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6)
2023(5220)
2022(4251)
2021(4061)
2020(3303)
2019(7696)
2018(7313)
2017(15290)
2016(8319)
2015(8757)
2014(8922)
2013(8993)
2012(8384)
2011(7705)
2010(7601)
2009(7017)
2008(7040)
2007(6321)
2006(5399)
2005(5210)
作者
(24530)
(20431)
(20199)
(19584)
(13104)
(9927)
(9274)
(7809)
(7663)
(7467)
(7071)
(7005)
(6740)
(6688)
(6560)
(6419)
(6206)
(5963)
(5864)
(5791)
(5204)
(5033)
(4995)
(4760)
(4737)
(4728)
(4499)
(4241)
(4185)
(3989)
学科
(37528)
经济(37498)
(22683)
管理(21904)
方法(19300)
(18680)
企业(18680)
数学(17754)
数学方法(17639)
(10552)
中国(9415)
(8829)
(8208)
金融(8208)
(7997)
(7591)
银行(7580)
(7534)
(7510)
贸易(7503)
(7306)
(7301)
(7036)
财务(7031)
财务管理(7020)
企业财务(6848)
业经(6508)
(5975)
结构(5727)
产业(5619)
机构
大学(123451)
学院(121173)
(57110)
经济(56090)
管理(44988)
研究(43738)
理学(38674)
理学院(38227)
管理学(37622)
管理学院(37381)
中国(36133)
(28066)
(25328)
科学(24512)
财经(22825)
(22638)
(20980)
研究所(20361)
(20226)
经济学(19869)
中心(19855)
经济学院(18039)
财经大学(17580)
(17219)
业大(16782)
农业(15972)
(15949)
北京(15948)
金融(15754)
(15255)
基金
项目(79359)
科学(63642)
基金(61493)
(54414)
研究(54325)
国家(54051)
科学基金(46450)
社会(37091)
社会科(35497)
社会科学(35486)
基金项目(31691)
自然(30720)
自然科(30108)
自然科学(30099)
自然科学基金(29642)
(28418)
资助(26872)
教育(25163)
(24881)
编号(19148)
(18987)
重点(18041)
教育部(16610)
国家社会(16383)
(16186)
(16089)
(16046)
成果(15676)
科研(15498)
人文(15445)
期刊
(58899)
经济(58899)
研究(39486)
(22030)
中国(21079)
(20880)
金融(20880)
学报(20606)
科学(18622)
(17321)
管理(17299)
大学(15523)
学学(15061)
财经(13097)
(11275)
经济研究(11063)
农业(11043)
技术(8380)
问题(8129)
业经(8018)
(7514)
教育(7152)
国际(6955)
理论(6641)
统计(6208)
商业(6075)
技术经济(6018)
世界(5918)
(5851)
实践(5694)
共检索到182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仲昆  
本文基于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结构调整,对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同时,利用2007—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出BVAR模型,对引致流动性萎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的背离,是流动性萎缩产生的根源;国内市场风险增强和实际融资成本上升起到助推作用;为遏制市场流动性萎缩加剧,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调节的重心放在有效降低市场利率和减轻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等方面;还应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遏制虚拟经济逆周期过度上涨,为市场活力的发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伟雄  何建敏  贾万敬  
流动性是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充足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货币是一种最重要的"流动性载体",货币供给数量的多少能够为整个社会经济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或紧缩流动性。本文在提出衡量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期铜市场流动性和M2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表明M2的持续增加在总体上提高了期铜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期铜市场流动性的波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邹萍  
以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货币政策和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股票流动性的上升,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加快;货币政策的放松有利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改善,而且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关系也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变得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产权性质和负债水平下,货币政策、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非国有性质和负债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影响更显著,而在国有性质和负债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影响更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焕强  陶永诚  
文章研究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向量自回归(VAR)分析表明,市场因素本身的影响是决定流动性的最主要原因,而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不但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还通过影响市场收益率和波动性来影响市场流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红雨  张金梅  
本文在对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Baysian VAR模型,对引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弱化是引发人民币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国际资本短期出现大规模流出是造成人民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引发货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预期因素对人民币贬值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于中国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必要条件,因而人民币贬值只具备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改善,人民币将会重新回归持续升值的轨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红雨  张金梅  
本文在对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Baysian VAR模型,对引发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弱化是引发人民币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国际资本短期出现大规模流出是造成人民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引发货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预期因素对人民币贬值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显著。由于中国并不存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必要条件,因而人民币贬值只具备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与需求协调性的改善,人民币将会重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小林  
目前,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成为股票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联系,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关系,以及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发现货币流动性M2、M1和市场非流动性动态负相关,M0与市场非流动性动态不相关;货币流动性M2和M1的正向冲击能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而M0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自身是影响市场后期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小林  龚仰树  
本文首先分析了货币流动性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机理,然后从时点的冲击效应和时段的动态相关性两方面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流动性正向冲击会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但是影响力度有限。货币流动性与股票市场非流动性呈现较弱的动态负相关性,不过在2009年4月由于流动性螺旋的作用,两者相关性显著提高。在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小林  
本文首先分析了货币流动性影响市场流动性的机理,然后从时点的冲击效应和时段的动态相关性两方面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流动性正向冲击会提高市场流动性,但是影响力度有限。货币流动性与市场非流动性呈现较弱的动态负相关性,不过在2009年4月由于流动性螺旋的作用,两者相关性显著提高。在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红辉  
各种迹象表明,货币市场承积了过多的流动性,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唯一有效的选择,也缺乏足够的实体经济依据。面对外汇占款过多的问题,央行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应及时改进调控方式和货币政策手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金全  刘汉  
货币供给调整能够影响产业增长及其结构调整,因此,可以根据货币供给冲击的方向、区制以及所调整产业的增长阶段,进行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分析和检验三大产业在不同增长阶段对货币供给冲击方向、区制的脉冲响应和非对称性,并进一步解析产业结构演变与货币供给冲击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活跃区制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均能直接影响产业结构演变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响应,而各产业自身增长区制仅能起到间接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芳秀  胡修修  
使用我国200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月度数据对电子货币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现金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对货币乘数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了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电子货币仍然能够显著放大货币乘数。货币的电子化已经使得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受到阻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利率作用机制的逐步理顺,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昌利  
本文基于对1994年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着重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广义货币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当局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操作力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建  李奇霖  冯素玲  
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直接原因往往来自流动性冲击。最近几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变局和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困扰越来越大,给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行为探索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构建宏观流动性的周期性纵向结构和"核心-中间-外围"的横向结构,理顺流动性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机理,为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发现来自实体需求、银行信用和监管变化的内生和外生冲击,通过引发信贷结构的变动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冲击路线在中国特有的货币分割和信用分层结构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旨在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需要理解中国独有的流动性冲击结构,站在整个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防止出现"一刀切"治理模式对金融稳定自身的扰动。这需要在深刻分析货币和流动性供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