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4)
2023(13428)
2022(11970)
2021(11121)
2020(9606)
2019(22547)
2018(22590)
2017(45388)
2016(24699)
2015(27679)
2014(27957)
2013(27946)
2012(25818)
2011(23391)
2010(23162)
2009(21429)
2008(21184)
2007(18684)
2006(15871)
2005(13880)
作者
(71279)
(59428)
(59076)
(56476)
(37796)
(28513)
(26998)
(23389)
(22430)
(21109)
(20315)
(19768)
(18634)
(18552)
(18477)
(18362)
(18314)
(17627)
(17044)
(16992)
(14851)
(14494)
(14425)
(13430)
(13415)
(13212)
(13138)
(13123)
(11976)
(11762)
学科
(101305)
经济(101198)
管理(69461)
(66912)
(55278)
企业(55278)
方法(52705)
数学(46724)
数学方法(46296)
(26378)
(26041)
中国(23800)
(21404)
业经(20630)
地方(19602)
(19423)
贸易(19418)
(18813)
农业(17442)
(17130)
财务(17061)
财务管理(17021)
(17016)
企业财务(16130)
理论(16109)
(15363)
环境(14806)
技术(14603)
(14432)
银行(14380)
机构
大学(354277)
学院(351445)
(141763)
管理(141719)
经济(138681)
理学(123609)
理学院(122292)
管理学(120272)
管理学院(119655)
研究(114066)
中国(85118)
(74134)
科学(71571)
(64107)
(58020)
(57647)
业大(54231)
研究所(52753)
中心(52637)
财经(52546)
(49662)
(47775)
北京(46686)
农业(45933)
(45199)
师范(44779)
经济学(43070)
(40697)
(40629)
财经大学(39310)
基金
项目(242034)
科学(189229)
基金(175674)
研究(175270)
(152515)
国家(151281)
科学基金(129771)
社会(109158)
社会科(103494)
社会科学(103465)
(94357)
基金项目(94177)
自然(85662)
自然科(83627)
自然科学(83604)
自然科学基金(82111)
教育(80726)
(79430)
资助(73762)
编号(72133)
成果(57949)
(54053)
重点(53747)
(50625)
(49703)
课题(48711)
科研(46872)
创新(46378)
教育部(46313)
大学(45618)
期刊
(147129)
经济(147129)
研究(100446)
中国(59064)
学报(56387)
(51436)
科学(50758)
(48294)
管理(47578)
大学(41903)
学学(39520)
农业(35435)
教育(34737)
(31434)
金融(31434)
技术(29688)
财经(25392)
业经(24163)
经济研究(23890)
(21508)
问题(19788)
(18169)
图书(18084)
理论(18001)
技术经济(17752)
实践(16582)
(16582)
科技(16224)
商业(16115)
(16071)
共检索到494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后启  汪义达  
一、引言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货币供给理论研究主要考虑作为整体的国家银行的资金收支平衡,从而导出货币发行量主要取决于存贷差的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两级银行存款准备金制的实行,人们开始从基础货币的乘数扩张效应来分析我国的货币供给,而且关于基础货币的定义以及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已成为货币供给理论研究中的争论焦点。这种基础货币乘数的货币供给理论基本上是接受西方货币学者提出的固定系数理论。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人杰  车石林  谭静  
以单个国家为对象研究货币乘数效用是现有研究的主要分析视角,但它忽略了现代经济联动特征;以多国经济数据为依据,以研究区域性货币乘数效用为逻辑起点,对区域性货币乘数进行分析及检验,其结论和建议将为多国货币政策合作提供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方方  高明宇  
中国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实际经济运行中一直存在超额货币,按照货币主义"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超额的货币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但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却多年处于低位。针对中国货币的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引入虚拟经济及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对交易方程式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超额货币供给。修正后的计算结果表明,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的引入明显降低了M1、M2两个货币层次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的频率。接着,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中国超额货币的一种解释——"金融资产囤积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虚拟经济部门的加入,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新成  
本文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等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这两个与流动性过剩紧密相关的货币政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规模的单向Granger因单关系,同时又存在即期因果关系,这表明从货币供应量到信贷规模的传导是有效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邓涛  鄂永健  
通过对外汇占款变化和货币供应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外汇占款对广义货币和储备货币均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外汇占款主要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总体货币供给;汇率制度改革放大了外汇占款对储备货币的影响,近年来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国内流动性的重要来源。建议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大对境外资金流入的监管力度,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以避免因外汇占款增长过快而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鹏  
本文在回顾各个学派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货币供给对于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经验数据,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earson、Spearman、Kendall相关性分析发现,货币供给对于价格水平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对资产价格影响甚微。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调节价格水平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价格的调控难度也在逐渐增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隋鹤  
一、理论基础货币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货币数量理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货币数量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法学家鲍鲁斯(Julius paulus)。但一般认为,法国重商主义者吉恩·鲍丁(Jean Bodin)第一次明确地将价格与货币数量联系起来并正式创立了货币数量论。但货币理论研究中将其系统化并形成货币需求模型的则是马克思、费雪(Irving Fisher)、马歇尔(A.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红玉  
一直以来,通胀率都是一个很敏感的经济指标,很多时候一旦通胀率出现大的波动,央行便会采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控。伴随着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其影响,以顺应利率变动和调节通胀率的需要。但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否会有助于通胀的调节,却有待考证。本文借助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涛  
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发现 ,长期内我国产出的变化与物价、货币供给量变化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 ,短期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有积极的作用 ;短期物价增长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有抑制作用。模型中还给出了短期向长期转变的参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给以经验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分龙  梅诗晔  
基于2002年1~9月月度数据,文章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的地价、货币供给与房价的关系,认为地价、货币供给与房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地价、货币供给均是导致房价变动的因素,货币供给也是导致地价变动的因素,而地价与房价则都不是货币供给变动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宗元  王秋霞  
文章首先利用动态线性模型甄别我国M1增长的结构突变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光滑样条方法探索结构转变前后时期货币供给波动与流通速度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结构转变发生前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不存在因果关系,后期预期、非预期货币供给波动和流通速度存在协整联系,货币供给波动是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当波动性明显增强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欣  
本文首先通过费雪方程式,分析得出CPI的变化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再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这段相对稳定期间的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变化率和CPI变化率的关系,得出在此期间M1变化率和CPI变化率之间存在正相关,而M0和M2的变化率则与CPI变化率不存在正相关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