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2)
- 2023(7127)
- 2022(6278)
- 2021(5687)
- 2020(5219)
- 2019(12475)
- 2018(12408)
- 2017(25945)
- 2016(14075)
- 2015(15758)
- 2014(15966)
- 2013(16298)
- 2012(15437)
- 2011(14184)
- 2010(14013)
- 2009(13289)
- 2008(13439)
- 2007(12075)
- 2006(10156)
- 2005(8991)
- 学科
- 济(66126)
- 经济(66062)
- 管理(39560)
- 业(39351)
- 方法(38201)
- 数学(35073)
- 数学方法(34866)
- 企(32195)
- 企业(32195)
- 财(17460)
- 农(15500)
- 中国(14006)
- 贸(13432)
- 贸易(13430)
- 易(13023)
- 学(11949)
- 务(11410)
- 财务(11393)
- 财务管理(11360)
- 业经(11071)
- 地方(11027)
- 制(10987)
- 企业财务(10847)
- 农业(10010)
- 融(9602)
- 金融(9600)
- 银(9282)
- 银行(9246)
- 行(8713)
- 和(8485)
- 机构
- 大学(209784)
- 学院(206664)
- 济(90706)
- 经济(88973)
- 管理(80677)
- 理学(70335)
- 理学院(69601)
- 管理学(68478)
- 管理学院(68115)
- 研究(67828)
- 中国(52835)
- 京(42381)
- 财(42005)
- 科学(40564)
- 农(36338)
- 所(34864)
- 财经(34397)
- 中心(32155)
- 研究所(31687)
- 业大(31577)
- 经(31369)
- 江(29834)
- 经济学(29651)
- 农业(28972)
- 经济学院(27233)
- 北京(26451)
- 财经大学(25869)
- 范(24920)
- 师范(24647)
- 州(23850)
- 基金
- 项目(137101)
- 科学(107780)
- 基金(101675)
- 研究(96739)
- 家(88598)
- 国家(87919)
- 科学基金(75078)
- 社会(62611)
- 社会科(59532)
- 社会科学(59514)
- 基金项目(54024)
- 省(52236)
- 自然(49215)
- 自然科(48119)
- 自然科学(48105)
- 自然科学基金(47311)
- 教育(45650)
- 划(44576)
- 资助(43753)
- 编号(37973)
- 部(32207)
- 重点(30941)
- 成果(30895)
- 发(28387)
- 创(28123)
- 教育部(27878)
- 科研(27206)
- 人文(26586)
- 大学(26431)
- 创新(26366)
共检索到293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冷松 徐美银
为了考察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10年的货币供给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均衡会偏离长期均衡,并且两个变量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不同。对此,需要适当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速度,以便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仁 邬琼 杨倩
文章针对我国连年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涨并没有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现象,对1994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分别从线性协整模型和门限协整模型的视角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经线性协整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仅有M0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有关;而经门限协整模型的检验结果可知,M0、M1和M2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均存在门限协整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方方 田野
根据传统主流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一种大致平行的关系,但是,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情况的差异和实证分析中计量模型和数据选择的不同,传统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拟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的实际数据。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实证结果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培培
本文以1997年到2010年第3季度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CPI为样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较小,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 单位根检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乜玉平 庞如超
本文借助货币需求理论公式建立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我国历次出现的通货膨胀历史回顾,以及对1991年 ̄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我国货币供应量是CPI变化的原因,并对宏观经济调控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建江 胡国
本文利用1986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数据,运用图示法和模型检验,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中,M2与CPI存在较强相关性;在各时间阶段中,1997-2008年M2与CPI的相关性较1986-1996年强;CPI与M2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文章进一步对检验结果进行了阐释,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宗鹏 郑学高
金融危机后,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本文通过对2008年后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本文实证分析在研究角度、数据搜集、方法处理上相较于以前的研究都有所改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蓉蓉 崔超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雪松
文章基于VAR模型,对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中国1979年-2016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了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函数分析的方法,展开了三者关系的分析和检验,得出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三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短期内会具有一个正向的影响和冲击,但长期影响不大,产出对通货膨胀短期和长期影响均不大,通货膨胀对产出短期内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而长期却具有正向影响的基本结论,提出我国应将现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改为调整利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变量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优化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目的。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 脉冲响应 货币利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永强
通货膨胀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本文将从实证分析和数量分析出发,探讨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一、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可能发生。引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既有体制的因素,又有决策的因素;既有主观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斯特
文章利用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的样本数据,对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进行协整检验,同时基于SVAR模型对二者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析,研究结论是: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效应,前5期为负效应,随后转为正效应;通货膨胀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即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有着长期的负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由自身的滞后项引起,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 协整检验 SVA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向梅 夏海勇
2005年至2010上半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速度(尤其M1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给过快对物价产生冲击,而货币政策的相机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成为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呈现出发散的"螺旋"关系。基于货币交易方程的实证模型表明,金融危机及之后时期我国经济体存在较高的通胀惯性,并且高速的M1供给显著的抬升了CPI水平,但M2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中长期内保持货币供给的平稳性有助于维持物价水平稳定,而短期内则可以通过降低M1供给,刺激M2货币增加,抑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
关键词:
通货膨胀风险 货币供给 后金融危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如何正确认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国的实际经验是怎样?对此,本文将进行有关经验数据及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述。分析与论述的基点是区分长期与短期的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田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具体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用现存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均不能有说服力地解释这些现象,为此需要研究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研究虚拟经济格局下货币供给行为及货币供给量变化对于物价变化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在虚拟和实体两部门经济结构下,现代经济周期运动的不同阶段出现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背离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对策。
关键词:
虚拟经济 货币供给量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