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5)
2023(8835)
2022(7674)
2021(6780)
2020(5988)
2019(14178)
2018(14006)
2017(28663)
2016(15261)
2015(17026)
2014(17400)
2013(17789)
2012(16994)
2011(15655)
2010(15787)
2009(15123)
2008(14804)
2007(13490)
2006(11931)
2005(10914)
作者
(45931)
(39037)
(38674)
(37186)
(24641)
(18622)
(17754)
(15230)
(14481)
(13838)
(13458)
(12821)
(12473)
(12449)
(12379)
(12072)
(11710)
(11452)
(11247)
(11165)
(9844)
(9719)
(9546)
(9080)
(8899)
(8711)
(8431)
(8423)
(7943)
(7677)
学科
(89522)
经济(89462)
管理(40311)
(38195)
方法(36115)
数学(32580)
数学方法(32377)
(29712)
企业(29712)
地方(19826)
(18922)
中国(17996)
(16910)
(16646)
业经(15120)
(14190)
贸易(14183)
(13563)
地方经济(13370)
(12946)
农业(12349)
(10903)
金融(10901)
(10877)
(10453)
银行(10413)
环境(10230)
(9933)
(9788)
财务(9768)
机构
大学(231017)
学院(230699)
(109687)
经济(107620)
管理(84592)
研究(83379)
理学(72359)
理学院(71527)
管理学(70302)
管理学院(69894)
中国(64252)
科学(49340)
(48036)
(47828)
(43835)
(40528)
研究所(39656)
财经(38375)
中心(37381)
经济学(35988)
(34803)
(34652)
业大(33758)
经济学院(32328)
农业(31859)
北京(30385)
(28780)
(28287)
财经大学(28231)
师范(28009)
基金
项目(144930)
科学(112897)
基金(105533)
研究(103213)
(92168)
国家(91456)
科学基金(76942)
社会(67211)
社会科(63777)
社会科学(63756)
(55901)
基金项目(55590)
自然(48715)
自然科(47561)
自然科学(47546)
(46865)
自然科学基金(46732)
教育(46667)
资助(44811)
编号(40497)
成果(33258)
重点(32988)
(32796)
(32401)
(29269)
课题(28177)
国家社会(28063)
教育部(28032)
科研(28027)
创新(27537)
期刊
(126521)
经济(126521)
研究(72707)
中国(41863)
(37885)
学报(36762)
(36187)
科学(33012)
管理(30420)
大学(27131)
学学(26050)
(24955)
金融(24955)
农业(23702)
经济研究(23103)
财经(20334)
技术(19412)
业经(18925)
(17593)
问题(16513)
教育(15939)
技术经济(13805)
(13757)
统计(13236)
商业(13117)
(12632)
世界(11861)
国际(11804)
(11383)
理论(11198)
共检索到351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黄杰  
货币量是衡量经济健康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对货币量、流通速度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较广义货币供给量,狭义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而且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为零。这与过去的研究结论明显不同,在目前中国的复杂经济背景下,实际情况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相反,经济增长却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相比较狭义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供给量对其自身的解释能力更大,经济增长对广义货币供给量供给的解释能力更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子芳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且将其原因归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放缓上,忽视了物价总水平变动等指标口径有偏、测算方法不妥和有效货币供应量因总沉淀率较高而不足的影响。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总沉淀率过高,以及由此造成的有效供应量不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巫启玉  
(一) 货币,应当既包括现金通货,又包括存款通货,以反映货币流通全貌,总揽其活动规律。这一点,最近在学术界认识几乎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对存款通货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已。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货币稳定;在稳定货币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两者相辅相成,以发展经济为主。如果把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稳定货币,就有可能导致单纯追求货币稳定,脱离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石  肖义欢  
本文在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下,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最优化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运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正向冲击都会对产出产生持久的正效应,但就各种冲击的效应大小而言,货币流通速度冲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货币增长冲击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花兰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网上交易已经成为新常态,第三方支付的应用也日益频繁和常态化。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货币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人们可以跨过银行直接进行支付和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交易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影响着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效率。文章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将经济增长率、现金比率以及第三方支付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将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对变量进行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得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第三方支付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呈正方向变动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革生  曾令华  杨新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彤玉  冯菲  
本文基于拓展的交易方程式提出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总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各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以及各部门交易货币持有量占总交易货币量比重的变化。本文根据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分部门结构,分析了企业、居民、政府三个主要经济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特征,并对三部门交易货币持有量占总交易货币量比重的变化对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做了分析。总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分部门考察为我们揭示狭义货币流通速度(GNP/M1)的变动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毛中根  
大量的文献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本文研究表明,影响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贺新瑜  黄先开  
本文采用简化式向量回归模型,考察了在过去几十年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检验了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否可归结为货币现象。并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指出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最优控制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文章评价和综合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 ,从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出发 ,建立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是 :制度的转型改变着经济主体的微观机制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价格自由化进程、利率制度安排的特殊性、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我国货币需求持续扩张和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个结论。最后结合未来经济转型 ,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华  
将经济转轨、货币需求膨胀 ① 与货币流通速度联系起来是本文的尝试。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需求膨胀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货币交易需求膨胀 ;其二是居民储蓄存款静态膨胀。前一种膨胀表现为货币供给M1比名义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后一种膨胀表现为M 2比M 1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由于两种膨胀的性质不同 ,因而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不同 :前一种膨胀使得M1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 ,但交易流通速度基本稳定 ;后一种膨胀加剧了M 2收入流通速度的下降 ,但由于它是一种静态膨胀 ,因而不会对M2的收入流通速度构成长期影响。结论 :货币供给量仍不失为目前我国适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于艳萍  郭鹏飞  钱争鸣  
通过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就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动态效应作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波动较大,中长期总体效应为正面影响。而在加入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后,它对经济增长在中长期效应为负面影响,货币供给总体表现为正面影响,两者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为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海峰  冯静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经典论题,其研究遵循着货币需求、货币均衡的理论规范,先后经历了近代数量论、凯恩斯理论和现代数量论三个主要范式,但目前已不为西方经济学界所重视;而国内学术界对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理论与实证规范还正在建立中,由于中国一些特定的因素,对其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可能仍然存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宗鹏  郑学高  
金融危机后,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本文通过对2008年后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本文实证分析在研究角度、数据搜集、方法处理上相较于以前的研究都有所改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兆晗  
本文先是对现有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波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利用1985年-2003年的年度样本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估计,在假设该趋势为制度性因素决定的前提下,提取了货币流通速度对时间趋势的偏离,并以此作为货币供应松紧程度的度量。在此基础上,又检验了其同当期及未来经济波动之间的联系。表明货币流通速度每高于时间趋势0.01,则经济增长随后下降0.53个百分点。这表明从货币主义理论出发,不考虑货币传导机制的具体作用过程,货币冲击在短期内的确影响经济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