲击下的跨市场流动性传导以及不同金融子市场流动性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表明:第一,货币冲击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有正向影响;第二,货币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银行融资流动性呈动态正相关关系;第三,货币、银行融资和股票市场三元流动性在金融市场中的同向运动表现为螺旋式联动效应,流动性的传导方向为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融资→股票市场;第四,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融资流动性表现出显著的动态正相关关系,进而产生正向的流动性螺旋,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方式,使得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货币需求相适应;第二,要加强对银行融资流动性与股票市场流动性联动效应的跟踪和监测,防范流动性风险在不同子市场之间的传递;第三,要密切关注三元流动性之间的立体螺旋式关联效应,灵活调整货币流动性的方向和强度,以更有效地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强劲 陈忠华 吴武清
为研究国债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有效性,基于货币政策持续期,建立综合度量国债流动性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密集调整时期,国债流动性受冲击的显著性、强度和阶段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权 杨秋菊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了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及其救援模型,探讨存在流动性风险情形下外汇储备与双边货币互换对国际资本期望净产出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参数设定与模拟,分析双边货币互换的福利效应并确定货币互换最优规模。结果显示,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低于0.5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为24.1%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流动性风险。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处于0.51~0.87时,采取双边货币互换和外汇储备相结合的救援方式效果最佳,此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24.18%~25.55%,双边货币互换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0.33%~35.54%。对照一国外汇储备量及其与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发现,外汇储备量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虽落入最优区间,但综合两者的流动性提供功能,大部分国家仍不能应对0.6以上的流动性冲击。其中,大部分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偏低,只有巴西、丹麦、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的外汇储备量是相对足够的,同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额度都太低,很难提供遭受冲击时所需的流动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燕汝贞 高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冲击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市场冲击对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借助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高频交易数据,估计市场冲击的大小,并从市场流动性的角度,分析流通市值、换手率以及订单规模等因素对市场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市场冲击既存在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情形;换手率、订单规模是市场冲击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而受投资者关注较多的流通市值对市场冲击并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论表明,在证券市场出现剧烈变化时,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于流动性监管,特别是那些流动性较差的大盘股股票。
关键词:
市场冲击 换手率 流动性 算法交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元生 杨盼盼 王有贵
厘清行业价格指数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模式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FAVAR模型分析流动性冲击对不同行业价格变动的影响,发现用信贷规模衡量宏观流动性比用货币量M2更具有优势,对经济变化的解释能力更强,尤其在讨论价格变化时,信贷的影响更大。还发现流动性冲击对CPI的影响比PPI更为显著,而且PPI的数据显示流动性冲击是沿着产业链的下游往上游传导,其强度依次减弱。这种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行业价格指数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模式可能是CPI对PPI价格倒逼机制的内在原因。中央银行应该动态地监控产业链上不同行业之间的价格变化趋势,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以便进行有效的流动性管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平
流动性可以从市场流动性、融资流动性、资产负债表流动性和流动性需求四个维度来分析。四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流动性传导的五种机制——借款者的资产负债效应、信贷紧缩效应、对金融机构的挤兑效应、信用传染效应和对不确定性的规避效应。五种传导机制使单个流动性冲击演变为系统性的流动性冲击,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冲击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并相互强化形成了流动性的循环。为了防止或减少流动性危机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既要提高单个金融机构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也要改善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必要时中央银行应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增强市场信心。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流动性 传导机制 流动性循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舟 倪玉娟 庄金良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影响股市流动性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个新的股票市场流动性指标,通过引入MS-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制下对股市流动性的动态影响。基于MSIH(3)-VAR(4)模型和累积脉冲响应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扩张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收紧,会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但在不同区制下,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当股市处于膨胀期时,货币政策冲击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比股市处于低迷期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股市收益率和股市波动率对股市流动性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金明 陈敏 翟永会
我国货币供给冲击的传导途径及资产价格和其他经济变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其特殊性。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从货币供给冲击到通货膨胀的传导是通过投资和资产价格两个并行的途径进行的,其中投资发挥着主要作用,资产价格发挥着次要作用,其他经济变量的传导作用非常小。投资和资产价格主要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影响直接将货币供给冲击传导至通货膨胀,这使得我国通货膨胀更具备成本推动型特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立
在今年6月份的美国《幸福》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加坡总理B.G.Lee坚持亚洲价值观》的采访报道。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时,新加坡总理说道:“首先,当前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高度内部关联的世界,所有的新闻和事件都被迅速地加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关键词:
流动性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文生 刘树林
本文对传统货币理论CIU、CIA和OLG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货币稀释理论。货币稀释理论揭示了纸币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产出价值的稀释或分割,找到了纸币的价值来源。在货币稀释理论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各国具有降低本国利率的动机,因而造成全球低利率压力。第二,高储蓄、高增长和低金融发展的中国与高消费、低增长和高金融发展的美国形成经济中的对偶关系,这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第三,受美国世界经济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中国资本更多地流向美国,使美国资产在世界资产组合中的比例增大进而形成所谓的"格林斯潘难题"。第四,美国选择具有操作性的金融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磊 刘学
本文在Del Negro et al(2017)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应对由流动性冲击导致的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作用。当流动性冲击影响资产价格并导致经济衰退时,减税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提高了名义利率,从而为盯住资产价格的利率规则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仍然可以应对由流动性冲击导致的金融危机,而并不需要采用量化宽松政策。本文的研究对当前全球正在和即将采取扩表政策的央行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宏观调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鸿志
如果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渠道传导不畅,现金资产大量滞留在资本市场中,当货币扩张(紧缩)时,实体部门可能并不发生相应的资本流入(流出),则货币当局可能产生"上次货币调整的效果不显著"的错觉,促使其发动新一轮更大强度的同向货币政策调整,这将加重国内整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动荡。通过对近十余年来货币供给量、资本市场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政策信息阻塞现象的确会引起货币当局的错觉,而导致国内经济更加不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认知偏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翱 赵向琴 陈国进
本文以灾难冲击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灾难冲击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一个中美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从经济开放度中的贸易开放度与资本账户开放度两个角度对中美两国TFP灾难冲击的跨国传导效应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中美两国TFP灾难冲击均具有负面的跨国传导效应;美国TFP灾难冲击通过贸易渠道而非资本账户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并抬升进口商品价格中枢形成输入型通胀;降低中美两国贸易开放度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不能缓解TFP灾难冲击对中美两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反而会造成中美两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削弱TFP灾难冲击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美国货币当局对美国TFP灾难冲击进行调控时对中国产出存在挤出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曾鸿志
如果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渠道传导不畅,现金资产大量滞留在资本市场中,结果在货币扩张/紧缩时,实体部门可能并不能发生相应的资本流入/流出,则货币当局可能产生"上次货币调整的效果不显著"的错觉,促使其发动新一轮更大强度的同向货币政策调整,这将加重国内整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动荡。通过对近十余年来货币供给量、资本市场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政策信息阻塞现象的确会引起货币当局的错觉,进而导致国内经济更加不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认知偏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